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化自觉与文化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化自觉是民族文化的自觉,是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发展的自觉.当前,唤起全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使文化自觉上升到理性的层面,成为全民族认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将大大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化自信实现的关键在于文化自信的培育对象由被动盲目的他律客体转变为自觉主动的自律主体。文化自为以文化的反思性认知和创造性引领为核心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主体摆脱未展开的感性状态,走向理性自觉的发展阶段,推动民族文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觉自信。文化主体身份意识的确认、文化黏性的增强和文化话语权的提升是文化自为证成文化自信的内在理路。而激活个体主体性、凝聚集体主体性和锻造话语主体性则是文化自为对文化自信的主体化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3.
2012年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对黄帝文化的内涵及其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作用给予了解答。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黄帝文化的内涵主要是文明创造,黄帝崇拜体现了人文的、理性的特征;在肯定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祭陵可以振奋民族精神;承认文化自觉是文化强国的巨大动力和核心理念,文化自觉要建立在人的自觉的基础上,德性自觉与理性思潮才能推动文明进程等。  相似文献   

4.
黔中屯堡的文化生成同自然地理与人文环境密切相关。江南文化与山地文化、新兴文化与旧有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及磨合创造促成了屯堡文化的形成,并赋予其丰富的精神内涵。“文化磨合”在屯堡文化的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屯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势在必行,屯堡文化如何与时俱进,在新时代文化大潮中进行积极磨合与创造同样不可忽视。屯堡人从文化认同走向文化自信,将多种文化资源整合利用、磨合创造,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自然生态及文化生态的健康有序,使屯堡文化在守正创新中稳步前进,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潮中发挥精神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人化,是长时期内大群集体的公共人生;文化模式是人们普遍认同的,由内在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价值取向、风俗习惯、伦理规范等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生存和发展方式;文化精神是人类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历经传承积累而凝聚出的、共有的、成体系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它是和文化、文化模式的概念一脉相承的,人们在对某种文化模式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的体味、践履中形成了文化自觉。目前,学界从多个层面揭示出文化自觉就是指一个人或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文化上的觉醒和觉悟,包括对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地位作用的理性认识,对文化发展条件和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承担。每个人只有达成了高度的文化自觉,才能从根本上培养起自身的学术素养,进而形成良好的学术品格。一个人良好学术素养的生成本质上是一个文化自觉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文化消费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共同特点在于强调文化与主体的有机结合。文章通过分析文化消费对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生活场域"的同时,还对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冲击进行了剖析,并在理性顺应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基础上,从如何激活民族文化的生活元素、彰显审美价值、增强人们审美体验等方面,促进人们文化自觉,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档案馆文化自觉和内涵有其特定的内容。影响高校档案馆文化建设的因素主要有文化定位的缺失、文化行动的滞后和文化方向的迷失。应通过文化定位的理性回归、文化行动的更加自觉、文化规律的科学把握三个途径来加强高校档案馆文化功能建设。  相似文献   

8.
王船山哲学博大精深,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哲学思想。研究王船山文化哲学思想,有助于深刻把握其精神实质,实现民族文化的复兴。王船山文化哲学思想的基础是君子精神,核心内容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思想灵魂是文化开新。每一个文化人都应当树立君子精神,通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推动文化开新。  相似文献   

9.
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广西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面临市场经济、改革开放、民族同化三大挑战。应积极应对,因势利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经济之浪推筑民族文化之巢;以改革开放之力强促民族文化创新;以民族同化之势力促民族文化共同繁荣;以法制的形式确保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狠抓人才保护培养,把握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之关键;大力推进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觉自信;努力造就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文献法和调查法对屯堡山歌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认为屯堡山歌的源头是江南民歌,同时屯堡山歌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当地原住民族民歌的影响,并在社会发展中得到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屯堡山歌文化是其社会文化整体的一个面相,充分表现了屯堡人的族群身份认同文化、族群人社会化文化、自给自足的生计方式文化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体现了屯堡人在孤岛中坚守的文化审美补偿,是屯堡族群理想主义的现实幻化和对社会生活不断适应的心理写照,也是屯堡人朴素感情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贵州安顺屯堡是明朝洪武年间为平定西南,朝廷派驻军队而形成与当地少数民族相对隔离的区域。本文从社会历史背景与实地调查现状分析屯堡的族群以及族群意识的变迁。由于历史社会原因屯堡族群意识从强化到弱化,在旅游开发中,随着屯堡文化成为发展旅游的支柱产业,从旅游开发中看到实际的经济利益,族群认同重新被建构起来,族群意识重拾并被强化。族群关系随着族群意识的变迁,从对立到缓和到无猜,屯堡文化成为当前屯堡族群认同的符号而走向区域化,族群边界淡化,族群关系也逐渐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文化资源产业化对于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资源的独特性与排他性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文化生态发展失衡,文化空间日益萎缩,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薄弱,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困境仍然是制约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多重阻碍。因此,为了促进民族地区农村文化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应构建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机制,培育文化产业发展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产业组织建设,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社区营造与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乡村文化多从文化的表象层面进行建设,一是相对现代文化或主流文化的认识,针对贫穷与落后的现状而采取的一系列改造建设工程;二是从文化多样性原则出发,针对快速消失和同质化现状而采取的一系列保护工程。这忽略了文化空间及其整体性的内在关联。透过文化政策实现乡村社会的发展和文化自觉,社区营造作为一种强调社区自主的文化重构过程,对建立以民族村寨为社区平台的乡村文化建设机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族民间艺术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民族民间海洋文化艺术资源更是区域文化资源的特殊形式。发展区域经济与繁荣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是相辅相成的,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需要大文化环境的普遍提高。当今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相互交融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优化的大文化环境已越来越成为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旅游开发活动由来已久,对旅游开发过程中民族文化与外界文明关系的问题虽然很多文章对其进行了分析,但从文化场域的视角对贵州民族文化在旅游区域中的发展分析还少有人关注。文章以安顺屯堡旅游区为例,运用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的场域理论对旅游开发中文化场域间的关系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6.
生活在贵州安顺的屯堡人,日常生活中敬奉从徽州传入的地方神汪华。汪华从徽州地方官发展为家族神,发展成护佑徽州、安顺两地百姓的神祗,文化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汪公信仰构成屯堡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屯堡人区别周边其他族群的文化因子。抬汪公活动成为屯堡人的凝聚和动员力量,在社会生活中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视觉时代”的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刷媒体“读图时代”和电子媒体占主导地位的“影像时代”的来临,诠释了正在进行的文化的“视觉转向”——由“语言文化时代”向“视觉文化时代”转变。文化生存的基本形态由文字的阅读转向形象的观看,引起了文化精英的普遍忧虑。文章认为,形象的兴起并不必然地带来理性文化的危机,因为形象同样可以达成对事物的深层认知,形象和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是互补的。往深处看,语言的衰退也并不就是受形象挤压的结果,文化的审美化才是“视觉时代”必然来临的深层原因,而文化的审美化又是植根于文化个体生存状态改变的历史背景之中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学界对文化自觉认识的模糊性。从唯物史观的角度逐一分析文化自觉的发生根源、主要动力、历史规律,表明文化自觉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发展着的过程。对文化自觉的实践发生机制的研究既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实践内涵的深化,也是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文化转型实质是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目前所谓的传统文化包含着三个基本方面:即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国近代文化和传统观念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文化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了由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向新民主主义文化进而向社会主义文化的过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代中国的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就成为了一次由包含诸多文化形态因子的传统社会主义文化形态向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形态的转换。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目标是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形态,它是以个体自我文化意识为前提和依据的。因此,可以认为自我文化意识的确立是文化转型以及文化现代化的根本标志。当代中国文化转型总体发展趋势,是在此基础上的多元文化因子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