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价格传递非对称性使猪肉价格不能有效反映市场供求,扭曲了养猪业市场资源配置,是引起我国猪肉价格周期性大幅度波动的主要原因。以纵向市场结构理论和价格形成机制为基础,对比分析了纵向分离市场结构和一体化市场结构下的猪肉价格、猪肉销售量和纵向产业链整体利润情况。结果表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压价效应,不但扭曲了生猪市场价格、降低生猪养殖者利润,也误导了生猪养殖行为;数量众多的生猪散养户、可维持信息不对称和过多纵向关联环节是导致猪肉价格传递非对称的内在原因。因此,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和减少纵向关联环节数量是打破信息不对称、价格传递非对称性和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
生猪养殖效益受养殖规模、价格、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统计分析2003-2011年山东省生猪养殖效益的走向,运用相关分析法检验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规模养殖具有综合成本优势,散养的主产品产值增长速度慢于规模养殖,生猪和仔猪价格是影响生猪养殖效益的主要因素,并且生猪价格与投入要素价格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因此,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稳定生猪饲养产业链中原材料和产品的价格是发展生猪生产、增加养殖收入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我国生猪价格波动形成与控制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生猪价格波动表现为正常波动和非正常波动两种形式,其中非正常波动是阻碍我国生猪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生猪价格非正常波动的根本性原因是生猪市场体系不完善、生产经营主体行为不协同和政府调节滞后/过度、错位/缺位。抑制生猪价格非正常波动需要遵循重点突出与整体兼顾、事前控制和短期与中长期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提高政府调节的有效性,完善生猪市场体系,加强生猪养殖主体行为的科学性和协同度,促使生猪价格由非正常波动向正常波动转变。  相似文献   

4.
利用X12季节调整模型及HP滤波法,分析生猪价格波动的季节性、周期性及趋势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从河南中牟生猪收购到浙江余姚猪肉销售各环节价格变动及成本费用的构成数据,分析价格波动对生猪产业链利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繁自养方式的收益高于专业育肥方式;生猪价格是全产业链价格波动的振源,并以非对称方式传递到猪肉价格,生猪养殖环节收益波动最大,是产业链中最脆弱、风险最大的一环,生猪市场的供求矛盾取决于供给。因此,推进生猪产业链一体化、推动生猪保险产品多元化、提高养殖户专业知识水平等对于解决生猪价格大幅度周期性波动问题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5.
猪肉作为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其价格波动备受关注。采用X12模型和H-P滤波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7年12月四川省猪肉价格的月度数据,将其波动分解为季节性、不规则波动、趋势性和周期性4种类型。结果表明:四川省生猪生产、消费的季节性规律是猪肉价格季节性波动的主要原因;天气变化、市场突发事件、政府政策措施实施等因素是猪肉价格不规则性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生猪生产成本上升推动猪肉价格趋势性上涨;猪肉价格有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波动周期约为32个月。对此,需扎实推进猪肉生产各环节稳定发展、健全猪肉全产业链信息监测预警机制、完善生猪价格保险制度,确保养殖户收益稳定增长和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促进市场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6.
养猪业上中下游产品价格波动变异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养猪业视作一个由饲料产业,仔猪饲养,生猪养殖屠宰以及猪肉的销售等环节构成的产业链,把养猪业上中下游产品定义为玉米,仔猪,生猪,猪肉,即玉米价格和仔猪价格为养猪业上游产品价格,生猪价格为养猪业中游产品价格,猪肉价格为养猪业下游产品价格。从价格变异率的角度,重点研究了养猪业上中下游产品价格波动幅度的变化规律,探究了影响养猪产业链价格稳定的重要产品。通过对2000~2009十年间的养猪业上中下游产品价格的统计描述分析、价格波动测度分析得出了影响养猪业价格稳定的关键因素,即仔猪和生猪价格。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8-2013年生猪旬度价格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北京及其主要生猪供给省份(冀、豫、鲁、辽、吉)市场间价格联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存在各省市生猪市场整合程度较高,北京生猪价格受供给省份主导,对冲击反应周期较长,各供给省份对其影响力差异较大等问题。为此,需要提高生猪价格信息流通速度与质量、维持区域供需平衡,达到稳定生猪价格与提高生猪市场流通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选取1985年至今的猪肉价格为研究对象,将我国猪肉市场分为城乡两个相对独立的市场,根据均衡转移模型的理论,从供给、需求及营销三个方面,分析外部因素对猪肉价格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生猪供给受投入品价格、养殖技术及风险等因素的影响,而猪肉消费受替代品价格、收入及人口等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变动,都会刺激市场产生新的均衡,发生价格波动.城乡两市场对外部因素波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城乡居民消费的基础性产业,生猪产业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生猪产业逐渐形成以生猪养殖环节为核心,包括上游饲料仔猪供应商、下游屠宰销售商的链条,并向规模化发展,生猪养殖主体融资需求逐渐加大.生猪养殖主体天然的弱质性、市场价格易波动和抗风险能力较差等特点,导致其难以通过传统模式进行融资,融资困境已不容忽视.供应链金融对解决生猪养殖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作用.生猪养殖企业和商贸企业开展生产需要银行的信贷支持,但银行可能为控制风险而惜贷、拒贷.根据生猪养殖企业、商贸企业、银行三者之间的业务关联,建立一个由受资金约束的双渠道生猪养殖企业和商贸企业组成的供应链系统,利用Matlab软件对融资模型进行成本收益仿真.模型推导和数值分析表明,初始资金水平较低时,订单融资能够有效提高各参与主体的利润,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10.
无论从稳定生猪生产和农民增收,还是从保障居民的猪肉消费,生猪市场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2007年以来,我国政府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依据"猪粮比价"高低进行价格干预的制度安排.然而,学术界却并没有深究"猪粮比价"这一指标背后的经济逻辑.文章尝试推导出了"猪粮比价"的理论公式,发现"猪粮比价"等于生猪养殖中技术口径的投入产出效率与经济口径的投入产出效率之比值.与此同时,还发现在会计核算和经济核算两种口径下有着不一样的计算结果.通过简要回顾我国政府根据"猪粮比价"对生猪市场进行价格调控的历程,发现价格干预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对比理论公式和价格干预实践,文章找到了导致以上结果的原因.事实上,美国农业部虽然也公布"猪粮比价",但却并没有将之用于指导猪肉市场的价格调控.  相似文献   

11.
近10多年来,我国生猪业的发展始终处于剧烈的波动之中,形成所谓的"猪周期"。文章通过调研,深入分析了生猪业周期性波动的特点和规律,剖析了其中的原因。认为"猪周期"是一种典型的"蛛网现象",生猪生产大起大落的主因是,生猪较长的饲养周期决定了其产量难以灵活调节,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不高决定了行业内存在较显著的盲目生产行为。文章最后就破解"猪周期"困局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已能为编辑工作提供许多帮助。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文稿校对和修改中提供协助,云计算可以提供文稿存储、协同编辑、数据挖掘的功能。此外,区块链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也可以应用于编辑领域。但由于技术本身、应用对象等多方面的原因,数字技术在编辑工作中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局限,对此,编辑工作者应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出现使人类更多的精神需求得到不断满足,互联网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满足人类多元化需求向更高层次演进的过程。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物联网、云计算、3D打印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激活了文化市场,受众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为以技术和内容生产传播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文化产业的产品形式和内容升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4.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技术创新与应用,人工智能是铸造新质生产力最有效的手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大语言模型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些模型在处理金融文本、预测市场趋势、管理风险、执行算法交易以及改善客户服务等方面展现了显著的潜力,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尽管如此,要将这些先进技术融入金融领域,同时确保数据隐私、模型的解释性和准确性仍然存在诸多挑战。文章深入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核心原理、面临的主要挑战、最具潜力的应用场景、有效的效果评估方法、关键的落地实施因素、解决可解释性问题的策略、维护数据隐私和安全的重要性,以及预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可能带来的行业变革。通过全面的分析,为金融机构利用大语言模型提供指导,同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s,ICV)是无人驾驶技术的核心载体,产业链长,市场巨大,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汽车厂商和信息企业都纷纷投向ICV的研发与测试,部分ICV车型已进入量产阶段,新的概念车型也陆续提出。针对新型ICV的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从ICV智能化和网联化两个维度对ICV中涉及到的相关技术进行分析,进一步从信息处理的感知层、决策层、控制层3个层次构建了ICV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体系结构。研究表明,车辆环境感知和通信技术技术涵盖自车状态和外部环境,短程通信技术(DSRC)、机器视觉和激光雷达技术是实现车辆环境信息采集功能完善的关键;车路协同系统涉及车—车通信、车—路通信、车—云通信,协同智能交通系统、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是车路协同技术的关键;驾驶辅助技术包括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车道偏离/避免系统、碰撞预警/避免系统等8个构成,这是辅助驾驶、部分自动驾驶和有条件的自动驾驶3个智能化阶段中的关键;具有自主学习、自我决策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也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实现多种技术间的相互支撑与融合,克服关键技术协同障碍,才能实现ICV的市场推广与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金融不断暴露的行业风险问题表明现行的监管模式存在诸多不足。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为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转型提供契机。本文在对相关概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信息技术不完善、监管信息不透明、监管主体不明确及监管机制不完善等。然后,基于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以及激励相容等理论,进一步剖析了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存在的原因。再次,围绕存在的问题,提出金融科技助推互联网金融监管转型的创新路径,包括借助5G技术简化监管程序、引入区块链实现监管信息透明、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完善社会征信体系、依靠人工智能明确监管主体、运用大数据建立互联网金融预警机制等。最后,提出金融科技背景下创新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虽然云计算已经成为ICT业界乃至信息技术应用各领域的热门话题,以云计算天然的平台、跨境等为主要特征的商业服务模式也必将对经济社会及互联网发展等产生深远影响,但学术界对云计算展开的经济研究仍然不多,对云计算服务及应用所谓平台现象的经济研究更是屈指可数。本综述着眼于云计算经济研究特别是产业组织研究,重点在于力图把握云计算经济发展脉络,探讨在云计算平台经济研究中引入双边市场理论、新贸易理论等并进而开辟新交叉研究的可能。正是基于这一目的,本文就云计算服务商业策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定价、平台竞争及国际贸易等,对近期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以大数据为标志的数据密集时代的到来,为社会科学实证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全新的数据处理技术,计算社会科学迎来了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但当前大数据的概念混乱和概念泛化导致不少社会科学研究者对数据密集型知识发现以及计算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出现认识偏差。通过对大数据的本质和特征的辨析,从计算社会科学视角厘清大数据的定义;并分析和阐释与大数据密不可分的以物联网、非关系型数据库、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体系,以及二者之间一体两面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依据现实数据状态与数据处理技术水平,分析当前数据驱动型知识发现和理论数据双向驱动型知识发现的优势和局限,计算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所面临的困难及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