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莫言的小说可谓是独树一帜,他对于生活敏锐而深邃的洞察力及超常的语言表达能力常常使得他的小说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其中色彩词的运用又可以说是莫言小说创作的一大亮点,他着语言之色,绘五彩之世界,以色彩透视出其对生命、生活、世间万物的奇特感悟。因此,他的小说与其说是在用文字叙述故事,倒不如说是在用语言描绘色彩。本文试以《红蝗》‘翠为例,探讨莫言小说中色彩词使用的修辞效果及其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2.
论鲁迅乡土小说的民俗色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鲁迅乡土小说的民俗色彩杨剑龙关键词:乡土小说,民俗,风俗,濡染,情结鲁迅是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开拓者,他的乡土小说具有十分浓郁的民俗色彩,他乡土小说中的茶馆酒店的场景、祝福祭祀的礼仪、赛神社戏的民俗、出殡祭坟的风习等的描绘,都使鲁迅的乡土小说洋溢着扑...  相似文献   

3.
论莫言小说的红黄色调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坛的著名作家.他的小说充满了各种色彩意象,这些意象成了他小说创作中的独特部分.莫言小说的色彩意象给读者带来了崭新的色彩视觉审美体验.本文选择莫言小说的红黄色彩意象进行探究,寻求红黄色调在其作品的作用.色彩意象的使用不仅具有小说表层的审美结构作用,而且还能体现着作品所要表达的深层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4.
重视细节、精于色彩描摹是张爱玲小说的一贯特色,对色彩意象敏锐的捕捉、细腻的呈现赋予其小说强烈的画面感.色彩意象是张爱玲小说意象体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并贯穿作家的整个创作生涯,成为其小说创作的一大风格.《小团圆》是张爱玲晚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不仅是作家一生情感经历的总结,也是其创作艺术的精彩呈现.在小说文本中,对色彩意象的重视一如既往.拟从色彩意象着手,通过文本细读,抽取出《小团圆》中关于色彩意象的描写,并分析这部小说所体现出的张爱玲在色彩使用上的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以及色彩意象所体现出的小说的自传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小说喜用大团圆式结尾,李渔的《十二楼》小说也是使用了同样的结局,但是他的情节设置以及结局安排别用独到之处,往往呈现出一种娱乐色彩。  相似文献   

6.
色彩运用可谓是莫言小说创作中的一大亮点,丰富的色彩意象和色彩语词创造出一个斑斓的文学世界。小说文本中的现象表征是有因可寻的,其作品中色彩的运用与其独特色彩观不无关系。敏感而富有想象力的气质使莫言在大自然中获得了比常人更敏感的色彩感受,饥饿贫困的灰色童年经历使他更加渴望鲜艳明朗的色彩,对色彩的敏感与偏爱在多维文化及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的共同影响下最终形成了莫言独特的色彩观,并以文学语言形式呈现在小说文本中。  相似文献   

7.
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文学大师加尔西·马尔克斯的经典之作,被公认为是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品,而《所罗门之歌》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瑞森的获奖小说,不少评论家认为她的作品也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就两部作品的色彩和艺术手法而言,这两部小说都是成功地将魔幻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不朽作品  相似文献   

8.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充分运用象征手法,使小说中的色彩具有多重寓意:关涉人物的性格和色彩之间的联系,色彩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有象征作用;色彩潜在的音乐性,色彩和节奏强化小说悲剧氛围;从色彩对立,表现作者的矛盾心理和怀旧情怀。  相似文献   

9.
吴组缃在小说创作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技巧,其中象征手法最富于现代主义色彩。具体而言,主题性象征、局部性象征、贯穿性象征三种方式贯穿于他整个的小说创作历程。象征艺术的运用增强了吴组缃小说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小说专论是最具近现代色彩的小说批评方式,从形式上看,小说专论的理论导向性,超越了散论的即兴鉴赏的批评模式,突破了评点和序跋营构的传统小说批评框架。小说专论的理性品格,刷新了新小说家的批评视野,加重了近代小说批评的科学色彩和理性因子,揭开了中国小说批评的新页。  相似文献   

11.
由于校注者缺乏对明清白话词汇的了解,明清白话小说在注释方面存在某些失误之处,就其中的“春”“体面”“楚”等六条词语,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的小说,常用内视角的叙述方式,巧妙地利用叙述的中断,紧扣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语言、行为、表情等的微妙变化,将人物的心理活动深化、外化和虚化等方法和技巧设置空白,从而使他的小说语言含蓄凝炼,意境超旷空灵,具有无言之美,产生无言之教.  相似文献   

13.
《解放者》与《东野先生》是许地山后期的小说。它们的独特性在于,戏剧性的情节、拥有独特精神世界的人物以及浓厚的宗教色彩使得小说具有神秘的气息。同时,许地山又将关注的视点落在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人物、题材、主题之上,关注并观照小人物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许地山的小说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是一种总括性、充满诗意性的创作。而小说传奇的底色下,是许地山写实的追求,也是他沉静、执著人生追求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4.
《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典范,自问世以来广受文人喜爱,并由此繁衍出一系列“世说体”小说作品.这类小说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和规律,具有许多共同特征,“世说体”小说一般篇幅短小精悍,体例结构分门别类;小说人物基本真实,内容以轶闻琐事、妙言短语为主;小说叙事语言精练形象,言约旨丰.  相似文献   

15.
王小波小说语言讲究节奏、韵律,并注意发挥现代汉语的口语特点。多运用“陌生化”手段,表面平实的语言表露的感受鲜活、怪异;对语言的想象充满自信,甚至痴迷,突现语言质地,表现出对传统学语言审美观念的挑战。用反讽传达一种极其复杂、难以言传的情感经验,形成诙谐冷峻的修辞效果。他一生倾尽心血,追求读起来有趣、听起来有趣、具有明显现代性特征、现代汉语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叙事伦理的视角将近年周梅森政治小说与书写"官场"的其它小说(王跃文《国画》、阎真《沧浪之水》等)进行比较。笔者认为存在的区别体现在3个方面:思索而非展示问题;道德在场而非缺席;作者发言而非失语。因此,相对于市场语境下大量匮乏写作伦理的作品而言,周梅森的政治小说拥有其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文学作品中颜色词的语义和语用意义有时很难确定,具有模糊性。其模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多义项颜色词、单一颜色词、非概念意义颜色词。从语言模糊性的视角探讨文学作品中颜色词及其翻译策略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的小说立足于展示作家自我经历和内心隐秘,奉行非功利、非道德的唯美主义文学观念,重视情感的自然流露和内心的情绪体验.在美学范畴上,他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有别于鲁迅、茅盾等注重主客体交融的现实主义美学范畴,属于主观表现的浪漫主义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9.
明代小说中的许多词汇是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宝贵语料。本文以《三言》、《二拍》的几个词语为例 ,拟从方言等角度加以证明、解释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小说中的都市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和“女性主义小说”是张爱玲小说的两个代表特征,也是她笔下一段段残缺婚恋的关键词。于其中,能看到上海这个有着极其特殊地理位置和社会文化的都市对女性主义小说极为重要的影响,并从中体味到女性主义小说的精粹;能捕捉到上海人,尤其是上海女性对精致细腻生活的刻意追求;能体会到个性解放的思潮下市民阶层的转变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也能清晰而又模糊地看到都市中欲望对人的驱使与人对欲望的放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