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国社会形成了对大学生可雇佣能力加以培养的共识。高校通过一体化和附加式两种模式开发大学生可雇佣能力,政府、企业、学生、社会共同参与其中,形成了大学生可雇佣能力开发与就业服务的责任共担机制,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德国大学生顺利就业。借鉴德国高校大学生可雇佣能力开发实践经验,有助于我国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升大学生可雇佣能力,促进其就业。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大学生实习过程中采用虚拟案例引导方式,树立学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理念并予以制度保证,以及建立教师、学生及企业三方互动模式等一系列举措,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和企业接收实习生的主动性,提升教师的指导成效,为高校大学生实习难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高校职业指导不仅仅是解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具体困难,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规划自己整个职业生涯、就业政策与法规、职业选择与就业技巧,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终极目标.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来开展,做好职业指导教育工作不单单是对大学生群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对高校、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工作开展意义重大.本文从大学生、高校、社会三个角度来论述职业指导的作用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通过在校期间学习和素质培养而获得的实现就业目标,做好并保持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满足社会和个人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当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关键在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缺乏,产生了"就业鸿沟"。国家应从政策层面制定措施,发展大学生就业能力;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大学生就业能力;大学生应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人才培育模式与社会岗位需求脱节,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职业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企业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政府及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后劲不足。高校应积极探索与社会需求相符的人才培育模式;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职业能力;企业应提高责任意识,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政府和高校要完善相关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处于亚健康状态,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以及社会需求缺乏全面了解,对就业难的严峻形势估计不足,加上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教育、引导不足,社会相应政策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实现大学生、学校与社会三方良性互动,是培育大学生健康就业心态、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就业能力是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转型中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受经济和地域因素的制约,新建本科院校存在诸多问题,如师资力量薄弱、人才培养模式不够科学、就业服务体系亟待健全,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相对滞后,难以满足社会和企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地方政府、地方高校和大学生自身等角度探讨转型期新建本科院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经管类大学生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环境中依然处于弱势。通过对南京市四所高校的经管类大学生开展调查,得出以下结论:经管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需要加强;其就业优势体现在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专业设置的不合理、社会实践经验少、社会资源支持力度不够制约其就业水平;经管类大学生青睐的工作是那些有较大发展机会、薪资福利水平高、稳定性较高的工作,经管类大学生期望就业服务机构在提供就业信息、搭建与企业交流的平台方面多做工作。这为高校提高经管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从针对性、科学化、人性化方面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活动让大学生在服务社会中提升了自身综合能力,对于校园管理、学生就业、高校发展、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和职业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然而高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在专业指导、价值认知、管理制度与理念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需要从技术文化视域入手,从器物、制度、观念三个层面落实各项建设措施,构建高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长效建设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10.
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其培育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月云 《宿州学院学报》2009,24(4):139-141,158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就业竞争力的加剧.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更加全面的要求,各项就业能力发展不平衡导致就业能力不强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在教学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职业发展教育等方面实现培育创新。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职业素质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匹配程度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就业及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因素。调研显示,企业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大致有四个层次十六个要素。高校应当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认真反思和切实改进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优化职业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既包括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又包括对大学生的个人就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北京地区14所高校2013届毕业生的调查,从高校和大学生个人2个层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现状,探析了就业能力开发对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影响,指出高校的培养定位、师资力量、实践教学、专业设置情况以及学生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校外兼职、专业培训等都对大学生就业满意度有显著影响,而高校的课程设计与就业服务状况、学生是否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对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则不明显。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个人形象识别系统(PIS)是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的理论嫁接于大学生就业准备的过程中,并由此来找到大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切合点,从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文章在分析当前大学生求职准备中引入PIS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毕业生求职准备引入PIS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个性化就业发展指导体系培养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能力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依据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构建大学生个性化就业发展指导体系,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个人就业心理指导、本科生个人就业能力培养三方面展开,因材施教,注重个体特征,探讨适合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就业途径,旨在提升学生的就业素质和社会适应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日益突出,这一现象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没有树立好与自身相适应的就业指导理念和构建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体系是主要原因。因此,高校要树立正确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理念,以适应时代要求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提升诉求。高校就业指导理念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息息相关。高校要树立大学生就业是高校生命线的理念、有限就业市场导向的理念、全程化就业指导培养理念,进而构建符合高校自身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教育、实践和保障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困境因素分析及其出路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源中较高层次的一类,其就业过程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前由于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存在脱节、社会就业市场不尽完善、大学生就业能力等因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凸显。通过高校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逐步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并加强就业宣传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相关社会机构不断完善就业市场,这样,借社会、高校、大学生三者共同努力则可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7.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高质量就业迎来良好机遇,如国家在战略层面上的宏观指导、政府在政策方向上的大力支持、高校在育人体系上的不断完善和大学生在综合能力上的自我提升等,但同时存在市场人才需求有限、高校统筹规划不足、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大学生综合能力不强等问题。应从政府合理调控,稳定就业市场、高校宏观统筹,搭建就业平台、充实师资力量,实施精准指导、加强自我提升,提高就业能力等方面入手展开路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揭示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在内涵上的三个发展阶段:就业前的择业准备过程和选择过程、就业后的服务过程,并且认为准备过程和服务过程同样重要.论述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在"主体"外延上的拓展:由高校职能部门扩大到高校、政府、社会.并逐步形成高校指导大学生就业,市场充分调节大学生就业,政府引导大学生就业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9.
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是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保障。校企合作已成为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校企合作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的良性互动。高校可借助企业资源和优势,从优化专业设置,完善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就业信息与实践平台建设着手,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能力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在阐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于旅游企业最看重的能力和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最欠缺的就业能力进行的调查分析,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状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