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是学校师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思政教师存在着学术理论钻研不够刻苦、教学能力待提升、立德树人情怀不够深厚等问题.要有效地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政教师的胜任力中,需要培养思政课教师铸魂育人的工匠情怀,提升思政课教师专注和创新的工匠品质,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2.
教育数字化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全局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对推动教育数字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分析高职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的基本内涵及其提升意义;其次,从意识层面、资源层面、能力层面、道德层面分析高职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的现状;最后,从意识先行、资源支持、能力支撑、道德约束四个方面分析高职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对接,是对层次化教育、双主体教育理念、"做中学"等教育思想的实践,有助于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规范性和实效性,提升思政课教师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而要实现两者更好的对接,需要在实践中把握和处理好项目设计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确保项目对接的运行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阐释的必然选择,是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方式,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需要。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为支撑,以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要求为行动指南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在实践层面要关注供需匹配的平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需要融入教学内容;坚持知行合一,立体化全方位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善用技术载体,多维度融入教法改革;还要坚持教研结合,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5.
网络的普及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感染着人们的精神面貌,网络媒介素养对于提高思政课的效果至关重要。调查发现,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存在着对网络媒介素养与思政课关系认识不足、网络媒介应用能力不高以及通过网络媒介解决学生困惑的意识不强等问题。在新形势下,思政课教师应增强与时俱进的能力,自觉运用网络媒介进行教学;学校应加大培训力度,从而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网络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6.
高校课程思政的终极目标是提升课程立德树人效能,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力军”,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直接影响高校课程立德树人的效能。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是教师实践课程思政所需要的能力,既包括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感、自觉性,也包括教师从事高校课程思政应该具备的课程生产能力和课程教学能力等。从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现状来看,部分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不足是影响高校课程立德树人效能提升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为部分高校教师育人的使命感、实践课程思政的自觉性、课程思政的课程生产能力和课程教学能力等存在一定的不足。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共同体是由课程利益相关者(包括课程团队教师、教务工作者、课程设计者、学生、思政工作者等)以学校和学院制度为契约基础自发生成的一种互助团队形式,以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为目的,以提升课程立德树人效能为终极目标,通过共同体情感共愉、凝聚共识、良治善治、共享共赢等功能促进高校教师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成就,进而实现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思政课本质问题是思政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思政课教学遵循的规律性问题。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把握思政课本质,就要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特定语境中,理解“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是建立在已经确立了价值和目标论域本质基础之上,侧重于阐明思政课教学过程的本质是讲道理,并要讲清楚思政课的“七大道理”。在哲学语境中,讲道理中的“道”与“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学过程中讲道理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在现实语境中,“思政课讲道理”本质的实现,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思政课应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重点在观念层面解决教师对思政课的重视问题、在战略层面解决教师的适应问题、在战术层面解决教师用心教的问题、在实施层面解决教师的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8.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折射出党和政府对"立德树人"工作的高度关注。了解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并研究教师背景性因素与教学效果的相关性有利于更有针对性地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通过对江西省五所高校思政课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效果总体上处于比较好的水平,得到了学生比较高的认可,教师对教学充满热情并用心投入,但教学能力与教学策略还需提高与优化。由于受教师的性别、教龄、学历、职称及任教课程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呈现不同的差异和特点。为此,需要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策略;更好地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热情与投入;依据学情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的校本化设置。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专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的在思想理论、价值观念乃至行为方式上的接近、趋同的理论品质和实践特征,从而使大学生对思政课产生亲近感、认同感和趋同感。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思政课教师亲和力不足、教学方法吸引力不够等问题。通过塑造人格魅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亲和力;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亲和力;革新教学载体,提升思政课教学方法的亲和力这三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推进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文化强国、使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需要。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任务。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文化素养和知识转化输出能力,要在思政课程的互相支撑、综合发力上努力,要将文化自信培育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实践相结合、在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既是针对现存问题的重视,也是面对新形势下思政工作的战略部署。山西工商学院在扎实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以"实践手册"为抓手,围绕"大思政"育人理念,不断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全面定义思政课实践教学,提出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其他实践活动相融合之共振点、突破点,即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团委教师既分工又合作地组织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建立整体工作机制,打造"硬"队伍,营造实践平台,为思政课升级成"金课"提供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建立科学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医学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和坚实保障。CIPP评价理论从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及结果评价等维度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全过程、综合性评价,其与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具有很强的契合性。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合理借助CIPP评价理论,找准现有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尝试从丰富评价内容、优化评价主体、强化过程评价、完善评价方式等方面入手,健全和完善评价要素配置,提高医学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延续性。  相似文献   

13.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为通过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本文以大思政课的理念为指导,将思政课实践环节划分为师资、内容、形式、评价、保障五个维度,分别提出了争做大先生、体现大融合、构建大课堂、进行大评价、促成大协同的相关建议,探索在“大思政课”视域下如何有效提升思政课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在多元化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严重干扰的背景下,探讨社会思潮冲击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如何改革、创新,对于提升大学生分析、辨别社会思潮的能力以及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有效应对社会思潮的冲击,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开放的和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内容上结合社会思潮进行教学,加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和现实性;教学方法上要采用问题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和阶级分析法;教学模式上实现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以推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以及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泽雄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2):104-108
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一是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科学内涵还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和理论分歧;二是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还缺乏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把握;三是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践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的反思和改善。因此,以科学界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内涵为前提,以调查研究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之现状为基础,以构建"教师与学生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以及"监管与保障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为途径,可以为解决当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之现实困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技术给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挑战和机遇。用好新媒体技术使高校思政课教学活起来,达到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增进思政课的实效性,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准确把握新媒体技术开发运用的实践脉络,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教学的顺利转型,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及时转变思政课教师角色,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构建完整的教学过程,打造优势互补的教师团队,提高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时代要求外语教学与信息技术实现深度整合。基于TPACK视角,针对外语教师思政教学现状、思政教学能力差异以及影响外语思政教学的相关因素开展调查研究后发现:高校外语教师思政教学能力总体良好,但基于整合技术的思政教学能力仍有待提升;国内不同地区教师教育信息化差距较大,教师的学科与教法知识能对其信息化外语思政教学能力有正向影响;外语教学可以教学内容、团队沟通以及TPACK发展活动为切入点,提升外语教师思政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从学理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在新文科背景下如何通过理念创新推动外语学科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实践中要挖掘、整合思政元素,将其系统化后自上而下地融入外语课程教学中,形成一个“课前思政导入”“课中细化分解”“课后拓展巩固”的闭环系统,构建外语教育“大思政”格局,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统一,实现“教书”与“育人”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9.
王潇 《人生与伴侣》2022,(43):89-91
<正>新时代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不断创新,有利于培育正确的价值取向,坚定“四个自信”,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性。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以教材为依托,讲好中国故事,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手段,发挥好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作用,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法科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联合实施了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而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是承担教育培养工作的教师应当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尤其是实践教学能力.但是当前法科教师存在法律实践知识不够丰富、实践教学技能亟待培养、能力提升动力不足等问题,为此应该采取多途径丰富教师法律实践知识和实务经验,实施多举措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技能,出台多政策保障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