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演进的新阶段和新形态,而城市本身的发展战略规划是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的依据。本文分析了智慧城市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与内涵特征,跟踪分析了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实践历程,通过对比分析纽约和伦敦两大顶级全球城市近年来的城市战略规划及其智慧城市建设情况,分析提取了相应的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并结合上海的卓越全球城市战略规划和智慧城市建设现状,提出了上海卓越全球城市智慧化建设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确定建设需求一直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与难点,本文通过构建城市特征分析模型,提出从城市特征出发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智慧城市建设需求的方法。在完成城市特征分析模型的构建后,本文运用这一模型对新乡市智慧城市建设需求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展现了这一模型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的行政区建制对于地方城市规划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苏州在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于2012年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此次调整对于苏州城市功能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笔者将对苏州功能提升遇到的问题以及行政区划调整对苏州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并讨论苏州城市功能优化的机制。一、苏州城市功能提升的瓶颈(一)经济维度——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 相似文献
4.
5.
从政策工具视角分析贵州省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政策,了解地方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难题,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Nvivo11软件对贵州省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39份文件作信息编码和文本量化分析,结果显示供给型、环境型、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都较为均衡合理,政策工具对智慧城市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分别从工具X维度提出加大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供应、完善环境型政策工具,认为地方政府应在强化信息安全措施的基础上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从产业链Y维度提出完善智慧城市产业链管理,优化管理模式,消除数字壁垒,实现从传统管理到智慧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2013年以来我国先后公布三批试点国家智慧城市(区、 县、 镇)290个,其中江西省有11个.通过对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 高新区、 东湖区和新余市4个试点区、 市的实地调查发现,它们在智慧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效较为明显,一批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一些城市管理顽疾正在得到解决,不同特色的智慧管理模式正在形成,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回避:一是顶层设计问题,二是信息采集、 信息孤岛与信息安全问题,三是经费投入问题.未来应加强立法指导,统一建设标准,构建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到来,智慧城市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笔者以中国知网(CNKI)2010年?2019年收录的649篇文献为数据来源,采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智慧城市研究的文献进行内容挖掘和数据处理,以可视化的知识图谱描述各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近十年来智慧城市的研究进展及热点,希望能为智慧城市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物联网是发展智慧城市的新工具,在城市市政管理、农业园林、医疗保健、智能楼宇、智能交通等方面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在政策支持、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应用模式和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阻碍了物联网在建设智慧城市中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政府分权化成为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因素。通过杭州中心城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政策的差异梳理作为案例,分析产生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差异的原因,着重探讨城市之内市级和区级政府之间分权化对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可以判断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差异已经严重制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提高市级和区级两级政府对于统筹基本公共服务政策的认识,理顺两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责任,明确统筹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任务,建立统筹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机制,最大限度调和基本公共均等化和城市政府分权化之间的冲突,切实提高中心城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智慧城市建设是提升社会管理、运营社会生产、营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京沪以建设国际最先进的智慧城市为目标,用加快城市智慧交通建设、打造以智慧服务为核心的智慧社区建设、积极推进以构建产业智慧链为目标的智慧产业园区建设来提升自身的发展品质,是解决京沪大城市病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上海应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能级、建设世界级全球城市为目标导向,打造
“智能发达、创新活跃、生态宜居、和谐包容”的智慧城市:实施“网络空间强国战略”,持续提升形成全球网络与信息枢纽;深化“四个中心”建设,提升上海全球资源战略配置能力;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提升上海科技创新全球影响力与领导力;加速“互联网+”的融合与重构,激发上海产业与市场活力;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规划、治理、服务能级;凝练城市文化,抢占“中国文化”输出战略高地;推动区域联动发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全球门户. 相似文献
16.
Anna Domaradzka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2018,29(4):607-620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pecial issue and explains the diversity as well as common features of mobilization practices present in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The paper starts with presenting the specificity and history of urban movements worldwide,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right to the city’ frame. Drawing o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it focuses on presenting different forms of urban activism and interpretations of ‘right to the city’ slogan. This paper strives to fuse the framework of social movements as networks (Diani, in: Diani, McAdam (eds) Social movements and network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pp 299–318, 2003) of challengers (Gamson in The strategy of social protest, Wadsworth Publishing, Belmont, 1990) with the concepts of diffusion and translation of ideas, borrowed from Finnemore and Sikkink (Int Org 52(4):887–917, 1998). It also illust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concepts of incumbents and challengers (Gamson 1990), organizational platform and norm life cycle (Finnemore and Sikkink 1998)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n movement networks within and between localities (Diani in The cement of civil society: studying networks in localiti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2015). The theoretical model helps to explain the rapid global spread of the notion of the ‘right to the city.’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urban context, both ‘glocal’ and global, as an arena of social mobilization around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right to the city.’ 相似文献
17.
主要对机械专业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通过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