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学界历来认为,中国南方的农业经济在东晋以前仍处于原始阶段,本文通过秦汉至南朝南方农业的栽培技术、农田水利、生产工具等方面的事实,说明在东晋以前,南方的农业生产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又通过对南朝陈时诸县设置年代的考证,论证了秦汉至西晋时,南方的经济重心在长江以南到南岭以北地区;由东晋到南朝陈时,则移到了岭南两广地区。  相似文献   

2.
宋代浙江经济大发展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和全面繁荣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而“两浙之富,国所用恃,岁糟都下米百五十万石,其它财富供馈不可悉数”。“朝廷经费之源,实本于此”。到南宋时,“高宗南渡,虽失旧物之半,犹席东南地产之饶,足以裕国”。宋代的浙江无论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  相似文献   

3.
浙江素有“文物之邦”的誉称,自古以来,文化发达,人才辈出,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研究浙江历代人才的演变及其原因,总结历史经验,开发人才资料,振兴浙江“文物之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1 浙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河姆渡遗址和良渚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新石器时期,浙江便已出现了当时世界一流的人才,他们曾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史前文明,对祖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号称“五霸”之一。吕思勉先生在《中国民族演进史》中说:越国能称霸于时,“其内部必有很大的进步,才能和中原文明之国相敌,是无待于言的”。当时,越国“人才辈山,竟为春秋  相似文献   

4.
石达开进兵浙江之役,历来不为史学界所重视,常被视为一次徒劳无功、无足轻重的军事活动。其实不然,这次战役是很值得探讨的。本文拟略予评述,并辨明一些误传。石达开“赴援江西,进军浙江”不是搞分裂浙江邻近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又与太平军控制的安徽、江西相毗连,而且是当时清政府赖以补给军用的主要筹饷基地之一,所以清军对浙江防范严密。清方稳定地控制浙江,作为江南大营巩固的后方,有利于它在天京城下开展军事进攻。这一点,太平军方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说后来有所认识的话,那是从石达开用兵浙江开始的。  相似文献   

5.
明州(今浙江宁波市)地处东海之滨,位于奉化江与余姚江会合处的市江两岸,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沿海贸易港。据古史记载,明州一带原为夏禹第五代孙夏王少康的庶子无余的封地,称“甬句东”,在夏、商、周三代均为越族活动地区。秦始皇统一六国,“悉定荆江南地,降百越之君”,在明州一带正式建立鄞、鄮、句章三县,属会稽郡。但当时这三县的治所均不在今宁波市城区内。至东晋隆安四年(公元400年),晋将刘牢之为了防御当时的孙恩农民起义军,才第一次在“三江口”(奉化江、余姚江、甬江会合处,今宁波市城区内)筑城,“刘牢之筑以塞三江之口,西城外有城基,上生竹篠,俗称篠墙”。不过刘牢之所筑之城,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一直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早在汉代就被尊为“四渎”(当时认为的四条最大的河流,黄河、长江、淮河、济水)之宗。黄河一向被当成哺育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黄河流域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国已发掘出的文化遗址证明,黄河流域在进入新石器时期后是当时最发达的地区。农业文明的曙光不仅首先照临了黄河流域,而且影响持久,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经济史研究会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筹备,于1986年4月14日在杭州成立了。浙江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其经济自古以来,在全国居举足轻重的地位。解放以来,浙江经济史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农业生产史方面,陈恒力、王达先生曾于1957年深入嘉兴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写出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农史专著《补农史研究》。浙江农业大学游修龄教授,对水稻种植史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的陈学文同志对明清杭嘉湖地区商品经济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令人瞩目。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的李伯重博  相似文献   

8.
日铸茶研究     
在浙江绍兴东南的会稽山麓,有一地势起伏的山岭,出产一种历史名茶。一千多年来,人们以“日铸茶”,“日注茶”、“日铸雪芽”称之。“日铸”二字源于此山之名。据北宋杨彦岭《杨公笔录》:“会稽日铸山,茶品冠浙江……有上灶、下灶,盖越王铸剑之地。世传越王铸剑,它处不成,至此一日而铸成,故谓之日铸。”而今日铸山虽已鲜为人知,上灶、中灶、下灶(铸剑灶基)很久以前就已成为附近三个自然村落的名称,但日铸茶却因其具备优异品质,一直为皇室,官家和民间所喜爱和歌颂,名播中外。  相似文献   

9.
(一) 八十年代初,浦东约有外来人口1万左右,他们大多来自苏、浙、皖地区的农民,寄住在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居多,大多从事农业生产,还有一部分属拾荒人员。一九八六年后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九十年代初,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以后,浦东成为全国关注、世界瞩目的热土,在“东西南北中,发财到浦东”等民谣的传播下,出现了“民工潮”,外来人口由当时的5万人左右,一跃增加到一九九三年的16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11.6%,并从原先来自邻近省份,发展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  相似文献   

10.
西施是浙江诸暨苎萝村人。但近年却有同志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考证“西施出萧山”。本文就西施故里问题加以辨析,提出商榷。一、西施故乡在诸暨据笔者所见,直接声明西施出诸暨的书籍足有上百种。这里略举唐朝以前的六条史料:1.唐高祖时编纂的《艺文类聚》引《越绝》曰:“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2.宋《太平御览》引南朝刘宋孔灵符《会稽记》:“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又云:“诸暨县北界有罗山,越时西施、郑旦所居,所在有方石,是西施晒纱石”;3.南朝梁陈之际顾野王《舆地志》:“诸  相似文献   

11.
长时期来,我们在讲农村中的分业问题时,总是习惯地沿用“农林牧副渔”,即所谓“五业”的提法。因袭相传,习以为常,也就不认为有什么问题了。其实,细想起来,这个提法并不准确。首先,农、林、牧、渔诸业都有明确的内容,从狭义上讲,不会有相互交错,混淆不清的情况产生。惟独这个“副业”并没有固定的内涵。就象有的辞书上说的,副业“一般是主业以外的生产事业”,“是指农、林、牧、渔以外的其他生产事业”;是“主业以外的生产或服务活动”,是“农业生产单位及其成员所从事的为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服务的附属生产”,包括运输、采集、捕捞、狩猎、农副产品加工、手工业以及其他不属于农业的附属生产。总之,所谓“副业”者,一是主业以外,二是内容很广。这样,此地以粮食生产为主,其他生产只能是副业;彼地以渔业生产为主,其他生产也只能是副业。副业生产的内容,因地而异,从全局来看,作为一业的“副业”并不存在。而且农、林、牧、副、渔这五业的划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地面积占66%。而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的浙江省,山地面积占70.4%,全省有31个山区县(市),因此,研讨山区县的人口城镇化问题,对浙江和全国来说,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浙江临安这个俗称“九山缺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山地面积占86.14%)为例,就山区县人口城镇化的必然性、发展方向和对策作一刍议。一、山区县人口城镇化势在必行人口城镇化是指一个由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由农村居住变为城镇居住的人口转化变动过程,它实际上包含着密切相联的两层含义:一是指由农业人口(农业劳动力及其抚养的人口)逐步转  相似文献   

13.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 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 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 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仑歌。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 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秋瑾的这段文字原来无题,当时是给上海爱国女校徐小淑的。1927年徐小淑在秋瑾手迹末尾“誌”曰:“此先师于殉国前五日自会稽所寄者也。缄中并无别简,当时深滋疑  相似文献   

14.
《浙江学刊》1981年第2期发表了纪仙的《介绍孙中山在宁波的讲词》一文,所介绍的史料有不够完整之处。现对此作一些补充说明,以便其他同志在研究孙中山的思想和宁波地方史时,能够更正确完整地运用这则史料。首先,纪文说:“这篇讲词刊登于当时的《四明日报》上”,但文内所介绍的讲词,却不是该报发表的原文,而是一件几经传抄的记录稿,因此正如纪文作者所言:“错漏之处在  相似文献   

15.
一二十世纪初是刚刚走进新世纪,新思潮开始蜂涌的时代,是正在摆脱世纪末的绝望空气,重新审视一切的时代。在中国,大批有识之土也从人道和伦理出发,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及其贫富对立和工人受奴役的罪恶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这一伦理上的切入,乃是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初契机。从当时各派对社会主义的宣传情况看,首先,他们都奉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为其正宗。其次,对中国人最具吸引力并被最早接受的,是实行公有制,各尽所能,各取所值这一理想模式。社会主义当时被概括为:“土地资本之公有”,“生产之公共经营”,“社会的收入之分配”,“社会收入之大半。归于个人之私有”四个方面。这是一个尚不知如何实现但却是极美的境地。他们惊叹:采用公有制、“各尽所能,各取所值”的社会主义,“非奴隶之制度,平等之社会也。”“非专制之国家,博爱之社会也。”(《社会主义神  相似文献   

16.
陈妍 《唐都学刊》2007,23(2):25-28
艳诗这一诗歌品类历来备受争议。无论从创作规模、艺术成就,还是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来看,南朝和唐代都堪称艳诗创作的繁盛阶段。南朝与唐代艳诗的题材、内容及审美取向,充分地展示了女性之美、男女之情、幽眇之思等审美内涵特点。  相似文献   

17.
清人潘德舆在论述《水浒传》一书之“愤”时,认为其作者是在“大声疾呼前代之乱,以警当时之道也”。这话,很有代表性。明清作家继承并发展了那个萌芽于先秦、成熟于汉代的“发愤抒情说”。他们在论述小说的社会功能时,不论是“大声疾呼前代之乱”,还是本朝之乱,都是为了“以警当世之道”,即为当代的人们敲起警钟,提出警告,以便找出改善的办法。“以警当世之道”,正是明清作家所以要继承并发展“发愤抒情说”的共同用心。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农业     
一、现代农业的问题40年前,在农业研究和教育机构中没有人对当代农业的假设基础怀有疑问。当我还是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农业系一名学生时,我们曾设想一种资本地和石油化学地集中研究农业的方法是毫无问题的。我们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中及后来那种高生产率生产的令人头痛的日子。显示巨大前途的所谓“绿色革命”还处于萌芽阶段。对于未来农业家庭的福利和农村社区很少有人表示关心。它们一直是成功的。因为大多数今天出现粮食赤字的国家当时都是那些拥有殖民领地的西欧国家,所以国际农业贸易还未诞生。咖啡、  相似文献   

19.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这一变革反映在经济制度上不外乎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的演变。春秋中期鲁国推行“初税亩”,可以说是当时经济制度嬗变的集中体现。因此,“初税亩”既为当时所注重,亦为后世所瞩目。关于“初税亩”的缘由、内涵与性质,史学界在以往曾作过相当深入的研讨,认为实行“初税亩”的缘由主要是籍田制经营方式对统治者来说已无利可图;“初税亩”的主要内涵是改籍为税,履亩征;“初税亩”的性质是封建生产关系的正式确立。对此,近年来已相继有文章提出质疑,认为这种定论似不尽合历史之真实。但是这种质疑多半是在肯定以往对“初税亩”的缘由及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尽管富有启迪,于认识“初税亩”的历史真实仍有相当的距离。由此,本文拟对“初税亩”及相关问题作一阐述,并以此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论吕祖谦     
吕祖谦(1137—1181)是宋代的理学家,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浙江金华人,曾任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与朱熹、张栻齐名,人称之为“东南三贤”,“鼎立为世师”。他在学术上力图调和“朱学”与“陆学”之间的矛盾,并“兼取其长,而复以中原文献之统润色之”,另一方面又接受永嘉学派经世致用的思想,“合陈君举(陈傅良)、陈同甫(陈亮)二人之学问而一之”,从而自成一个学派——“吕学”,在当时的思想界颇有影响。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