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巴盐古道自北宋开始承担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盐货运输,这条隐藏于大山之间的陆上盐道地跨川、渝、湘、鄂四省,以其产生时间、盐运主体、运盐方式和运盐成色的不同而确认出与川盐古道、川鄂古道的不同之处。这条主要依靠土家族盐夫背运锅巴盐的盐道,在长期盐货运输的基础上承担起了汉、土家、苗三个民族的文化交流与互动,并在后期延伸出政治、军事等多重功能。  相似文献   

2.
巴盐古道自北宋开始承担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盐货运输,这条隐藏于大山之间的陆上盐道地跨川、渝、湘、鄂四省,以其产生时间、盐运主体、运盐方式和运盐成色的不同而确认出与川盐古道、川鄂古道的不同之处。这条主要依靠土家族盐夫背运锅巴盐的盐道,在长期盐货运输的基础上承担起了汉、土家、苗三个民族的文化交流与互动,并在后期延伸出政治、军事等多重功能。  相似文献   

3.
川盐古道源于四川(含重庆)的产盐区,是川、黔、滇、鄂、湘、陕、渝等地的水陆混合型运盐古道,是以盐运文化为特色的文化线路。依托川盐古道形成的川盐运销,对促进沿线地区的开发、经济发展、文化交融及民族国家的治理有重大作用。川盐古道文化遗产以古盐道、古场镇、古街道、古码头、会馆、庙宇、堰闸、碑刻、盐运器具及饮食、传统民间音乐、诗词等为核心,类型多样、数量众多,具有重要的遗产价值、考古价值、旅游价值及开发利用潜力。应充分认识川盐古道的历史作用和当代价值,对其科学定位,采用文化线路保护的理念和方法对其进行整体性、多层次保护及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上,"巴盐古道"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巴蜀地区盐业的发展,其不仅是西南地区经济连接的纽带,也是国家权力主导之下极力发展的民族走廊。随着历代王朝对西南地区的经营以及民族社会的不断进步,盐道的历史地位也在不断凸显。而且"巴盐古道"本身作为交汇区和过渡带,对国家力量渗透、族群社会发展、区域市场建立以及西南移民活动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也体现了"巴盐古道"早已被纳入国家体系的进程之中。因而,"巴盐古道"作为一条传统通道,对中国西南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互动和变革有着重要意义的同时,在民族走廊历史进程的研究领域中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腾格里沙漠中有多条沙漠运盐驼道。随着时代变迁,汽车、火车代替了传统运输方式,也形成新的交通线路,它们有些地段与古代道路重合。腾格里沙漠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融地区,也是草原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古道盐道以及黄河水道交错相连的重要路网区,文化意义巨大。  相似文献   

6.
川黔古盐道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物资配送与贸易通道,对沿线地区经济交往、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产生了重要的历史价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川黔古盐道作为通道的功能和使命已然完成,其价值实现了向文化遗产、文化教育、文化经济和文化研究的多维转换,功能也随之转型。文化旅游带和特色文化产业带是系统性保护与利用川黔古盐道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发挥川黔古盐道作为一项线性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和功能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作为川盐古道的众多分支之一,巴盐古道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它的价值是集政治、经济、文化一体的。围绕着盐交换促成了产业、城镇与商贸的兴起,形成巴盐古道商贸体系化的特点。同时,这些特点对沿途武陵山区民众生活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另外,盐交换促进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形成了特殊的区域文化现象,体现独具特色的文化结构。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以横山寨为中枢起点的百越古道的功能与作用及其深远的历史意义。百越古道上的民族与文化,是促进民族文化互动与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茶马古道与滇藏文化交流向翔近年来,在对一些文化学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在对滇文化的形成和内涵的思考中。发现一些不为热点注目的边远、边缘地带往往留下不少人类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明显遗迹,从而在文化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现在的川、滇、藏三省(区)交界的...  相似文献   

10.
川黔古盐道是川盐入黔、销黔的重要通道,其从以食盐为核心的物资运输与商业贸易通道向线性文化遗产廊道的社会生命形态转变和延续,体现了古盐道区域社会的历史变迁。川黔古盐道社会生命史的演进与生计策略、地方治理、文化表达等空间实践密切关联,它们之间的张力形构了古盐道的形成、发展、衰落与重生。现代文化遗产运动和文化经济发展将赋予古盐道在新的社会生命阶段更多符号意义和实践价值,推动古盐道实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3.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8.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那些在历史和传统中一直被排除在主体和作者之外的群体--女性、黑人、被殖民者等等弱势群体的角度来看,"作者之死"理论不适合他们.不应该简单地否定主体,否定作者,而应该把被排斥的部分包括进来.不过正是因为"作者之死"理论,传统作者主体的权威地位受到质疑,弱势群体才得以在历史中发现自己的位置.而这种新型的作者主体追求并确立自身的主体性,同时也尊重他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