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巴盐古道自北宋开始承担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盐货运输,这条隐藏于大山之间的陆上盐道地跨川、渝、湘、鄂四省,以其产生时间、盐运主体、运盐方式和运盐成色的不同而确认出与川盐古道、川鄂古道的不同之处。这条主要依靠土家族盐夫背运锅巴盐的盐道,在长期盐货运输的基础上承担起了汉、土家、苗三个民族的文化交流与互动,并在后期延伸出政治、军事等多重功能。  相似文献   

2.
作为川盐古道的众多分支之一,巴盐古道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它的价值是集政治、经济、文化一体的。围绕着盐交换促成了产业、城镇与商贸的兴起,形成巴盐古道商贸体系化的特点。同时,这些特点对沿途武陵山区民众生活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另外,盐交换促进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形成了特殊的区域文化现象,体现独具特色的文化结构。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上,"巴盐古道"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巴蜀地区盐业的发展,其不仅是西南地区经济连接的纽带,也是国家权力主导之下极力发展的民族走廊。随着历代王朝对西南地区的经营以及民族社会的不断进步,盐道的历史地位也在不断凸显。而且"巴盐古道"本身作为交汇区和过渡带,对国家力量渗透、族群社会发展、区域市场建立以及西南移民活动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也体现了"巴盐古道"早已被纳入国家体系的进程之中。因而,"巴盐古道"作为一条传统通道,对中国西南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互动和变革有着重要意义的同时,在民族走廊历史进程的研究领域中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茶马古道的由来和研究现状,论述了茶马古道和百越古道的区别,对百越古道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前瞻。  相似文献   

5.
王韵香是清代嘉道年间江南地区一位颇有影响的女作家。她命运淹蹇,生命短暂,但以出色的诗、书、画才能及迥异于闺秀才媛的佛道身份蜚声吴越,在书画界及文学史中均占有一定的地位。文章首次对王韵香的生平进行考辨,主要包括生卒年的考订、姓名字号的厘清、身份的稽考、卒因的考订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杨继承 《南都学坛》2014,34(6):38-41
依据古代目录文献的著录及各种类书与古注的征引,前辈学者为我们考证出了十余部属于司马彪的著作。不过,除了正史著录的几部及《子虚上林赋注》外,其余宣称出自司马彪之手的作品都存在较大的问题。他们或出于后人之误解,或在于后世之依托,都不能视为司马彪之著述。  相似文献   

7.
茶马古道     
◆主题点评 在我国西南横断山脉的丛林草莽中,蜿蜒着一条由滇、川经西藏通往南亚西亚的神秘古道,至今密林的石板路上依稀可辨当年的马蹄印迹。这是商家、旅人和马帮踏出的路。  相似文献   

8.
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刘文刚《孟浩然年谱》 ,虽然对孟浩然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较为具体的勾勒 ,但却存在着不少值得商榷与需重新讨论的问题。文章择其要者 ,首次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考辨与订正  相似文献   

9.
朱靖江 《社区》2014,(29):33-33
云南素多名镇,譬如丽江的大研与束河两座古镇,到如今都成了风情万种的销金窟,而深藏于剑川县的沙溪小镇似乎尚不在其列。去年山居大理时,友人曾自沙溪致信,言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朴素生活仍有些陶渊明式的古风。  相似文献   

10.
陶弘景是我国南朝齐、梁时期著名的道学思想家、医药学家、文学家,史载其为“丹阳秣陵”人,然其籍贯故里现今何处,各类著作叙述不一,有研究者提出“石城坞”“陶家渚”“江宁县西北”“江苏镇江附近”等说法.以梁代陶翊《华阳隐居先生本起录》为依据,结合大量地方志,并进行实地考察后,考明陶弘景的籍贯故里应在今南京市区双桥门北街路南至旭光仪器厂附近.  相似文献   

11.
以古典文学、史学、文化学、民族学和民俗学等多学科,结合相关史料、巴语土家语及其在晋南地名遗留,对李商隐的姓氏、身世、族属及心中潜存的巴楚民族文化因子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李商隐本非李姓而姓徐,不是西凉王李嵩裔孙,不是唐宗室,他是唐初英国公徐世勚、武后时徐敬业裔孙;2、廪君巴族起源于晋南;3、徐氏是东夷和廪君系巴人混裔,对巴族信仰习俗有承衍;4、李商隐"樊南生"、<樊南文集>"樊"的来由巴人樊氏在他心中潜存积淀;5、巴楚人文南北流变.6、古代各族在晋冀齐鲁豫等中华大地上复合交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四川"这一历史地名的渊源进行了文化解读,即"四川"作为文化地域称呼的来源、"四川"作为经济管理区域称呼的来源、"四川"作为四条江的简称的来源。文章认为,"四川"作为行政区划的得名,与四条江无关,而是同唐代将剑南道简称为"蜀川",宋代将川峡四路简称为"四川"、"两川"有关。文章还对"巴蜀"的历史概念进行了文化解读。  相似文献   

13.
巴文化作为与蜀文化交相呼应的古文化,作为西南地区的文化源头之一,有着悠久而漫长的历史,是内涵极其丰富和复杂的文化圈层。笔者对于巴文化的视觉符号展开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概略性地探讨了巴国的历史、巴文化的视觉符号构成、巴文化视觉符号的探讨三个主要问题,旨在厘清巴文化的视觉符号脉络、对巴文化的视觉符号做探源性理论推导、补充现阶段的巴文化研究,为今后的巴文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助推力。  相似文献   

14.
地名学是地名研究的一门科学,包括地名的来源与意义等。英国是个有着悠久的人类居住史的国家,在英国历史上,曾有多个民族居住,而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种族各有不同的语言,他们均在自己居住地的地名上留下了本民族的痕迹,这就使得英国的地名学研究复杂且多元。本文试图从地名的构成,地名变迁的形式,地名阐释的要素,英国各地区地名的特点以及影响英国地名的几种语言因素入手,以期从一个更全面的角度来诠释英国地名。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学界对于宁调元的名、字、号及笔名并未完全弄清楚,从而影响到对宁调元进行全面、深入、精准的研究。新发现的相关史料表明:宁调元的谱名为宁之梯,学名为宁调元,自称“秋士”,化名有林士逸、辟支;字光甲;号仙霞、大一,自号愁人,亦号太一、太乙、仙甫等;宁调元使用过的笔名有屈魂、辟支、仙霞、民遗、大一、大、仙甫、仙、人、山、仙侠、太一、太乙等。  相似文献   

16.
清代川盐运销黔、楚、陕诸省,随之形成了连接不同山区及山区与平原之间水、陆路纵横交错的盐运道路系统。由于它的存在,民众物资交换的经济行为日益频繁,而作为重要物资的盐的流动则促成了西南地域社会内外交换圈的形成,对百姓生计、地方兴盛、官府统治起着重大作用。在此进程中,中央王权强化了对地方社会的双重权力渗透,地方社会也表现出对权力别样的价值诉求。可以说,盐运古道在清代社会整合方面发挥了独特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音名与唱名的相互关系多年来一直定义不清甚至混淆,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应该认为,音名和唱名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它们的属性不同,功能不同,产生的时期不同,意义不同,作用不同,这两个概念是不能混淆的。  相似文献   

18.
民壮是明代民兵中最重要的一种,具有鲜明的时空特征.自正统至崇祯,经过二百余年的历史变迁,民壮名号发生了很大变化,机兵、快手、打手、杀手等皆系民壮之别称.这不仅展现了民壮的衍变历程,也凸显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在名号变换的同时,民壮性质也相应发生改变,由最初以丁粮为标准的徭役佥派发展为官府招募,由民兵转化为职业兵.其变化之因,主要与明王朝常备军体制的败坏以及民壮制度本身的衰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