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全面分析了重庆市城市绿化现状与森林城市建设原则,论述了重庆市山水滨江森林城市的自然特色打造、城市森林生态群落的科学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森林城市建设等重庆森林城市建设特点,论述了重庆森林城市建设的生态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森林城市"建设对生态平衡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城市森林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也在不断深化。本文首先描述我国森林城市建设概况,梳理了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主要做法,并以厦门市为例对森林城市建设的若干做法进行阐释,得出我国在森林城市建设方面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3.
试论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森林城市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中国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历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城市森林建设进展,系统阐述了在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中国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基本要求、途径和方法。重点就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城市森林建设理念、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关键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分析了目前中国森林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森林城市的概念、内涵、以及建设森林城市的核心入手,文中介绍了森林城市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通过比较国内森林城市的建设状况,分析了重庆建设森林城市的差距。最后提出了建设重庆森林城市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善环境和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已倍受重视。城市森林的量化标准已成为新时代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新指标。文章总结并对比了国内外城市森林建设的相关量化指标,如城市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等,为城市森林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湘潭市森林城市建设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一体化和两型社会的建设,生态安全建设、城市森林与人文景观协调构建成为城市群发展的艰巨任务.2005年湘潭市提出了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根据湘潭市森林城市建设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湘潭市在森林城市建设中应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师法自然,注重生物多样性,突出本土特色,城乡一体化的原则.按照湘潭市森林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主体框架,形成内外绿网,加快推进城市森林化.  相似文献   

7.
试论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特点与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应对快速城市化发展引起的诸多生态、环境、健康、安全问题,我国在21世纪初提出了森林城市的概念,在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欧美发达国家提出的城市林业理论,创造性地将森林城市建设作为我国城市建设、改造、拓展和管理的一种全新发展模式,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其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系统回顾了我国森林城市建设发展的历程,梳理了我国森林城市建设从宣传发动到宣传发动与规范管理相结合,再从规范管理上升到国家战略的3个发展阶段;从森林城市建设主体、建设内容、建设范围和建设目标4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特点;提出了我国森林城市建设应抓好规划编制、强化组织领导、扩量提质增效、推进森林城市群建设和搞好宣传发动5项重点工作,以期为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科学、有序、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浅论城市森林文化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森林文化是城市森林与森林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森林为载体体现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全面理解城市森林文化的地位与作用,对加强我国城市森林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建设森林城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文明的进步呼唤森林城市建设。在当代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为实现"以城带乡"的城乡统筹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森林城市建设成为"以城带乡"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途径。面向未来,建设森林城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以实施森林工程为突破口,积极构建政策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城市森林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城市生态环境不良 ,三废污染严重 ,热岛效应明显 ,城市已成为生命支持系统最差的地方 ,而城市森林具有多种生态功能 ,可明显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故建设城市森林为各地和各国所重视。城市森林也为人们回归自然提供了最好的场所。南京建设城市森林时 ,建立的森林群落应以南京地区的顶极群落带有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为主 ;重视城市森林建设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满足各类群居民的需要 ;重视绿色廊道的建设 ,在道路两边、河流两侧建立绿化带 ;在城乡结合部发展大片森林 ,保护原有的天然次生林 ;丰富南京的绿化树种 ,引种较耐寒的常绿阔叶树种 ,扩种南京地区特有的珍稀树种。  相似文献   

11.
运用近自然林业经营思想构建上海城市森林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生态为主要功能的上海城市森林,需要营造“近自然”森林体系,使其健康生长并达到自身的平衡,实现生态功能的最大化。笔者介绍了近自然林业的概念及特点,上海的立地条件特点,可借鉴的近自然森林群落以及近自然林营造的实例,探讨了近自然林经营模式,最后提出上海营建近自然林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厦门城市林业定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人们开始追求理想的城市模式 ,城市林业应运而生。城市林业是厦门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框架 ,根据厦门城市发展的特点 ,为其城市林业进行了较为明确的定位 ,确定出近期和未来10年的发展目标 ,为厦门市建设森林城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重要理论依据,阐述了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科学高效地运营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传统的以政府运营为主,市场、非营利组织和社会公众参与不足的城市森林运营体系难以适应当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迫切需要多主体运营体系。当超越一个以上的主体活跃在城市森林运营领域时,就会产生协同的需求,协同是城市森林的多主体参与下的必然选择。因此应构建城市森林多主体协同运营体系。但运营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探索其内涵与外延,构建其体系,分析影响协同能否发生以及发生何种协同性关系的因素,以使城市森林的运营要素实现协同,达到城市森林的运营目标,实现城市森林的善治成为必需。  相似文献   

14.
北京城市生态与野生动物保护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京的生态城市建设离不开城市林业工作 ,城市野生动物保护是城市林业的重要内容。城市化发展给城市野生动物带来了新的变化 ,绿色奥运、环境保护、城市居民生活要求搞好城市野生动物的保护和建设。北京城市的绿化、河湖治理有了“绿和美”的效果 ,具备了野生动物栖息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城市野生动物保护和建设能达到“活”的目的。城市野生动物的保护可采用招引、释放等办法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江苏平原林权制度改革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江苏省林业分布的情况,从农田林网的生态公益林建设、大力发展城市林业、加强村庄绿化建设等方面探讨了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建设绿色江苏的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数字城市的产生和现状,以及数字城市在未来的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并论证了数字城市能够解决目前城市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数字城市在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并具体地对这几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设数字城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把江西建设成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休闲旅游的后花园、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的崛起是江西省委近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笔者以依托建设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进而建设"后花园"的独特视角,首先论述了发展森林旅游的客观必然性,进而阐明了森林公园、森林旅游、"后花园"三者之间发展建设的内在联系,并就如何把森林公园建设成为"后花园"、发展旅游阳光产业提出了清晰而又具操作性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林业的新模式——观光林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林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观光林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模式。本文分析了我国发展观光林业的基础、必要条件,通过建阳和小九寨发展观光林业的案例,肯定了发展观光林业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同时针对性地提出发展观光林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关于高等农林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高等农林教育服务"三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高等农林院校近年来高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旗帜,为服务"三农"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对高等农林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目前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今后进一步开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哈尔滨市城市林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城市林业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解决城市中的一些问题,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应该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对城市林业的内涵和功能做了详细的介绍,并通过剖析哈尔滨市城市林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林业规划,行政部门之间需要协调配合,加强人们对城市林业的认识,增加对城市林业的投入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