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WU Juan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4)
随着通讯技术的提高和传播手段的进步,明星现象作为高度商业化的大众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已越来越深入影响着公众的社会文化生活。人们对明星的热情从内在原因来说,有来自个体性格特征、心理的因素,从外在原因来说,是来自大众传媒巨大的威力。明星活跃在各个领域,明星商业广告已成为现代广告的一种潮流。本文主要从媒介批判的视角来探讨大众媒介与明星商业广告对受众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媒介素养教育:"受众中心"话语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功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147-151
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在尊重每位受众的同时,培养每位公民对媒介信息的使用、分析及制作能力.它以最广大的受众为对象,是对受众研究中"受众中心"话语内涵的重要补充,是一种新的"受众中心"话语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彭月萍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4):82-86
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考察农村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思辨、运用能力及媒介参与能力,进而对农民的媒介素养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农村受众接触媒介的模式欠理想;农村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思辨能力有待增强;农村受众获取信息的首选是人际传播渠道;新的认知需求未能在农村受众中有效产生;媒介传递的各种信息在农村受众的日常生活中能发挥作用的较多,在经济生产活动中较少。 相似文献
4.
农村受众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构初探——以井冈山区域调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月萍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6):113-119
我国农村受众媒介素养的提升,是社会转型时期的迫切需要。农村受众媒介素养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各方配合与协调。本文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从政府、传媒、学校、家庭以及农民自身建设的角度提出建构农村受众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初步设想,以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国语境的媒介素养理论和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5.
姚姿如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87-190
媒介素养教育是关乎公民媒介知识、技能、批判力培养的教育活动。在发展的过程中,媒介素养教育遭遇了时代困境,为促进其健康发展,需要通过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对象和教育效果这五个方面的范式转换,来构建媒介素养教育应然的范式。在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中,要着力依托学校教育、社会组织、全民性的媒介教育体系来探寻支撑教育范式转换的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6.
论农村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基于安西镇调查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对脐橙果农开展的一次传播状况调查表明,农民的传播生活非常单调,媒介接触严重失衡,多传播渠道关系很不平衡,人际传播不正常地突出,现代传媒不正常地弱化。为此,必须对农民推行媒介素养教育,以促进农民利用现代传播发展自我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及媒介素养教育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市场经济时代,大众传媒是我国大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途径,如何认识传媒,正确而有效地利用大众传媒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通过对我国某以理工科背景为主的"985"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的内容了解模糊,对媒介的批判能力较弱,对媒介的使用不够深入.因此,我国高校应营造媒介素养教育氛围,培训专业师资,增加高校与媒体的合作,强化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的教育网络,进而提高全民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8.
媒介素养与中国公民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建构的实质是建立当下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新型互动关系,正确理解国家和社会、国家和个人的相互关系,建立各自相对独立而又共存一体的功能界限。大众传媒为公民社会建构表达和交换意见的公共空间。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认识媒介和利用媒介的能力。提高媒介素养,有利于我国公民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从广告素养本体、视角、对象研究与方法四个维度对中国大陆地区广告素养研究进行文献梳理。研究发现:广告素养本体研究主要基于以媒介素养理论为脉络和支撑来进行深入研究;视角研究主要从媒介、教育与文化三个方面来进行考量;研究对象主要关注儿童、大学生等弱势群体的广告素养;研究方法基本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但是定量分析占多。在梳理与分析文献的同时也发现,现有文献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文献数量较少,研究基点存在误区,研究内容泛化。通过对广告研究的现状及其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中国大陆地区广告素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大众传播时代媒介素养的内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宏树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5)
媒介融合以及由此带来的受众分享传播,人类进入真正的大众传播时代,受众如何积极应对这一时代成为当下媒介素养讨论的核心.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介素养应该在批判认知的基础上加入媒介生产维度.媒介技术关系到媒介生产和批判认知,媒介生产需要考量传播伦理.大众传播时代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建构积极的受众. 相似文献
11.
文化折射中的广告语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贤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5):71-74
文章从文化的视角探讨广告语创作的文化意蕴,指出广告语的创作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文化形态。在特定的文化折射下营造出人文氛围的广告才有震撼力,才有促销力,才有生命力。作者认为,广告语创作在营造人文氛围时必须遵循可信性、诱导性、简明性、艺术性四大原则,运用多种途径,尤其是在民族语言载体和民族心理方面深入挖掘,从而使我们的广告创作走上国际化与本土化互补共融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徐君康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15(3):82-84,95
新世纪里,缘于“入世”等的良好机遇,宁波市的经济必将快速发展,传媒等产业也随之跟进。而市民与传媒的互动关系如何?究竟会出现怎样的新面貌?我们通过调查掌握了一些数据,同时基于这些数据,运用传播学的有关原理,结合本地传媒作了一些梳理和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任荣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31(2)
该文以功能翻译的目的论和公示语理论为依托,结合绍兴名士文化开发中出现的翻译失误语料,考察了外宣中相关译本的四类翻译失误,分析了这些失误的原因,并提出了三点对策。 相似文献
14.
魏正聪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95-98
自媒体时代,传媒的认知场结构由单一的“反映-应变”模式向主客体互通反馈式的结构转化。在此过程中,受众的主体意识逐步张扬;受众与媒介的价值关系开始由传统媒体环境中的依赖转向媒介怀疑甚至是质疑。但是,对于大众媒介而言,自媒体并不是其终结者;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整合优势,是其价值重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蒋忠波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3-87
西方大众文化理论中的受众现有一个嬗变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这样四个阶段:马修·阿诺德以及利维斯主义者的文化精美主义受众观,法兰克福批判理论的单向度受众现,以斯图亚特·霍尔为代表的多元性受众观,约翰·费斯克以及德塞图等的抵抗性受众观.受众从庸众到游击战士的发展表明受众在大众文化研究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同时也从另一个方面显露出大众文化的性质、功能的改变,对于受众观的嬗变过程的分析有助于理解这点. 相似文献
16.
名人广告属于证言广告。近段时间以来,由于某些名人涉嫌虚假宣传,名人广告再一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思考。名人广告对媒体、名人、广告主和消费者带来积极与消极的社会效果。而由于名人广告的失范引起了虚假宣传,带来较大的危害,折射出我国名人自律意识的淡薄和法律规范的空缺,对它的控制措施应是社会各界研究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7.
文化研究视野下受众研究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斌英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5):120-124
从法兰克福学派的被动受众观到霍尔“编码/解码”模式中对受众主动性的肯定,再到费斯克对受众创造性的张扬,受众研究有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社会制度的不同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导致西方大众文化理论与中国大众文化现实之间产生隔膜。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传播主体与受众之间其实应该是一种“主体间性”关系,应该把“主体间性”概念引入当代受众研究的视域之中。 相似文献
18.
网红品牌的消费者评价形成用户生成内容(UGC),其衍生的网络口碑对网红品牌有极大的影
响。 以奶茶饮品中具有代表性的网红品牌“奈雪的茶”为例,利用八爪鱼数据采集器(v8. 0)爬取微博和
哔哩哔哩的 12 193 条有效文本评论,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网络口碑的核心要素,探求网红产品对消费
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研究发现,品牌和消费者是网红连锁店网络口碑的两大主题;结合问卷调查结果进
行对比验证表明,网络爬虫获取的消费行为数据能更准确地反映消费者内心真实情感。 研究结论显示,
产品品牌的口碑逐步从线下的口耳相传过渡到线上的网络传播;产品品质是网红品牌得以迅速爆红的根
本原因;网红品牌的市场增长驱动来源于年轻一代消费者;正面的网络口碑有助于提升网红品牌的美誉
度和知名度。 相似文献
19.
近三十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大发展,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新闻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受众地位的转变,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的地位越来越高.这种变化趋势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影响传媒发展的社会因素当然是首要的.面对这种变化趋势,新闻传播者对于受众的地位也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从受众知情权角度看突发事件及其新闻报道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5(2):154-157
现代社会转型期各类突发事件频发,从受众知情权的角度梳理我国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典型个案,可看出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策略直接影响到受众知情权的实现。为保障受众知情权的充分实现,新闻媒体应研究突发事件并对其采取相应的新闻报道策略:严格界定受众知情权的范围并据此报道;根据突发事件潜伏、爆发、扩散、消退四阶段中新闻媒体的不同作用而作针对性报道;细分受众群并进行各取所需的报道;提高报道速度和拓展报道深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