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商是21世纪人类最新的健康文化和全新的健康理念,大学生的健商与自身体育文化素养水平有密切关系,即体育文化素养水平越高健商水平也就越高,因此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可以使大学体育文化水平及健康得到提高。健商的提高,将会提高大学生现在及将来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因此,通过体育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健商与健康。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造就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校园体育文化基本特征,论述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及表现形式,揭示了校园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及校园体育文化与社会体育文化的关系,提出了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从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建设、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建设、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三方面进行的思路,从而表明,营造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倡导终身体育理念对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体魄,提高国民整体素养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场所不仅是在办公室、课堂和学生宿舍,也可以转移到操场、户外,可以将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与人文素养培养联系起来。适度、健康的体育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道德意识、文化意识和进行心理调适的重要方式。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践行人文精神,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化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是影响当代大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因素。网络文化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大学生的发展,但也对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带来冲击。网络文化的虚拟性、自由性和开放性、匿名性、多元性等特征导致部分大学生道德情感冷漠、道德意识弱化、道德行为失范和道德人格异化以及道德相对主义等。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这一冲击:完善网络法制法规建设,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的道德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以及强化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5.
体育知识在当代教育改革和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价值凸显,但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女大学生健康风险偏高,需通过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水平和运动认知来改善其身体健康状况。通过对北京两所大学228名女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女大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总体认知水平较低,同时发现运动行为与实践性体育知识高度相关,而与文化性、健康性和体能发展性的体育知识没有相关性。建议加强体育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对健康行为知识的学习,对运动行为差等的学生要重点关注;并且在教学中以学生对实践知识的兴趣为起点,结合“学练赛”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成为知识渊博且有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发展全民体育事业的政策支持与推动下,农村体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村落体育的发展有助于促进生产发展,推进村风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村落体育建设现状不容乐观,社会排斥是造成体育贫困的根源,村落体育参与者和管理人员的缺失也影响着村落体育的发展。大学生村官可以成为村落体育的拓荒者、带头者、组织者、示范者、指导者,有可能使村落体育工作常态化。为此,教育部门应加大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教育力度,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各级政府应为大学生村官在村落体育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创造条件,体育部门应在重视村落体育硬件建设的同时强化软件建设。  相似文献   

7.
面对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严重缺失的现状,以实证调研为基础,提出用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内核引导大学生自觉提高人文素养。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对大学生提高人文修养具有重要作用,“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奋斗意识和崇高的理想信念;“仁爱精神”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义利观”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与明辨是非的能力;“生死观”有助于大学生塑健全人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建议高校通过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增设人文课程、更新人才理念、强化自觉修养等途径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中最为活跃的元素,在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体育文化的现代内涵,体育教学中的品格教育,体育活动与运动的协作性、规范性,对大学生创新意识、高尚情操培养,团队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校园体育文化培育是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构建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的核心素养体系,有利于更好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需要在遵循大学生身心特点及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大学生自主发展;健全管理体制,保障大学生社会参与等。  相似文献   

10.
浅议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是一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有效的调适方法,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表现在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宣泄、增进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治疗效应、培养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等方面。为此,通过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构建有效的体育课程模式,营造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设和管理,注重体育与心理咨询相结合,强化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将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育文化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都能够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能够扮演学习者、示范者和引领者角色,而要发挥高水平运动队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作用必须充分注重教练的引领作用以及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我国核心素养的研究;将我国核心素养的研究以及前人对体育核心素养的分析相结合,阐述了我国职技高校体育核心素养的特征;针对职技高校对学生培养目标与体育课程培养任务,阐述了培养职技高校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意义;根据新时期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更高要求和对职技高校技术人才的实践需求,对职技高校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模型进行构建.为学术界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认识、实践反思及体系优化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特定民族文化的反映 ,它同各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是各个民族生存的手段 ,也是各民族体力、心理锻炼的特殊方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促进人们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 ,培养人们的自强、竞争、健康意识及文化素养等整体价值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体现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 ,体现民族的信仰和价值观 ,是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高校开展舞龙舞狮运动的意义与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在高校开展舞龙舞狮运动具有继承、弘扬与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动高校体育课的改革,丰富大学生的娱乐生活,培养大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确引导大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型成为社会对大学教育的更高期许。校园体育文化其特有的特征和功能在促进大学生思维社会化、大学生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社会化、完善大学生人格社会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引导和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和生存发展能力、培养其社会规范意识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浅谈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提出在高等学校体育课程中开展人文教育的基本思路和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建议方案,旨在积极倡导各高等学校充分利用好现有条件和资源,多方位开展体育人文教育,继续推进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全面加强和提高大学生的体育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健美操教学的创造性模式,即"学习-创编-欣赏"模式,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科学务实的思想、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等方面,论述了健美操教学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指出健美操教学将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方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在剖析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方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借助综合性高校优势,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注重教学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加强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教育及加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创业能力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方向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高校开展舞龙舞狮运动的意义与价值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在高校开展舞龙舞狮运动具有继承、弘扬与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动高校体育课的改革,丰富大学生的娱乐生活,培养大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拓展训练相关理论的研究,认为拓展训练课程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以及挖掘大学生潜能方面具有突出作用。并结合拓展训练课程在高校开展现状,提出高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发展对策,为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综合体育素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