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茅盾历史小说和施蛰存历史小说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茅盾和施蛰存以古事为题材的历史小说,以运用大量的心理活动作为支撑文体的骨干,从而形成了一种文体独特的历史小说。茅盾着重于人物心理活动的隐秘性,施蛰存则侧重于人物的爱欲心理,甚至是畸形变态的性爱描写。他们对小说文体形式不同的审美追求,形成了不同的创作风格,在人物心理分析运用方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极为不同的地方。历史小说创作在他们整个文学生涯中占有重要和特殊的地位,也代表了作家努力探索新题材、新形式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2.
历史小说三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说三个问题:其一,历史小说应是以作者记忆前时代的真实历史人事为骨干题材的拟实小说,其外延排除各种表意之作和再生小说;能作此区分,才能避免对历史小说的跨元批评。其二,新时期历史小说在创作方法上大都采用传统的现实主义及拟实性浪漫主义,这不是作者的文学观念守旧,而是历史小说品格使然;现实主义,或与浪漫主义结合,为历史小说创作展开永无止境的艺术空间。其三,现当代长篇历史小说不是故事的河,而是生活的海,内容必须大量虚构,滥造历史的可能性因而大增,历史真实具有显著的"似是而非"特性,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特别正视历史,熟悉历史,注重"似史"真实性,才可能写出既像历史又超越历史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3.
邱睿 《南都学坛》2008,28(4):70-74
郁达夫历史小说中大量以诗歌入文,初看有一种文体互融不当的生硬感,这是郁达夫本于自己传统诗词的教育背景以及对诗词的偏嗜,并以诗性思维写小说的结果。结合郁达夫的《毁家诗纪》、游记等综合考察,可知郁达夫不一定是有意于"文体杂会",可能是受众的知识结构变化以及现代传媒的促成。其间含有郁达夫作为新旧文化交替时代的文士的某种矛盾。其创作也初步体现了郁达夫历史小说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大约从1985年开始,新时期文坛上陆续出现了下列小说:冯骥才的“怪世奇谈”系列,莫言的“红高梁”系列,周梅森的“战争与人”系列,张廷竹的“我父亲”系列,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乔良的《灵旗》,格非的《迷舟》、《敌人》,苏童的《妻妾成群》、《红粉》,权延赤的《狼毒花》,方方的《祖父在父亲心中》,林深的《大灯》等等。这些小说叙述的都是一些作者及其同代人不曾经历过的故事,若从题材上进行简单的归类,它们无疑均属历由小说,但它们与传统历史小说又迥乎不同,无论主旨内蕴抑或文本形式都明显超越了传统历史小说的某些  相似文献   

5.
新历史小说摒弃了阶级斗争学说、社会地位决定论、经济决定论观点,以新的历史观念、新的历史意识解读历史,以家族史代替"正史",着重表现了民间文化、民族文化及人性、欲望的冲突在历史斗争中的作用,完成了"一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史"到"一切历史都是欲望的历史"的颠覆,将历史主观化、个人化。  相似文献   

6.
卢卡契说,他无意写一部完整的文学史,却有志于通过典型例证的分析來探讨历史小说的兴衰。如果我没有弄错,也许可以说,他已写出了一本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与艺术形式之间相互关系的极为动人的著作,因为他的研究方法导致(或来自)一个光明的而不是一个模糊的视野。这书是批评家和美学家  相似文献   

7.
现代历史小说由《不周山》发韧,经鲁迅等人的辛勤努力,汇成了一支颇为浩荡的艺术之流,虽然还没有出现罗贯中那样的历史小说大家,也没有《战争与和平》那样的历史小说名作,但却不能忽视那为数不少的历史小说的存在,对这部份小说在特定历史阶段放射出的奇光异彩及其美学意蕴作一检视,是现代文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个任务。  相似文献   

8.
司各特被称为“欧洲历史小说之父”,他的27部历史小说,组成了英国历史的宏伟画卷。他的小说,在内容上具有历史的整体感和广阔性,同时体现了他贯穿着妥协调和思想倾向的历史的哲理思考。他笔下的人物,最有光彩的是苏格兰下层人物。在描写上,他着眼于自然景物和人物生存环境的时代特色和地方性,同时也按自己的理想作了改造,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他的作品,极大地影响和启发了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9.
唐浩明历史小说创作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历史小说的繁荣与社会转型、文化转型的背景息息相关。唐浩明的历史小说三部曲首先体现了作者反思历史、关注现实的人文情怀 ;其次 ,作家追求的是一种深层的“对话结构” ,经历了叙事上的传奇到反传奇的变化。最后 ,我们以理想的历史小说作为参照 ,一起来探讨唐浩明历史小说创作的成败得失 ,旨在推动历史小说的进一步繁荣。  相似文献   

10.
井上靖的历史小说创作的发端以<漆胡樽>为标志,而历史巨作<孔子>为其创作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根据小说风格与创作手法的不同,可以将其历史小说创作划分为四个时期,每个时期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和日本题材历史小说都占有相当比例,在形成每个时期较为鲜明的文学特色的同时,各时期的历史小说之间又具有内在不可断裂的联系,由此形成了一种贯穿始终的主题基调,在历史小说的创作过程中,井上靖亦形成了其独特的历史小说史观.  相似文献   

11.
历史小说杨家将中的萧太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人编写的历史小说杨家将,以表现杨家将忠君报国、英勇抗辽为主题。为了突出杨家将的光辉形象,用虚构的人物、情节竭力丑化以萧太后为代表的辽朝人物。缺乏历史知识的读者,常常把杨家将小说当成信史来读,误认为契丹是野蛮落后的异国他邦,这对中华民族的团结产生了负面影响。今人不应站在宋朝人、明朝人立场上去看待辽朝和契丹人,而应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去正确地认识辽朝和契丹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郭沫若的历史小说集《豕蹄》为主要依据,着重分析了郭沫若在历史小说创作中所体现的“人民本位”的指导思想,历史批判的精神,借古鉴今的战斗特色和抒情风格,以及革命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作者认为,这些特征都反映了郭沫若进步的、革命的历史观和文学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女性新历史小说是新历史小说的一个重要分支。女性新历史小说具有西方新历史主义和女性主义渗入的痕迹。历史真实的女性想象、历史的日常生活化描写、女性命运的忧思、女性个体生命价值的凸显等是女性新历史小说的明显特点。女性新历史小说让我们得以打量到女性维度的历史,得以观看到被遮蔽的历史真相,但其在短暂的鼎盛后也渐渐归于沉寂  相似文献   

14.
试论尤瑟纳尔的历史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瑟纳尔以与众不同的历史小说而成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她的历史小说分历史题材和家族文两类,前者描写杰出的历史人物和先进分子,后者以家族变迁表现社会变化。她或以第一人称去叙述,或以综合手法塑造人物,或写真人真事,艺术手法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施蛰存的历史小说呈现出浓厚的讽刺色彩问题,探析施氏对历史内容及对象的独特的选取、观照角度,来阐释其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历史小说的独异性。  相似文献   

16.
中西历史小说观念比较——试论中国历史小说的叙事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法国、俄国和中国历史小说观念的演变,旨在说明中国历史小说司各特化不可逆转。中国在18世纪以前随着历史小说名著的出现,就形成了丰富而完整的历史小说理论。但由于“历史是人的历史,而不是神的历史”还未成为历史小说家和历史小说论者的共识,所以我国古典历史小说整体上仍然是帝王或英雄传记,它们迄今仍然是“史诗”而未能成为“描写人和命运的形式”。为了变革中国历史小说的叙事格局,继承并发扬我国历史小说理论精华和借鉴西方历史小说的叙事经验同样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明朝人编写的杨家将历史小说,以表现杨家将忠君报国、英勇抗辽为主题。为了突出杨家将的光辉形象,用虚构的人物情节竭力丑化以萧太后为代表的辽朝人物。缺乏历史知识的读者,常常把杨家将小说当成信史来读,误认为契丹是野蛮落后的异国他邦,这对于中华民族的团结产生了负面影响。今人不应站在宋朝人、明朝人立场上去看待辽朝和契丹人,而应当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去正确地认识辽朝和契丹人。  相似文献   

18.
论巴金的历史小说万慧蓉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定要牢记。三十年代初期,巴金在写完了反封建宗法制度和道德文化的《家》等现实题材的小说后,他的思想翅膀跨越时空,飞向了法国巴斯底广场,飞回到百余年前法国大革命的风风雨雨,早在一九二七年,巴金旅居法国期...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历史小说家自觉地附庸于传统史学家 ,以文学作品重述历史著作。这一历史小说的传统在近代开始动摇。近代历史小说悄悄地走进了小说的转型阶段 ,趋向着小说艺术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 ,而李人的创作尤以突出的艺术成就突破了传统的束缚 ,为历史小说创作带来了新的风貌 ,为历史小说创作提供了新的艺术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0.
肃穆与消解肃穆——从传统型历史小说到新历史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中国出现了新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与传统型历史小说在意识形态,历史再现与历史重构,叙述立场、态度、角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新历史小说有其艺术贡献,也有其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