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这一思想的形成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从思想借鉴、理论传承、实践探索、理论意蕴、继往开来五个方面探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准确理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形成过程,不仅有利于把握该思想的深刻内涵,而且对于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全面领导新时代一切工作的价值立场和行动指南,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依据来自唯物史观对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定性,群众路线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要求,民本文化对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涵养;科学内涵包括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执政理念、发展理路、评判标准、奋斗目标;通过牢记初心与践行使命统一,制度建设与制度教育并举,舆论引导与网络治理齐抓,使这一思想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指导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9,(7):189-19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九大又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定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个基本方略之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原则和组成部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源的传承和发展;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之民本思想的扬弃和超越;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时代内涵;厚植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社会基础。深刻理解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仅是全面把握和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而且对加快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安全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当今社会发展和人的幸福的首要价值性标尺。人民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国家安全领域的发展,生成逻辑严密,内容丰富。新时代,人民安全仍面临风险和挑战,同时人民对安全的需求日益增长。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行动指南,统筹国内与海外,以国家安全为保障,以发展民生为基础,以平安中国建设为抓手,以保护海外利益为载体,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安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体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掌握历史主动的主体性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系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把人民确立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坚实的本体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基于现实社会关系阐释人的本质,基于群众史观阐释人民主体立场,基于物质生产系统阐释人的发展路径,不断推进以人民为逻辑起点的本体论建构,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的战略要求,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关系本质理论、人民主体理论和人的现实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6.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大庆精神充分体现了人民的主体性,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传承和弘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将干部和群众、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协调起来,形成一种能够上下同心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深刻阐释和时代回应,有其自身的现实逻辑:顺应新时代我国国情面临的新变化,适用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契合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鲜明宗旨。在新时代,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乡村振兴,要坚持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强支撑、激发农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构建和完善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振兴模式、推动和拓宽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帮助群众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振兴新路子,切实解决农村群众致富难题,确保乡村振兴振到点上和振到根上,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和农民富裕富足。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价值目标、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标准、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价值诉求。以上内容归结到一点,就是人民至上。透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至上的价值向度,有助于我们党更加自觉地坚持人民立场,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出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相似文献   

9.
在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习近平逐步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观.从理论渊源上看,习近平这一文化观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民主体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至上价值观念、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从内容上看,习近平这一文化观包含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哲学社会科学观、精神文明观等,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引领和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0.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习近平文艺观的核心,是对《祝词》中"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的一脉相承和创新发展。《祝词》的提出是对错误文艺思想的拨乱反正,为之后的文艺创作提供了准则。由此,我们党的历届领导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文艺观,不断推动文艺理论的发展。习近平深化了人民和文艺的关系,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创作导向。倡导文艺工作者创作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感受人民冷暖、关心人民生活、解决人民诉求。  相似文献   

11.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为新时期治国理政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一发展思想对于指导经济发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显得尤为重要.其深刻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初心是始终为人民谋幸福,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动力是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是由人民共享,在惠及中国人民的同时造福世界人民.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主体思想,无疑包含着对西方现代人文精神和中国传统"人本"思想的参考借鉴,但最为根本的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对资本主体的批判及其劳动主体思想,是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第一思想源头。列宁晚年新型国家建设及其工农主体构想,是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第二思想源头。中国共产党人服务人民的宗旨及其以人民为主体的思想传统,是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第三思想源头。  相似文献   

1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人民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三个有利于"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都是以人民为本,落脚点都是人民利益;全面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的重要讲话、著作,包含不少关于人民形象的论述。习近平人民形象的建构继承了唯物史观的理论、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范式和马克思的人民主体思想,建构了既崇尚智慧又勇于创造、既心怀梦想又崇尚奋斗、既团结统一又爱好和平、既勤劳勇敢又崇德向善的人民形象。习近平人民形象的建构体现出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通过多元视角建构了全面、立体的人民形象。人民形象的建构有助于贯彻群众路线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进而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以投身建设和改革实践,也有助于从群众实践中汲取智慧以提升党的执政水平,还有助于构建文明型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时代为号角,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以人民为根本,源于现实,基于实践,融于民众。现实之源、实践之基、理论之魂构成其三维。现实之源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之实,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之实;实践之基即改革开放实践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理论之魂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理论联系实际,秉承“以人民为本”的彻底性。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引领中国人民成功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在世界舞台上展示更大魅力,为全人类的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不仅传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思想的理论成果,而且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价值诉求.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有其生发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有其内在的逻辑生成要素,在生成过程中形成自身的特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高度而明确的指向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观的最新理论阐释和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理念。坚持人民至上,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创造精神,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结果由人民评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承担起培根铸魂的神圣使命,面向未来打造“理论社科”“应用社科”“大众社科”“开放社科”“数字社科”,从而构筑起思想高地、智库高地、文明高地、话语高地、智能高地。  相似文献   

18.
“以民为本”是邓小平价值观、人生观最鲜明的特征。邓小平的“以民为本”的价值理念是他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并始终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决策依据的爱民、利民、为民的思想表达。这一价值理念是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和人民群众的根本需要。邓小平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所做出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就是“以民为本”价值理念的实践与实现。新一届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执政理念是对邓小平“以民为本”价值理念的深化、发展和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并将其纳入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这一思想理论中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治国理政的智慧结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深化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具有全局性、本质性的理论指导价值。茂名在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内涵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拥护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高质量振兴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