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当代中国已经步入新媒体时代,移动网络的普及扩展了意识形态的传播形式,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和优越性.但是新媒体信息的庞杂性与即时性,削弱了国家对社会舆论的管控力度,导致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边缘化,给网络舆情的引导与治理增加了难度.随着新媒体技术升级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工具,网络上逐渐形成了西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学者们围绕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重要论述的提出背景、主要内容、主要特征、重要价值等方面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基本概念厘清、基本内容构架、研究视角拓展、研究方法创新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为此,从研究内容、研究视野、研究方法三个维度明确未来研究的着力点,展望未来研究的增长点,以期推动该议题的研究不断丰富和深化. 相似文献
4.
5.
网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开辟出新战场,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阵地,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必须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责任制,变被动为主动,充分整合平台、内容、人员等资源,及时调整对策,强化领导力量和队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我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6.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网络强国战略,不仅为我国应对网络安全提供了正确指导,也为网络意识形态的正向发展明确了方向。推进网络意识形态的发展必须不断深化对网络意识形态内涵、特点和功能的认识。一般讲,网络意识形态是指网民在借助数字化符号化信息化中介系统而进行的信息、知识、精神的共生共享活动中形成的有机体系,基本特点表现为生成的技术性、成长的互动性、信息的符号化、内容的融渗性、效果的累积性,而主要功能则有引导、聚合和转化功能。 相似文献
7.
算法推荐技术的发展颠覆了传统的信息分发和传播模式,形成了信息推送与用户需求精准匹配的新模式,从技术意识形态的视角来看,算法推荐因在算法设计、数据筛选和分析、信息推送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渗入了价值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因而算法也必然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算法推荐技术的发展给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它为主流意识形... 相似文献
8.
网络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最重要的战场,只有不断转变观念,创新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方法;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正面战场”建设,提高主流网站的凝聚力与感召力;加强对网络草根舆论的引导与管理,防范敌对势力的渗透;加强队伍建设,健全激励机制,提高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者的能力与积极性;加强网民媒体素养教育,提高网民的素质,我们才能掌握网络宣传的领导权与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抵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弘扬主旋律,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与资本主义、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交锋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人工智能跨界赋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呈现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态势。基于理论、现实与实践三维逻辑,缕析人工智能驱动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价值意蕴与路径选择。守正理论基础,梳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积淀与时代的科学应答,揭示人工智能与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契合的考镜源流;审视现实样态,从主流意识形态偏离、资本合谋技术宰制、数据重构遮蔽价值和思想凝聚结构性失衡四个方面探究风险隐忧;创新实践要略,从坚定价值引领、强化智能融渗,创新跨界赋能、提升智能融合,优化数据推荐、增强智能传播,构建制度体系、完善智能保障四个方面,立破并举、靶向施策,推进人工智能驱动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空间的拓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实力的提升.为此,我国应重视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与创新,提升文化整合的能力,以开放的姿态参与网络对话.同时,面对不可避免的网络文化冲突,应保持理性自主,既要固守已有的网络阵地,又要不断扩大自身的网络影响,进而在网络文化的多元涌动中,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坚守人民性的价值取向,运用开放、自主、正当的策略,将社会主义价值观散播于多元化的网络文化之中,使大众积极地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 相似文献
11.
12.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是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防范化解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和挑战过程中,法治的作用不可或缺。强调以法治路径促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契合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日益增长的法治诉求,它体现了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工作与法治建设的内在统一性。通过实施网络法治,有助于基于法治逻辑更好地规范网络媒介本身的自由信息传播、促使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实现良性互动、有效应对因各种跨国网络信息流动而造成的网络安全威胁,从而在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的基础上保障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在实践维度上,要充分体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中法治路径的优势,必须坚持“依法治网”,切实消除各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隐患;坚持“依法办网”,不断筑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坚强阵地;坚持“依法用网”,使网络技术成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最大增量。 相似文献
13.
在自媒体时代,网络成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最前沿和主阵地.网络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新挑战:网络信息碎片化解构主流意识形态一元性,网络主体多元化冲击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性,网络空间个人化削弱主流意识形态凝聚性.如何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这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命题.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技术、制度、治理能...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思潮,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对当前社会意识形态的缺失有一定的弥合功能,但也隐含着种种不确定性。中国网络民族主义具有强化政府执政权威合理性的政治功能、重塑民族精神的激励凝聚功能、社会运行的调控功能和社会发展的整合功能。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内容空洞化和内在建设的不足决定其意识形态功能的两面性和不可预测性,甚至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还是一种负效性。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对于当代网络民族主义的发展及意识形态的重建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供给侧改革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还体现在对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回应与引领.因而,新供给经济学关于“供给侧改革”的思考就不应该只是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调控手段,也是一种带动精神文化领域变革的思维方式.针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有效供给不足、无效供给过度、虚假供给泛滥等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从供给主体、内容、方式以及环境多方面入手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雷宏宇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4):22-24
互联网技术呈广泛普及势态以来,“网络社会”逐步形成,不同主体间的互动样态及社会关系样态都随之发生变化。网络空间作为大众主观意识的重要阵地,如何在其中占据有利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已成为全球性安全议题。各类现实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新时期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建设工作面临着诸多外部冲击与挑战,主流引导力量亟需巩固,有必要进一步顺应网络空间特征,重新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动权。现结合网络意识形态的特征及话语权建设必要性,对当下建设现状进行分析论述,并提出对应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州学刊》2016,(6)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普及,网络文艺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给网络生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文艺作为文艺的一种新形式,由于其创作主体的多元化以及规模大、传播快、受众广等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它在思想传播和价值导向功能上较之传统文艺有着更大的影响力。网络文艺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且与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表现得更为紧密。正确把握网络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不仅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迫切需要,更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网络文艺、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现实要求。只有坚持以中国精神为导向,以内容建设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依托,以党的领导为保障,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网络文艺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阶级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理论性与价值性相统一、民族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优越性,相较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有着独特的理论力量。然而由于国内外局势复杂,以及党内外各种因素的干扰,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一些危机,这就要求我们党要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引领,加强对意识形态功能的引导,注意提高群众的认识自觉和实践积极性,以凝聚共识,共同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