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儒家思想与当代中国公民的法律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公民法制观念淡漠、法律意识相对滞后的原因有社会方面的,亦有历史方面的,其中儒家思想的消极影响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历史原因。公民“重权力,轻法律”,“重道德,轻法律”,“重调解,轻诉讼”等法律意识与儒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密切相关。要克服儒家思想对公民法律意识的消极影响,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2.
法律意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心理、观念、思想和思维方式等各种要素整合而形成的有机整体,法律思维方式是法律意识中不可或缺的渗透性因素,它对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思想体系均起重要的制约作用。因此,欲实现法律意识现代化首先就必须转变法律思维方式并努力培植公民对法律信仰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当前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点和难点。目前 ,我国行政执法中存在着行政机关特权  思想严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重实体轻程序、权力空白和权力冲突、对行政活动监督乏力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 ,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强化行政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 ,健全完善行政法律体系 ,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 ,加强行政法制监督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本文就此谈一些看法。一、应用科学理论,优化教育思想传统型的教育思想,把课堂作为传授知识的场所,存在着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结果轻过程,重模仿轻创造四种倾向。这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形成良好的素质是极为不利的。活化课堂要求我们建立如下观念:1.强化学生为主体的意识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原有认知结构和新知识发生认知冲突,主体通过同化和顺应,主动建构新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2.重视学习规律的研究与应用现代…  相似文献   

5.
伍廷芳是晚清遐迩闻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法律思想奠基人之一。理论上,他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封建军阀专制独裁,向往民主共和;他还参与修改《大清现行刑例》,结束了“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历史。本文对其法律思想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治”思想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历史上确有“法治”思想,先秦法家已广泛使用“法治”一词,并赋予它特定的历史含义:一方面,君主利用手中的权力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具有客观规范性的法律,法律一经形成,对君主自身也有限制作用;另一方面,君主用刑罚惩治乱臣奸民,巩固专制统治。秦亡之后,法家“法治”思想作为儒家“礼治”学说的补充,降到了从属的地位。近代,梁启超对西方“法治”理论进行了本土化移植,即用先秦法家的君主法治推衍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法治,让国人面对熟悉的概念符号品味西方的法律文化。这种移植方式为我们认识中西方不同的法治观念设置了新的障碍。孙中山用西方资产阶级法治理论否定中国封建专制法治思想,并结合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中国近代法治增添了适合本国国情的丰富内容,为当今建立法治国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所形成的心理积淀 ,导致人们的法律意识和宪法观念的淡薄 ,人们认同触犯刑法、民法等违法行为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但对违反宪法的行为是否追究违宪责任 ,却存在模糊观念 ,甚至存在“只怕违法 ,不怕违宪”的错误思想。江泽民同志指出 :违宪是最严重的违法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 ,都必须予以追究 ,宪法是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 ,具有最高的权威和法律效力 ,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我们只有提高法律意识 ,转变传统观念 ,才能加速依法治国的进程。一、摆脱“官僚法类型的法律思想”羁绊官僚法类型的法律思想 ,最…  相似文献   

8.
包拯和海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清官群体的典型代表。他们在法律方面的具体实践及基本主张主要体现在维护礼义、重视教化,严明执法、自律守法,用法护民、重法惩贪等多个方面。这些观念和主张也正好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清官法律思想的大体内容。  相似文献   

9.
廖仲恺的重民、利民、为民思想,来源于对辛亥革命及其在民国初年一系列政治斗争失败教训的总结;来源于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经验的了解启发;来源于对中国共产党人重视民众力量的了解启发;在改组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人精诚合作教育启发工农觉悟的过程中,廖仲恺的重民、利民、为民思想得到集中体现,并且有了深入发展.在组织领导工农运动的实践中,廖仲恺的重民、利民、为民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促发他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等反动势力作坚决斗争,最终"为工人农民谋利益"而流血牺牲.廖仲恺的重民、利民、为民思想,"为工人农民谋利益"而献身的精神,至今仍有借鉴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法律文化是一个包含法律制度、法律设施(如监狱、劳教所等)、法律意识(法律思想学说、法律心理等)在内的综合统一体。从本质上说,法律文化的更新依赖于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新。然而当社会生产方式发生更新或更新之后,法律文化上的法律制度、法律设施、法律意识三根链条,究竟是哪一根先发生变化呢?纵观中外法制史,可以看出,法律观念、法律意识的更新在整个法律文化的质变过程中具有比法律制度、法律设施更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民本思想既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重民思想的精华,又糅合了西方资产阶级的人权观念和经济学知识,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是对传统重民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孙中山的民本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科学发展观与孙中山的民本思想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2.
2003年以来我国的官员问责制已经得到极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重行政问责,轻法律问责;重事故问责,轻日常问责;重应对问责,轻预防问责;重形式问责,轻结果问责等问题。强化领导者执政为民的责任意识,强化管理绩效评估活动,明确领导者职责等是完善我国官员问责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习俗、旧的经济体制和人治思想的影响,不少人的头脑中对税收存在着错误的观念,如重刑法轻税法,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重私利轻义务等。这些观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偷税、骗税、抗税违法行为屡见不鲜,有的案件情节之重、手段之恶劣,令人触目惊心;行政干预,干扰国家税法和税收政策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偷人1元钱,可能会群起而攻之,而偷税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却引不起公愤。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和税收职能作用的全面发挥。那么,怎样才能使纳税人自觉遵章纳税;怎样才能营造一个自…  相似文献   

14.
《左传》、《国语》中的重民思潮伍星明,黄生文在《左传》和《国语》中可以看出,春秋存在着一股重民的社会思潮。所以称为重民思潮,而不叫做重民思想,是因为重民的观念虽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但却仅是散见于诸多人的言论中,尚无较为系统的理论、然而,这股重民的社...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的法律文化背景下,通说认为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在欧洲,法律意识还不是普遍使用的法学专业概念。中国与美国在对法律意识的基本含义的理解上存在着很大不同。美国学者一般认为,法律意识指社会特定时期任何人所具有的关于法律的性质、功能、作用的思想。法律意识与法制观念是不相同的。法制观念是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法律意识的全部。法律意识与意识形态既是不同的事物.又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依法治国”的实践中,一些领导干部对法律持有明显的消极抵触的心态,严重阻碍了我国法律建设的进程。领导干部消极法律心态的文化成因主要有:一、传统文化是一种集权文化,它造就了君权至上的传统,使人们普遍“重权力,轻权利”。以至于以“权力信仰”取代了“法律信仰”;二、传统文化是一种“圣贤”文化,是“法律治民不治官”和“轻程序”等诸多不良价值观念的思想源头;三、传统文化是一种“人伦文化”,是当今关系网盛行和“重情轻法”价值观念的历史渊源;四、传统文化是一种“中庸”文化,是当今社会“轻法贱讼”等“非讼”思想的文化根源。因此,依法治国必须彻底摈弃封建的法律文化,培育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化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7.
明代,中国封建君主专制集权统治恶性膨胀。与此同时,以重国重民轻君为标帜的政治理论也在逐步形成、发展,成为一股为国为民和反封建君主专制集权统治的重要思潮,并对中国近代政治进程产生过积极影响。于谦、湛若水、黄宗羲成为不断推进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8.
党章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的思想建设包括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教育.建立社会主义法律的思想是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则的组成部分,作为人民民主专政工具的法律,为其社会基础服务,体现了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共产党员要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正确理解法律的本质、地位和作用,自觉地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要提高遵循党的这一活动原则的觉悟,必须弄清党的领导也即党的政策与社会主义法律之间的关系.党的政策是法律  相似文献   

19.
经君健同志所著《清代社会的贱民等级》一书,已列为《中国社会史丛书》的一种,最近出版。这是一部对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法律学等学科都具有学术价值的著作。 存在由社会地位特别低下、没有独立人格的人所构成的贱民等级,是封建国家普遍的社会现象。这种贱民等级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早已存在。但到明代,封建国家的法律,开始对民人区分良贱。到了清代,封建国家才在法律中明确规定贱民的范围,把奴婢、堕民、丐户、九姓渔户、蛋户、佃仆、隶  相似文献   

20.
曾龙霞 《兰州学刊》2003,(6):166-168
伦理政治型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它以家族血缘关系为基础 ,通过社会伦理纲常的规范 ,将家族政治化、国家家族化。此种文化产生了重整体、轻个人 ,存天理、灭人欲 ,重道德、轻法律等与当代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建设相冲突的价值观念。我们应当正视古今冲突 ,超越古代 ,构建起整体与个人并重、权利与义务并举、道德与法律同倡的当代社会主义新型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