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效投资乏力被认为是浙江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主因,而要破解“钱从哪里来”的难题,浙商资源是浙江的最优选择。于是,浙江发展升级的需求与浙商的投资诉求,在“回归”上找到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2.
《经理人》2011,(6):127-127
众人瞩目的2011(中国)投资招商浙江春洽会暨浙商区域经济合作峰会5月8日在杭州浙江世贸中心隆重召开。此次投洽会主要内容包括:投资项目发布、项目签约和“浙商产业转移最佳承接城区”、“浙商回归创业最佳投资城区”名单公布及系列投资热点问题研讨会和区域经济合作项目对接会。投洽会采取会前“一对一、面对面”洽谈的方式进行,让参会者从最直接的渠道获取最新的投资项目、投资政策及投资资讯,在最广泛的范围内选择最合适的投资项目。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4,(25):20-21
正2011年底,面对"70度、80度的陡坡",浙江出台《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希望寄托于750多万省外、海外浙商。这些浙商2011年投资规模超3万亿、创造财富超6万亿,是浙江GDP的数倍。浙商回归,2012年前浙江各地市悄然推行的举措,也旋即上升为浙江"一号工程"。两年多来,浙江各地在"六有"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地市创新率     
《领导决策信息》2008,(27):18-18
昆明拿到"浙商最佳投资城市"奖在7月7日召开的2008浙商论坛上,包括昆明在内的10个城市获得"2008浙商最佳投资城市"。接下来,25家浙商将联合在昆明建设类似义乌一样的超大规模的小商品市场。  相似文献   

5.
浙商回归     
策划人语"你快回来!"这是2012年最深情的呼唤。面临经济一路下行压力,浙江对省外浙商高调喊话,希望游子归乡,纾解困局。浙商回归是个老话题,但回归成为浙江省2012年"一号工程",不禁令人刮目相看。708个亿,是半年来省外浙商回馈家乡的一份重礼,这是资本的理性回归,还是乡情召唤下的感性行动?曾经秉持"无为而治"的浙江政府,以强势姿态推动  相似文献   

6.
林生菊 《决策》2007,(5):19-20
浙江已然成了很多内陆省份招商引资的首选.有越来越多的浙江人走向外省投资创业,"以先富带动后富",有人形容这是一场资本在中国大地上的深度流动,浙商以其灵敏的嗅觉延伸着他们的财富触角.而我们关注的是,什么可以吸引浙商?又是什么决定了他们的投资地区?  相似文献   

7.
杨敏  贺海峰 《决策》2007,(5):21-22
5月,又一个榜单即将揭晓,那就是"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一个运作了仅仅两届的评选活动,为什么能够获得地方政府的拥趸,原因很简单:城市一旦上榜就意味着拥有更多斩获浙江投资项目的机会,而浙商也恰恰看重榜单中的成绩和座次.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浙商聚会——首届世界浙商大会2011年10月24日上午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分别向大会发去贺信。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浙商代表齐聚一堂,为家乡及浙商的未来出谋划策。本次大会以"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为主题,旨在整合发挥浙商资源优势,为海内外浙商与家乡各界搭建联络和发展平台。作为浙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商在此次大会  相似文献   

9.
张新实 《决策》2007,(2):58-58
说到这个题目就很有意思,但我的浮想联翩有三: 浙商是中国经济"蜜蜂群" 2005年,宿迁市首次被评为"中国浙商最佳投资城市",我代表宿迁在浙江省人民会堂接受领奖.晚上被评上的各城市市长在"浙江电视台"演播大厅录制访谈类的节目,主持人要求全国各地的市长用一句话评价"浙商",并作出诠释.  相似文献   

10.
《科学咨询》2005,(17):46-47
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浙江商帮"已经超越"广东商帮"一跃成为我国第一大商帮,浙江民营企业家的投资遍布五大洲,"浙江人经济"也越来越发达.据统计,截至2003年底,浙江人在省外经营发展的有400万人左右,若加上在境外的100多万浙商,约有500万浙江人在国内及世界五大洲创造财富.浙商们在外省甚至外国进行投资,一方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反过来也减轻了浙江省在资源、原材料等方面的压力,其"反哺"更成为了浙江经济增长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思路是最大的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明华 《决策》2007,(7):I0007-I0008
"软环境可以好到没有底线" 《决策》:近年来滁州东向发展,狠抓招商引资和投资环境建设,默默地努力终于换来了优异的成果.今年,滁州入选"2007浙商(中国)最佳投资城市",滁州这个"小地方"是如何赢得浙商的"芳心"?  相似文献   

12.
滁州新起点     
吴明华 《决策》2007,(7):I0001-I0004
在不久前闭幕的浙商投资博览会上,滁州和其他8个国内著名城市一起被评为"2007浙商最佳投资城市".滁州的一举成名令外界刮目相看,人们开始把目光聚焦向这片沉寂多时的土地.  相似文献   

13.
徐浩程 《决策》2012,(8):22-25
各商会会长以及主力会员,成为此次浙商回归的主力军。同一般浙商相比,与浙江政界联系密切的他们,更善于抓住政策调整中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绍兴上虞区"浙商回归"工作情况为基础,分析其"浙商回归"工作的亮点与特点,指出目前"浙商回归"所面临的瓶颈,基于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14,(38):20-21
正要有光,先有荣,荣耀源于担当。8月20日至21日,浙江省企业领袖峰会暨全球光荣浙商论坛年会在嘉善举行,会议以"以工业经济引领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为主题,千家浙商名企共同发布了由30位首届光荣浙商和西湖大学堂导师共同倡议的《首席公益官标准体系》,该标准以"诚信,道义,使命感"的光荣浙商精神为出发点,以"改良商业生态,推动社会进步"的论坛使命为目标,规范了首席公益官的聘任和工作内容,为  相似文献   

16.
"我们把大批的浙江商户引过来,目的就是让浙商做个示范,让豫商看浙商是如何把握市场商机的,看浙商是如何精打细算集约经营的,看浙商如何在大  相似文献   

17.
10月25日,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开幕,这是浙江省迄今为止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浙商精英聚会。浙江省代省长夏宝龙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集聚天下浙商巨大能量合力共推浙江继续走在前列》主旨演讲。同日又在《人民日报》上以《集聚浙商能量共推浙江发展》为题撰文指出,要集聚天下浙商巨大能量,坚定不移推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要为浙商发展开拓更广的空间、搭建更大的平台、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8.
<正>举世瞩目的"浙商"现象,蕴含着丰富和深刻的人文精神。"浙商"的人文精神,既是悠久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表现,也是西方文化和经济全球化影响的体现,更是无数当代"浙商"传承和发扬了浙江区域工商文化传统,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累的思想、理念和品行等的结晶,是"浙商"发展的精神宝库。  相似文献   

19.
再创浙商新优势:制度和管理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在考察浙江时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浙江要实现在高起点上的更大发展,并希望浙江省的政府和人民“继续发挥已有的优势,不断创造新的优势,奋力拼搏,扎实工作,使浙江继续走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浙江已有的优势主要是由“浙商”创造的,浙江新的优势也必须靠“浙商”去创造。“浙商”不仅是浙江民营经济的群体代表,而且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典型代表,甚至可以说是代表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和前途。要创造浙商新优势,必须进行制度和管理创新。新近,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与《管理世界》共同主办和召开了“浙商发展论坛:制度和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20.
正2014.11.15~16浙江杭州2014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各项改革措施陆续出台,对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与民营企业成长产生重大影响。浙商作为中国一大民商群体,所受影响更为明显,突出体现在浙商创业创新的环境、政策、途径、机制、绩效等正在发生变化。为此,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浙商研究中心、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和《管理世界》编辑部,决定共同举办"全面深化改革和浙商创业创新"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