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个人与组织匹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并且可以从价值观的视角开展研究。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是指个人价值观与所在组织的价值观之间的一致性程度。研究者们已经探索出测量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的不同方法,并开发了一些测量工具。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被证实对员工具有积极的影响,因而人们积极地探索提升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的策略。今后在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研究中应该加强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关注价值观匹配的应用研究,开展组织层面的价值观匹配研究,进行中国化的价值观匹配研究。  相似文献   

2.
组织认同是个体价值行为选择的动态表现,也是价值观教育从说理走向实践的必要中介。培养学生对党、团、学组织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是新中国高校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与主要方式。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提升、新型学生组织的大量出现,大学生的组织认同问题变得日益复杂,基于迎合性组织认同的价值观教育传统模式需要改革,并有必要建构基于选择性组织认同的“生成性”价值观教育新模式,包括:以“发展”为导向的价值观教育目标体系,教、研相结合的价值观教育基础,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个体价值观与个体行为发展,个体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组织价值观与组织发展三方面的系统分析,以论证价值观对于个人和组织发展的终极标准作用。  相似文献   

4.
时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时间价值观是个体以自身的需要为尺度对时间重要性的稳定态度和观念。时间价值观含有时间资源观、时间效率观、时机观、时间顺序观等方面的意义。时间价值观的结构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时间价值观受社会文化传统、个体的年龄因素、个体性格、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心理学对时间价值观的研究在理论上和应用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目前我国社会就业研究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各级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缺乏相关信息和经验,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难免会受到主观因素影响。本文对个人—组织匹配视角下大学生就业选择中的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认同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个人价值观对企业价值观认同有一定影响。基于这一结果,作者建议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应当注重个人—组织匹配。  相似文献   

6.
组织价值观的二分性对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以往关于价值观二分性的研究,对组织价值观系统中的过程取向与结果取向价值观进行了区分,分析了它们在组织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并具体界定了过程取向的组织价值观的五个方面,即信任、合作、过程公正、雇员与工作关系的性质及领导—下属关系的性质。研究中还建立了一种组织价值观与决策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模型,用以说明国家价值观、过程取向的组织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更加准确地解释了组织价值观对管理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视阈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个体在已有价值观念基础上,不断探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似之处,并内化为自身价值取向,从而指导和约束自身行为的心理倾向.其形成过程包括在意识层面进行的从认知到认同的外显认同阶段和在无意识层面进行的从认同到内化的内隐认同阶段.在前一阶段,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等心理成分参与其中,并且需要付出意志努力才能完成;后一阶段则是在反复强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自动化、习惯化的反应模式,几乎不需要意志努力的参与.要真正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必须外显认同和内隐认同同时兼顾,不能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重要论断。这一论断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关系的本质界定,是从价值观层面对二者高度契合性作出的重大理论判断,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中实现的理论发现和思想升华,表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内在的前提和深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观作为人类行为的总体指导,是社会工作的灵魂。源自西方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因其社会思想环境而带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在其中国化的过程中,与更倾向于集体主义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种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在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构建中,要立足我国实际,分析对比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异以及二者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不同影响,有所拒纳和扬弃,尤其注意对个人价值和尊严的尊重,使个体意识到其应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 ,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方面 ;在主体实践的层面上 ,强调人在现实社会中的立德、立功、立言 ,注重个体人生价值的实现与追求永恒的人生意义的相统一 ,注重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实现的相统一。在当前 ,我们应该弘扬中国传统价值观念 ,培养青少年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是社会发展主体对自身根本利益的追求,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时常出现价值取向的偏离,拒斥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重物质轻精神,重科技轻人文,重个人轻自然等发展取向。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校正社会发展中价值取向的偏离,坚持社会发展价值取向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  相似文献   

12.
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 ,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方面 ;在主体实践的层面上 ,强调人在现实社会中的立德、立功、立言 ,注重个体人生价值的实现与追求永恒的人生意义的相统一 ,注重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实现的相统一。在当前 ,我们应该弘扬中国传统价值观念 ,培养青少年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苏联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现实的最先尝试,其包含许多的价值观考量。苏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历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发展与鼎盛阶段、陷入僵化与困境的阶段和解构与溃败阶段。其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必须推动党内民主建设,并以党内民主推动社会民主建设;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发展既存在着客观必然性,又渗透着人们自觉的价值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发展过程就是人们对发展的一种价值选择和价值评价过程。发展研究实质上是人们对社会发展的合理性和合目的性的探寻,是对意义世界的建构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普世价值"从本质上讲源于人类的共同性,因而在抽象层面意义上"普世价值"是存在的,而由于人类个体的特殊性,在具体层面的"普世价值"则呈现出不同特点。人权作为价值目标,在抽象层面上具有共同性,在具体人权内容上则受制于不同的经济、社会、文化、法治等社会物质基础,具有多样性。从二者关系看,人权与抽象层面的"普世价值"具有共同性,并作为后者的内核而存在。而在我国人权建设路径选择上,一方面要承认抽象层面的"普世价值"与人权的存在,并主导话语权,另一方面又应明确具体的"普世价值"与人权必须依据现实的社会物质基础,坚持自己的标准与内容,在此基础上的人权建设才能既不脱离世界主流,也不脱离本国实际。  相似文献   

16.
建立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以一定的社会共识为基础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地位的确立和巩固过程实际上也是社会共识的形成、巩固和扩散的过程。在社会共识的形成过程中,个体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媒介构成了传播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途径。在当代,文化产业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产生着不可替代的重大影响,具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导向、扩散、创新、整合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价值观内含着四个基本点,一是以人民为价值主体,以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以三个“有利于”为价值标准;二是坚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的价值评判原则,以人民为价值评判主体;三是坚持价值与真理相统一;四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评价非营利体育组织中员工和他们的非营利组织价值一致性。方法:通过应用定性(文件分析、观察法、调查和访谈法)与定量方法,对员工与组织价值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江西抚州市足球协会组织价值主题为:发展、友谊、公正和开放。员工与组织价值观在终极价值观与工具价值观存在着一致与不一致的表现。一致性终极价值观有:国家安全、自我尊重、内心的和谐。不一致的价值观包括:成就、智慧、平等和家庭安全。工具价值一致性有:勇气、有抱负的、干净和宽恕。不一致的有:自我控制力、帮助、逻辑和能力。部门之间员工的价值观是一致的。结论:员工和组织价值观一致应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参考因素,并提出今后使用混合方法对员工价值和非营利体育组织价值内部的一致性的纵向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个体差异、组织支持感与工作绩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作绩效是社会组织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针对个体差异、组织支持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等,课题以深圳制造业员工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员工个体差异与组织支持感进行Pearson相关典型分析,对组织支持感与工作绩效进行相关分析。实证研究证明,个体差异对组织支持感存在显著影响,组织支持感与工作绩效存在显著相关等假设,员工个体差异对其组织支持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组织支持感中的价值认同与工作绩效中的周边绩效和任务绩效的相关性最高,利益关心与周边绩效的相关性最低等。据此提出若干管理建议,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果,提升企业运作绩效。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理论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须重视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须重视对我国社会生产方式的研究;须重视对价值体系自身发展规律的研究;须正确处理价值取向的一元性与多元性的关系问题;须尊重自己的母体文化,重视文化的传承性;须具有世界眼光,实现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