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孪生技术作为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技术,近年来备受教育界关注。为适应智能制造背景下物流行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本文以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为例,在分析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把数字孪生技术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通过升级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等,进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期对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购物和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物流网站对物流企业在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从物流企业的需求入手,对物流网站的特点进行分析,采用ASP技术进行物流网站功能模块设计、开发和实现,并对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实践.  相似文献   

3.
<正>李东明作为中国物流行业的领军人物之一,带领技术团队在电子信息、物联网和射频等技术的基础上,创新研发了一系列智慧物流管理技术和系统,不仅弥补了传统物流发展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实现了智能分拣、智慧仓储和高效配送,还为物流行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加速了物流行业转型升级进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离散制造企业生产现状出发,分析了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的需求,采用面向对象建模语言UML,设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并结合先进物流自动识别技术提出系统的网络配置方案,为生产物流管理信息化进程提供系统开发指导.  相似文献   

5.
全球智能化浪潮下,智能制造成为技术领域的新范式,其所具有的“产消合一”核心特征,为破解中国产能过剩困境提供了崭新思路。本文将中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推广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交叠双重差分法(Staggered DID)探究智能制造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机制。结果显示:智能制造的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产能利用率。机制分析表明,“产消合一”是智能制造发挥作用的核心路径,其主要通过赋能生产侧与消费侧两条路径提升产能利用率,具体表现为:在生产侧赋能企业柔性化生产,在消费侧转变消费者地位并创造新消费需求。异质性分析发现,智能制造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作用在成长期行业和市场环境较好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相比于生产式智能制造模式,协同式智能制造模式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作用更强;并且,智能制造可以从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本文为政府建立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实现动能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文具行业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等物料运送相关自动化物流系统流程,包括自动出、入库自动化物流系统,自动补货系统,拣选物流系统,复核物流系统和退货物流系统等子系统的运行模式。通过各子系统的分工协作,有效解决传统的人工搬运方案浪费人力、效率低下和出错率高等不适用的问题,提升了文具行业在物料运送中的准确性和快速性,使整个自动化物流系统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7.
乔非  孔维畅  刘敏  王坚  张浩 《管理世界》2023,(1):216-225+239+226
在互联网与大数据环境下,面向智能制造的智能工厂呈现出生产运营更加复杂多变、创新知识更加密集、制造过程更加不确定和难以预测、运营管理更加注重服务价值等新的发展特征。本文从智能工厂运营管理体系出发,分别从智能工厂服务模式的自组织创新、智能工厂知识管理的自学习创新、智能工厂调度优化的自适应创新3个方面,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智能工厂运营管理的理论内涵和技术方法。为创新智能工厂的运行模式、提升其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以期满足我国制造企业实现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废旧产品的增多,为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家电制造企业强化逆向物流管理已经是刻不容缓,并针对中国家电行业现行状况与未来需求,提出综合型的逆行物流模式,这不仅提高了企业产品竞争力,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一、物流行业英语特征中国的物流术语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对一个物流公司来说:客户委托、业务受理、现场装货/供货商送货、运行监控、卸货交付、回单管理、财务对账。物流是近年来新兴的行业,物流行业英语操作性强,涉及到的词汇也较生僻,例如库存分析(Inventory Analysis)、物流准确位置(Logistics Accurate  相似文献   

10.
夏自钊 《决策》2021,(1):56-60
2020年7月15日,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安徽第3家、芜湖市首个科创板上市公司.成立仅10余年的埃夫特,如今已是中国智能制造百强企业、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第一梯队企业.埃夫特的迅猛发展,是鸠江区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11.
<正>杭州天翔东捷运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钮光宇是我国物流技术领域的专家,他在智慧仓储技术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并为其他相关行业推开了一扇创新的大门,成为当下企业所追捧的热点。自动化立体仓库,是物流仓储中出现的新概念,它是由立体仓库演变而来的。中国对立体仓库及其物料搬运设备的研制开始并不晚,1963年研制成第一台桥式堆垛起重机,1973年开始研制中国第一座由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立体仓库,1980年该库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提升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在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实训中心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开发了基于机器人和数控加工中心的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工作站。该系统涵盖机械设计、电气自动化、智能传感、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等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系统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实用性和灵活性,极大程度地满足了自动化、智能化教学和实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基于GPS/GIS的智能空间物流管理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物流迫切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社会现有零散的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提高整个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本文在分析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的需求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基于GPS/GIS的智能空间物流管理系统的构建过程,重点介绍通信、智能管理平台的构建,并以多供货地、多销售地的物流配送问题为例,分析了该系统智能决策的过程及决策结果.系统的实施满足了企业的现代化物流信息化管理的需求,本文为利用现代空间技术进行物流智能化管理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近两年,我国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物流运输量逐年增加,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需求,如何更好地管理物流,提升物流管理效率与质量,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物流管理企业需要主动了解供应链理念,分析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向与需求,从而做出有效调整,满足客户群体的实际需求,优化配置现有资源,实现对管理成本与效益的控制,从而提升物流管理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制造业、农业、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中一些关键工艺都采用了温度控制技术,尤其是精密仪器制造领域,温度控制更是成为了直接决定产品是否合格的核心控制点。而传统的温控技术已经很难满足当前各领域的发展需求。为此,设计了一套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可以适应不同环境下的高精度温度控制要求,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智能产品逐渐成为产品设计发展的主流方向,众多产品纷纷由传统制造技术转向人工智能技术,因此智能锁具应运而生。但是,新型技术与智能锁具的融合仍然存在众多不确定性,智能锁具的设计方向究竟该何去何从?文章将从智能锁具的发展趋势和设计方向上对其未来的研究提出合理的建议,希望对智能锁具的研发给予一定的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电力已成为大众在日常生活中不容忽视的部分,这对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电力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满足新时代大众的用电需求,紧随时代发展步伐,采用新型技术手段实现智能配电,进而实现配电调控一体化,唯有如此,才可为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充分满足大众的用电需求。鉴于此,文章从供电公司角度出发,对智能配电调控一体化设计及实践展开研究,为供电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快递作为一项需要和顾客直接打交道的服务行业来说,快递人员的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物流行业的服务性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搬运、托管等简单的工作环节到今天需要面对面的服务大众。因此,快递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问题成为当今快递行业服务质量的首要保证条件,本文从快递从业的角度出发,具体论述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9.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最主要的技术包括了射频识别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在这两项技术的帮助下物联网实现了智能化的多方面具体应用。本文从物联网的三项主要技术谈起,重点分析物联网在智能交通、智能电网和智能物流中的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走进合力叉车,墙上“世界五强,百年合力”的企业愿景格外引人注目。工业车辆是物料搬运设备中的主力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合力叉车作为国内工业车辆制造的“排头兵”,欲晋级“世界五强”,补上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短板刻不容缓。近年来,合力积极探索智能制造、智能产品、智能服务和工业互联网“三智一网”的发展模式,推动工业车辆智能制造与现代服务深度融合,有效延伸了产业价值链,助力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