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续修四库全书》方方过去我在《文史哲》1993年第1期上读到王绍曾先生的文章:《关于编印(四库善本丛书)和(续修四库全书)刍议》,深有同感。不过我以为《续修四库全书》是荟萃古籍精华的划时代文化工程,任务十分艰巨。能不能由设想变为现实,我心中无底。从...  相似文献   

2.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缘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库全书》的存目书之所以列为存目,主要是因其不符合清王朝的统治需要和价值标准,同时也与清王朝要控制《四库全书》的规模,加快编纂速度有关。《四库全书》的存目书与著录书之间并没有一条鸿沟加以区别。四库存目书内容异常丰富,其中有许多典籍的价值,即使收录在《四库全书》中的某些书,也未必能与之相比。就其总体来说,确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四库存目书同《四库全书》著录书一样,都是我们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编纂工作以“尊重历史、保存文献”为总方针。首先是普遍调查、尽数收集。其次是剔除重复,精选版本。再次是原版影印,整旧如旧。该丛书共收录历代典籍四千余种、六万多卷,洵为大观。已备有《四库全书》者,若再购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则乾隆以前中国历代典籍十得八九。举凡研究中国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社会、思想、宗教、文化、科技者,尽可恣意披读,不假旁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现已顺利出版,子、史、经三部已全部出齐,集部也开始付印,将于1997年10月问世。  相似文献   

3.
《四库全书》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卷帙浩繁的官修丛书,它的编纂对于保存我国重要的文化典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中,有些先被著录入《四库全书》并由四库馆臣撰写提要的图书,后来发现了同书的更好版本,从而对此书的版本进行了调换,并对此书提要的版本论述部分进行了相应的修改。这种情况,在"四库学"研究领域早已达成了共识,而沉埋在故纸堆里近两百多年且鲜为人知的《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于2012年12月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和台湾"国家图书馆"联合影印出版,它所提供的资料正可大量地为此共识再提供更真实、更直接的佐证。  相似文献   

4.
《吴越春秋选译》是刘玉才先生译注、倪其心先生审阅的一本书 ,由巴蜀书社在 1991年出版 ,为该社“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之一 ,及“国家教委古籍整理‘七·五’规划重点项目”。书第三页第二段有这样一段话 :《吴越春秋》过去一直被列入杂史类 ,清代修《四库全书》 ,认为此书“近小说家言 ,自是汉晋间稗官杂记之体” ,才归入小说类。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在其卷六六之史部载记类可以见到纪昀对《吴越春秋》的叙录 ,其中有如下的语句 :“其中如伍尚占甲子之日、时加于巳 ,范蠡占戊寅之日、时加日出 ,有‘蛇’、‘青龙’之语 ;文种占…  相似文献   

5.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从1992年10月开始运作,1997年10月全部出齐。该书的价值在于:共收古籍4508种,所选底本多系善本,约1/3为稀见本或孤本,是《四库全书》以来200年间最大的一部古籍丛书。由于采用原版影印,无篡改失真之弊,其学术价值在《四库全书》之上。  相似文献   

6.
《函海》述略——一部以收蜀人著述为主的丛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是我国丛书发展的黄金时期.除《四库全书》外,其它各类丛书也竞相而出。其中,以收蜀人著述为主的《函海》,是一部较有影响的私刻丛书。《函海》为清代著名学者李调元所辑。李调元,字雨村,四川绵竹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他勤奋好学,自经史百家以及稗官野乘,无不博览;在经学、小学方面有许多著述;又性喜收藏典籍,遇有善本珍籍无不抄录;家富藏书,有藏书楼称万卷楼,是蜀中有名的大藏书家。当时清政府正编修《四库金书》,搜采遗书,他监司畿辅,有幸参与了这项工作,得以  相似文献   

7.
私人献书是《四库全书》底本的一个重要来源,对纂修《四库全书》起了重要作用,但以往的研究视角大多只是将它作为四库编纂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来看待,忽略了对私人献书的种类和献书群体的考察,而且所依据的材料也多囿于吴慰祖校订的《四库采进书目》。本文以《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为主,并与已有的研究合并考察,对私人献书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补充,发现了关于私人进呈的新信息,扩大了对私人献书的群体的了解,有助于对四库献书家群体作更为细致的划分。  相似文献   

8.
王仲闻先生《李清照集校注》是目前研读李清照作品最完善、最权威的本子 ,被誉为“古籍整理之典范” ;笔者在拜读过程中 ,偶有愚见 ,聊缀于次 ,就正于高明。李清照《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辑自南宋曾《乐府雅词》 ,《乐府雅词》今存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四库全书本卷三作“莫讶 [杯深琥珀浓 ]” ;四部丛刊本卷下作“莫许 [杯深琥珀浓 ]” ,丛书集成初编本卷六作“莫许 [杯深琥珀浓 ]”。王仲闻先生采用四部丛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作“莫许” ;唐圭璋先生《全宋词》也采用“莫许”。王仲闻先生对“莫许”未提出…  相似文献   

9.
《太平广记》成书之时,即已被人认为是“非学者所急”,因而“收墨板藏太清楼”(《玉海》卷五四),致使“《御览》盛传,而《广记》之传鲜焉”(《广记》谈恺序)。近代以来,小说的地位逐渐上升,小说的研究成为专门的学问,《广记》才逐渐地引起学者的兴趣和重视,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与《广记》的价值,与《广记》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相比,无论是规模,还是深度来说,对《广记》的研究都还是不成比例的。 现在通行的是汪绍楹先生点校的中华书局本。影印的文渊阁四库本出版以后,读者又多了一种比较容易得到的本子。笔者经过对照和考证以后得出结论:文渊阁四库本的缮录底本就是黄晟的乾隆二十年槐荫草堂本。 首先必须说明:一、四库的各种阁本都是缮录本,并非刻本。在《四库全书》的纂修过程中,纂修官根据乾隆制定的标准,曾选出一部分送内府刻书机构武英殿,这就是著名的《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可是,《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一百三十四种,其中并无《广记》,况且丛书版式,半页九行,与阁本并不一样。二、阁本与阁本之间,即便所缮录的底本相同,也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传统典籍的整理出版,到九十年代以后,形成了一个高峰,所整理出版的典籍数量之多,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是本世纪以来从未有过的。然而,古籍整理出版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不像人们期待的那样有序和富于理性。概括地说,传统文化典籍类图书整理出版呈现出几个令人注目的亮点: 一、泰坦尼克式的大书正撞向市场萎缩的冰山 做大书,求大求全,这种趋势是九十年代来古籍整理和出版中有目共睹的事实,而且还有继续发展的势头,似乎古籍的整理和出版正进入航空母舰时代。从《传世藏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中…  相似文献   

11.
<正> 《周易稗疏附考异》之版本情况及补校记略《周易稗疏》四卷,所见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道光二十二年守遗经书屋本(只作上下两卷)、道光二十四年《昭代丛书补编》本(只作一卷)、同治四年金陵书局本、光绪十四年《皇清经解续编》本、民国年间太平洋书店本;又有中华书局转来王孝鱼之金陵本点校稿,点校时曾参看拜经楼抄思适斋主(顾广圻)之校本。比较各本,则可分为两大系统。其一以四库本为鼻祖,昭代本、拜经楼本盖均自四  相似文献   

12.
黄灵庚  肖选搏 《浙江社会科学》2022,(12):123-132+159
黄宗羲晚年编纂的明代文学总集《明文海》未曾镌刻,只有抄本传世。天一阁藏《明文海》原稿本较多保存《明文海》原始形态,惜仅存26卷。而浙图藏本是存世抄本中最为完整的善本。《四库全书》抄本现存文渊、文澜、文津、文溯四种。诸本形态各异,文渊本、文澜本、文溯本抽毀严重,文字篡改颇多。惟文津本存文最多,文字较佳。涵芬楼、皕宋楼藏抄本自四库馆抄出,同出一源,各有优劣。整理《明文海》当以浙图本为底本,文字校勘宜取各本之优。  相似文献   

13.
由于著名藏书家傅增湘之孙傅熹年先生的长期宣扬和多方奔走,由清代名臣翁同和收藏,以后又被带往美国的一批宋刻古籍的祖本、孤本,已被引回故国,编为《常熟翁氏世藏古籍善本丛书》,交付出版.这是多年来古籍整理中的一次空谷绝响.这套丛书,由翁万戈先生供稿,由著名版本专家冀淑英先生撰写“影印说明”,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签.为使广大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这套丛书,现把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时产生了两个与底本不应有的差异:全书收录范围的模糊与若干书种排序的变动。全书范围与书种排序,随全书贮藏的分架图均有明确记录。全书第一种是《钦定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总目》、《考证》不在全书之中。影印本书种排序产生混乱的原因有三:清廷曝书、多次装箱搬运、抽印四库珍本。出版者有责任与学术界共同努力,清除影印本与底本差异造成的负面影响。日后影印文溯、文津二阁本《四库全书》,应努力避免产生上述差异。  相似文献   

15.
从十八世纪七十年代清朝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以及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正在编纂出版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三部大型古籍丛书共收中国古籍图书一万二千多种,将构起一座基本古籍的大型书库,中国古代(即1912年以前)的重要典籍,可大致齐备,这对于保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一件有益的工作。《四库全书》清朝政府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正月,开始向各地征集图书。次年二月,又命放《永乐大典》中缀辑散篇,依经史子集搜辑遗籍;并成立四库全书馆,先后派定永措、刘统勋、梁国治、纪购、陆对源等36…  相似文献   

16.
清朝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是动用全国人力、物力,按照封建政治标准,进行大规模古籍整理而成的一套标准本藏书。在这套标准本藏书的基础上,又由许多著名学者撰写了一部我国最大的目录学著作——《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及《总目》附入存目之书,大多来自民间。为了使读者知其书之来历,表彰藏书家“珍?资益之善”,清高宗命令在《总目》中注明各书的来源。凡是进书在  相似文献   

17.
赵鼎臣,字承之,自号苇溪翁,滑州韦城(今河南滑县)人,是北宋后期的一位文学家。其所著《竹隐畸士集》原本为一百二十卷,但当时只刊印了四十卷即废止,后又散佚。四库馆臣在编纂《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二十卷,即为现存世之《竹隐畸士集》。栾贵明的《四库辑本别集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版)又据《永乐大典》补出四库馆臣漏辑的三十五条佚文。但是,四库馆臣和栾贵明对《竹隐畸士集》的辑佚远不全面,尚有许多漏辑之处,笔者现从南宋人魏齐贤、叶棻编辑的宋文总集《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一书中细加搜检,发现是书选录赵鼎臣的文章,有…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末,黎庶昌出使日本时,在他的幕僚杨守敬大力协助下,访求辑录了二十六种国内久已失传的极为珍贵的古籍,影印复刻了《古逸丛书》。李一氓同志去年在《论古籍和古籍整理》中谈到孤本、善本复印时说:“是否可以考虑在黎庶昌《古逸丛书》,商务《续古逸丛书》之后,选印《古逸丛书三编》。把不可多得的宋、元本古籍和明刊善本,都选编进去。”(见《人民日报》,1982年1月20日)因此,认真对《古逸丛书》进行研究,对我们今天整理古籍,复印孤本、善本,搜访校订古书,都有借鉴作用。黎庶昌,字莼斋,道光十七年(1837年)生于贵州遵义。〔注〕祖父黎安理、父黎恺,长兄庶焘、仲兄庶蕃都是举人。伯父黎恂藏书宏富,著名硕儒郑珍曾从其受业。莼斋六岁丧父,家贫多疾,伯父、长兄督学甚严,他与次兄每日“并案读,属文必尽夜分”(《黎氏家集·黎庶昌仲兄椒园墓志铭》),又得郑珍指导,自幼即博览群书,长于诗文,讲求经世之学,“意气迈往,不可一世”(《续遵义府志·本传》)。有“思以瑰伟奇特之行,震襮乎一时”的非凡抱负(黎庶昌《拙尊园丛稿·答李勉林观察书》)。曾国藩曾赞叹云:“莼斋生长边隅,行文颇得坚强之气。”(薛福成《拙尊园丛稿序》,又见《续遵义府志·黎庶昌传》)“笃学耐劳,内怀抗希先哲,补救时艰之志,而外甚朴讷,不事矜饰。”(北京图书馆藏《黎莼斋先生手稿》抄曾国藩上奏)  相似文献   

19.
叶当前 《江淮论坛》2012,(5):181-187
戴明扬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校注《嵇康集》,直至五十年代去世时止,倾注了毕生精力。遗著《嵇康集校注》是戴明扬孜孜从事古典文献研讨与古籍整理的见证,《校注》充分运用了吴宽丛书堂藏钞校本成果,据补《嵇康集》脱文11处共计125字;又合理运用鲁迅校《嵇康集》,为周校本指误41条,对研究鲁迅古籍整理颇有裨益。正是不倦的劳动,令这部著作成为一部文献价值颇高的古籍善本,与鲁迅校本一起成为《嵇康集》的权威版本。  相似文献   

20.
章宏伟 《云梦学刊》2011,32(6):24-25
我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目前在做故宫学研究。我对《四库全书》与“四库学”没有研究,也就没有发言权。故宫博物院与《四库全书》有一种天然的联系,文渊阁《四库全书》是修成的第一部全书,从乾隆四十六年告成.即庋藏于宫中的文渊阁。溥仪出宫后,归故宫博物院保管。后随文物南迁转运到台湾,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是迪志制作出版的《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的底本。主办方因为这一层关系,希望我来讲一讲“四库学与故宫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