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领导广角》2002,(11):6-6
中国入世已经一年了,在入世后的前九个月中,中国经济在平稳中取得较快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9%,而且与上年增长幅度逐季下降相反,是一种上升的趋势。工业、农业、第三产业部呈回升趋势。同时,经济增长中还呈现以下特点:工业生产不断攀升,经济效益有所提高。进出口高速增长。外资输入规模稳定上升,质量和水平继续提高。内需消费市场平稳增长。投资增势强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物流业有了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济     
《决策与信息》2005,(4):77-79
2010年人均GDP将达1900美元,中国成为全球第一消费大国,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急需提高,中国经济陷入“低技术陷阱”,实施绿色GDP面临的四个挑战,出口贸易安全四大对策,2005年上半年人民币有望加息,中国开始修建“第四经济通道”,三峡工程今年计划投资105亿,应适度调整外资优惠政策,跨国公司可参与东北振兴,日本应在中国企业“走出去”视野之中,今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25%。  相似文献   

3.
《决策探索》2010,(4):84-85
在过去30年间,随着中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外资和民企开放,中国经济经历了令以往任何时期都难以企及的强劲增长。  相似文献   

4.
于诚 《决策与信息》2011,(10):281-282
把经济开放度指标用外资依存度与外贸依存度共同考量,通过修正后的Karras模型,对中国1991年至2009年年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表明,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将在一定时期内提高了我国货币政蓑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但长期内这种影响不显著。因此,应运用有效地前瞻性货币政策来利用经济开放这一条件,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消费景气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五个景气时期,居民收入增长快于GDP增长,消费增长对GDP增长具有主要贡献份额,经济增长形成消费主导的格局。这个时期劳动生产率提高相对较快,足以抵御劳动成本的较快提高,促使企业在工资较快增长下仍具有较好财务状况。国民经济在分配向劳动倾斜的总体格局下,企业仍具有足够的扩大再生产能力,经济增长仍相对较快。积极应对第五个景气时期,对提升我国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实体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难以匹配的问题日益严重,大量中小企业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结构优化问题成为企业融资决策的普遍难题。本文致力于研究直接融资结构即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的比例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本文通过内生增长理论模型研究了直接融资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然后,基于2002-2019年间中国的相关数据,对技术创新变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验证直接融资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直接融资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非线性效应;直接融资结构是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来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目前,中国仍处于需要提高股权融资占比来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运用为信息时代中国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新的选择.通过构建包含互联网运用及其空间外部性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和经验分析模型,以中国285个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2006年~2016年的有关数据,分析了互联网运用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效果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运用通过反馈效应放大直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效果,兼有长期和短期效应,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考虑并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互联网运用驱动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效果是稳健的.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上,互联网运用能够促进区域创新和提升区域知识存量,利用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等复合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该发现对于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深入认识互联网驱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均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运用为信息时代中国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新的选择.通过构建包含互联网运用及其空间外部性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和经验分析模型,以中国285个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2006年~2016年的有关数据,分析了互联网运用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效果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运用通过反馈效应放大直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效果,兼有长期和短期效应,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考虑并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互联网运用驱动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效果是稳健的.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上,互联网运用能够促进区域创新和提升区域知识存量,利用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等复合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该发现对于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深入认识互联网驱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均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9.
王景斌 《经营管理者》2009,(17):245-245
经济增长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在实际运行中仍具有粗放型特征,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从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现实国情看,集约型增长是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克服资源供给、投资与消费结构协调、产业优化与扩大就业等难点问题,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实现经济的良性增长。  相似文献   

10.
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   总被引:122,自引:1,他引:122  
在三要素的生产函数框架下,本文应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技术研究了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GDP、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电力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这一证据支持中国的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内生性,并且这两个变量是互相联系的假说。这一推断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率的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可节省能源、采取能源保护措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促进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从短期来看,在市场机制仍不健全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要发展,电力要先行”的发展战略目前仍然有效。适当的“先行”可避免周期性电力短缺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本文第一部分阐述了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状况。第二部分分析了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作用:优化企业产权结构,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拉动经济整体增长。第三部分分析了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应注意的问题及防范对策: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和富裕职工安置问题等。  相似文献   

12.
吴艳  贺正楚  潘红玉  何平林 《管理科学》2021,24(12):104-123
提出了消费需求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假说,采用Global Malmquist指数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算.结合2005年~2017年中国30个省市数据,采用两步GMM工具变量法对消费需求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路径进行检验.研究表明:1)总消费水平、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且研发投入起到部分中介效应;2)总物质型消费、城镇居民物质型消费及农村居民物质型消费均显著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且研发投入起到部分中介效应;3)由于物质型消费的挤压,总服务型消费、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抑制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但研发投入遮掩了这种负向影响;农村居民服务型消费受农村居民物质型消费挤压有限,显著提升了经济增长质量,且研发投入具有部分中介效应;4)进一步研究发现,现阶段产业结构高度化对总消费水平、总服务型消费影响经济增长质量起着积极调节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有利于总服务型消费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13,(15):135-137
中国仍需依靠投资,转投消费将陷入危机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中国经济在未来20年仍将保持每年8%的经济增长率,且仍以投资为主,一旦舍弃投资转为消费,中国将很快陷入危机。林毅夫表示,当前中国基础设施方面仍有待完善,将成为下一个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主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入世以来经济增长、外贸及FDI对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建立了关于就业的线性计量模型,并通过中国30个省2002-2006年的面板数据,主要检验了中国入世以来经济增长、外贸、FDI等对于就业的作用。经济增长仍显著促进了就业增加;FDI促进了就业增加,但拉动作用较小,东部与西部的FDI并未显著促进就业;总体上,出口拉动了就业增加,但其作用也不是很大,仅东部的出口显著促进了就业增长;进口显著抑制了国内就业。并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见解。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4个方面、以19个指标为基础构造了衡量中国经济转型(即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的制度变量——市场化相对指数,从该指数的数据特征和图形分析的结果看,新构建的指数较好地描绘了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进程。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该市场化指数作为制度变量,运用协整理论和动态建模方法建立了一个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模型,实证研究的结果证实了1978~2003年间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确实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同时也证实了资本和劳动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市场化改革影响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变化规律。虽然将经济制度视为外生因素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丰富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体现经济转型对增长的影响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经济增长理论,提取质量要素构建“技术进步-资本增长-质量提升”的多指标多原因结构方程模型,并利用蒙特卡洛-贝叶斯插补法测算1998-2017年的质量提升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发现:第一,创新会拉动质量提升,质量提升会提高产品异质性进而形成高质量贸易关系,显著促进对外贸易额增长。但会增加能源消耗,亟待转变能源结构;第二,质量提升率均值5.11%,呈现阶梯式上升态势,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有利于要素流通、要素质量提升,从而获取更高水平的要素收入。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在保障要素供给质量、提高配置效率和均衡供需结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第三,质量提升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值16.82%、均值8.84%,低于技术进步和资本增长的贡献率,但趋势上存在交互影响和互补作用,质量提升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显性表达。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过去二三十年的经济增长中,特别是过去的十年快速增长中,有很多因素——市场、体制改革、外资、国内资本的投入等,但劳动力确实是一个好的结合,历史陡的一个结合。  相似文献   

18.
苏州外资经济的未来走向——兼与东莞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肖远 《决策》2004,(10):24-25
外资经济是以外资带动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苏州经济发展呈现较为明显的外资经济特征,与东莞模式相比,既存在着较多相似之处,又具有一定的优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苏州外资经济发展思路,关键在于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外资经济对本地经济的带动作用,由外源型经济为主向内源型经济与外源型经济并重转变。  相似文献   

19.
封面     
《决策探索》2009,(5):12-15
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仍不明朗,在一些地区和领域,衰退进一步恶化的态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好转的迹象尚未出现。诸多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更为明显的效果.包括美国、日本、德国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已陷入衰退。在此关键吲刻,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之一的中国经济如能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外资准入政策经历探索与调整、快速推进、有序调整与主动进取等多个阶段的演进,同时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定位于实现"高质量发展",那么如何认识外资准入政策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其内在影响机制又是如何?以上问题均犹未可知。本文在梳理中国外资准入政策演进的基础上,从产品质量的视角探究了外资准入政策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外资准入放松显著提升了外商投资份额,并进而提升产品质量及其增速;同时发现外资准入放松对内资企业的产品质量提升显著大于对外资企业的影响;从内资企业内部看,外资准入放松的影响是全面的,并没有体现显著的所有制差异;加总层面分析发现,外资准入提高了具有高产品质量企业的市场份额,使资源得以优化再配置。进一步分析影响机制发现:外资准入的产品质量提升效应更多是由于优惠政策引导而非"以市场换技术"的市场放开所致;外资准入放松引致的外商投资份额增长通过产业关联、产品转换以及本地集聚效应等促进产品质量及其增速的提升。本文的研究发现为中国进一步实施开放战略,尤其是外资准入及投资自由化改革提供有价值的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