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6,(4):158-163
耕地休养有助于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生态补偿是实现耕地休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能实现利益衡平,体现公平、正义,促使农民自觉养成良好的资源利用习惯。西方国家大都有相对完善的农田休耕制度和生态补偿(补贴)制度,美国环保休耕计划的生态补偿理念及方式值得我国学习。我国应在借鉴国外土地休耕生态补偿制度及国内森林、流域等生态补偿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上下衔接、相互配套和运行灵活的耕地休养生态补偿制度,包括完善耕地休养生态补偿主体、引进国外机会成本法提高补偿水平、多渠道构建补偿资金来源等。  相似文献   

2.
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补偿不同利益主体利益需求的差异决定了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并进一步影响其在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补偿中采取的应对措施和行动积极性。生态保护红线外部企业低参与度和高经济利益性的冲突,非核心利益相关者对良好生态环境和优质生态产品的强烈追求与其承担补偿责任较小的冲突,以及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户经济行为的求稳性与积极采取有限人为活动风险性的矛盾等,对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都具有深刻影响。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补偿机制是一个要素众多、结构复杂的有机整体,其有效运行依靠不同利益主体在补偿额度分摊、补偿方式选择和补偿监管执行等环节中的分工与协作,从而实现价值、战略、组织和信息等多维度协同。  相似文献   

3.
生态利益是全体社会成员在生态环境中获取的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益处.它由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两种利益形态构成.生态利益公平分享的理论依据在于生态资源的公共物品理论、资源社会性理论以及生态正义理论.由于我国不同区域与不同主体发展的差异,以及多元利益实现的冲突,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法律制度的构建最能直接保障生态利益的公平分享.通过完善现行的区域补偿制度、生态税制度和自然资源物权制度,为重塑生态利益分享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可能.  相似文献   

4.
西部生态经济开发的利益补偿机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大自然也是依赖平衡的 ,面对我国比较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必须通过生态经济的利益补偿机制 ,建设一个生态资源能够自我补偿和修复的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经济增长模式 ,在这个机制中 ,参与生态活动的各关系人成为生态补偿的主体 (补偿基金的支付主体和接受主体 ) ,而人—自然—经济的协调则成为其补偿的客体 ;要实现生态补偿就必须遵循权利与义务对等等三个原则 ;作为一个运行机制 ,其实现路径是以利润分成制等五种方式筹集补偿资金 ,其实现方式是对生态资源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其实现手段是探索和建立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5.
耕地作为重要的物质资料自古就受到广泛的关注。生态文明的兴起引发人们对耕地功能的再思考,耕地新功能的发现凸显现有法律的不足。为发挥耕地生态功能,保障耕地生态补偿制度的顺利实施,从补偿主体、方式、标准等几个方面提出构建耕地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6.
建立一个长效、稳定的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对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提高生态建设者的积极性都是非常重要的。生态补偿在法律实质上反映为人对人的补偿;生态补偿的法学目的是实现环境公平;生态补偿追求的法律价值是环境利益的分配正义。要深入理解生态补偿的法律实质,就必须明确生态补偿与环境损害赔偿、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之间的不同之处。根据生态补偿的主体不同,可以构建国家生态补偿和社会生态补偿两类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7.
三江源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之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江源区生态在全国乃至亚洲的生态安全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但在对三江源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补偿具有重要保障价值的制度构建方面,我国至今仍没有全国统一的立法,这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生态补偿法治化造成了巨大障碍。因而,合理构建相应的法律制度对三江源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生态补偿法治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机制是建立“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支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前沿领域和重要基础。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案例总结与理论探索,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讨生态基础、生态资金、生态修复、生态补偿、生态技术、生态服务6方面要素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的组态效应以及不同要素之间的联动匹配关系,发现4条提高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率的路径以及3条抑制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路径,并提出因地制宜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通过生态修复反向拓宽生态资金渠道、重视生态修复和生态产业化运营的独特作用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推进和保障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在加强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应努力将半岛蓝色经济区打造成为全国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完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具体路径: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是前提;多方位开拓海洋生态补偿资金渠道,扩充资金来源是基础;明确海洋生态补偿的主体、权限、范围和标准,采取多种补偿方式是关键;明确执法主体和严格问责制度是保障;专业监督和公众参与的海洋生态补偿监管机制是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0.
从法学角度厘清生态补偿的涵义对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分析不同法学学者对生态补偿给出的概念着手,阐明了生态补偿的目的、范围、标准、主体等关键要素,最后对生态补偿在法学上的应有之义提出了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湿地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环境经济手段,其法理基础是生态主义理念,外部性理论和公共物品理论是其经济性基础,生存的伦理是其伦理学基础.以鄱阳湖湿地为案例,分析了湿地资源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以及对其进行补偿的原因,并从补偿主体、受偿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资金筹集与运营等方面探讨湿地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集体林权改革后的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在实现林业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目标上高度一致,公益林生态补偿是实现林权改革既定目标的重要途径,同时林权改革为生态补偿市场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现阶段由于我国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明显滞后于林权改革步伐,如公益林的划分和补偿范围的界定不合理、补偿方式和资金来源单一、补偿标准低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权改革的进程和成效.我国应科学合理地界定公益林补偿范围,导入市场机制完善公益林生态补偿方式,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实现合理充分的补偿,更好地为林权改革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需求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并逐步完善多元化、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是“十四五”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长期以来,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存在补偿标准模糊、主客体识别不够精准等问题,从而降低了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效率.“十四五”时期,必须将解决现有问题凝练为制度建设的政策需求和发展方向,将生态补偿制度建设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生态补偿效率,建立健全多元化、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要吸收借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的方法与思路,探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在生态补偿机制中的应用,确立既能兼顾公平和效率,又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生态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4.
存在论视域中的生态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兵 《河北学刊》2005,25(3):14-19
生态哲学理解的存在是由生态科学关于自然生态存在的认识引申出来的,是人-社会-自然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本身即是一个价值系统,它是由不同层面构成要素的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构成的动态网络。从人与生态环境的价值关系来看,环境对人具有双重价值,即“环境价值”和“环境的价值”,人作为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最高的内在价值, 同时对生态系统的发展负有不容推卸的责任;生态哲学并不否定人的主体性,但它主张从复合生态系统整体的高度探讨主体性的内涵,将主体理解为生态系统的调控者。生态哲学视域中的主客体关系是“主体-客体-主体”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动态关系;生态思维是对古代整体论思维和现代主体性思维的辩证发展,是整体性思维和主体性思维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5.
2021年8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明确指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引发对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大讨论。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是从部分到整体的逐步富裕,也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富裕,更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提升。自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来,生态补偿机制在实践中将“经济蛋糕”和“生态蛋糕”有机结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辩证统一,协调了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成为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基于共同富裕视角,梳理了生态补偿制度的理论逻辑,提出生态补偿财政政策的建立应当以可持续为目标,坚持人本主义理念,完善纵向生态补偿制度,构建横向生态补偿引导机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生态管理理论对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文章基于生态管理理论的视角分析了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要素主要包括五类,并详细分析了各类主体作用于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式——政府主要通过政策和法律制度,企业主要通过经营理念和方式,学术机构主要通过创新和人才培养,ENGOs主要通过监督和倡导生态,社会公众主要通过自觉和参与意识。基于以上分析,构建了基于生态管理理论的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模型,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机制包括协同机制、竞争机制、学习机制和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7.
生态政治视野中的生态补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考察了生态补偿问题的多维视野后,从生态政治的视野把握生态补偿,认为生态补偿是政府主导下合理分配社会一经济一生态复合系统中的各个不同利益主体间合作所带来的生态收益与成本,以达成生态正义、保护自然资本的生态政治经济制度安排.生态补偿问题是一个生态政治学问题,这是因为:首先,从生态补偿的目的来看,生态补偿终极的目的是保护"自然资本",以维持人类社会长远的整体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而自然资本作为生命的支持价值,既包含经济学的内涵,又是一个事关人类生死存亡的政治问题,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从生态补偿问题的产生来看,这既是经济的外部性问题,也是整体的公共政治问题,必须依靠国家和政府的公共主体和市场主体两种方式来解决.第三,生态补偿平等地分配社会生态舍作所带来的收益与成本的生态正义性的政治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生态补偿是新时代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广西在森林、水资源、水土保持、湿地、耕地、矿山等领域积极开展生态补偿实践,近年来生态补偿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投入不断加大,有效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控制了区域环境污染、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公众参与意识。但广西生态补偿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生态补偿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产权制度尚未健全,法律保障缺乏;补偿方式比较单一,补偿范围偏小;补偿标准还不明晰,补偿金额偏小;跨区域补偿协调难,范围不够大。借鉴福建、江西和新安江流域等国内典型的生态补偿实践经验,广西可从以下方面推进生态补偿:完善生态补偿的制度体系,提升法制化水平;加大生态补偿的财政投入,提高资金效率;健全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拓宽资金渠道;探索多元化生态补偿方式,扩大补偿范围。  相似文献   

19.
引发生态补偿中生态损害减轻行为的前置性环境保护义务有普遍环境保护义务与特殊环境保护义务两种类型。前置性义务的二元性导致生态补偿制度的二元性。生态补偿制度应被区分为普遍义务生态补偿和特殊义务生态补偿两种类型。二者在前置性环境保护义务属性、基本原则、法律关系主体、内容、是否包含经济补偿等若干法律属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对二者法律属性差异的准确认知可以为生态补偿制度设计与实践提供有效的法律框架与法律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20.
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关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关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与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在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健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制度、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搭建生态产品交易平台以及拓展变现渠道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但与此同时,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依然面临供给难、核算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难等突出问题。为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需不断提升生态产品供给基础能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标准化、加强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搭建多层次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变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