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官王树中     
王树中(1868—1916),生活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一个清官。 王树中,字建侯,号百川,又号梦梅生。他曾祖父城金,祖父维杰,父亲茂杨,清廷皆予“诰封”。他三岁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陈三立的生平及思想 陈三立(1852—1936),字伯严,江西义宁(今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的儿子,早年曾助其父在湖南创立新政。戊戌变法后,他父亲因举荐“戊戌变法六君子”中的刘光弟、杨锐被劾,父子两人永不得叙用,此后他终生未再进入官场。陈宝箴病逝西山(又名散原山)后,他移居金陵。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诗史上,第一代无产阶级革命诗人蒋光赤是应该名列前茅而不应该被忘记的。蒋光赤(一九○——一九三一)又名蒋光慈、蒋侠僧。他的祖籍是安徽省六安县,一说是河南省固始县。他于一九○一年九月十一日出生于安徽省霍邱县。祖父是轿夫,父亲蒋从甫做过学徙,坚持自学,写得一笔好字,并且能做诗文,后来教过私塾,开过杂货铺。光赤七岁上私塾,颇聪明,被称为“神童”。他因受其父亲耳濡目染的熏  相似文献   

4.
《李笠翁批阅三国志》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国演义》版本演变史上,清初著名作家李渔评改的《李笠翁批阅三国志》(原刻本封面题作《笠翁评阅绘像三国志第一才子书》,简称“李渔评本《三国》”),是一种比较重要的版本。长期以来,对它的形成、特色似无专文论述,这里试作简要的探讨。一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字笠鸿,又字谪凡,号天徒;后改名渔,号笠翁(或“湖上笠翁”)、笠道人、觉世稗官、随庵主人等;浙江兰溪人。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李渔出生在一个药材商人家庭。他自幼聪明好学。19岁时,其父李如松病逝,家道中落,李渔  相似文献   

5.
“江边不见海棠花,两岸垂杨集暮鸦。路上客寻秦氏邸,桥头谁是祝生家。雨声怕向愁边听,风景还堪醉里夸。驷马尚期他日过,题诗聊且记年华。”这是明人黄衷写的《海棠祠》诗。海棠祠,原为淮海书院,在横州(今广西横县)城西海棠桥附近。这是后人为纪念宋代著名词人秦观而建立的祠堂。秦观(1049—1100),字太虛,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二十九岁时,他谒苏轼于彭城(今江苏徐州),苏轼看到他写的《黄鹤楼赋》极为称赞,“以为有屈(原)宋(玉)才”(见《宋史》本传)。三十九岁中进士。不久,任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年又由于苏轼的推荐调回京都(今河南开封),任太常博士,迁秘书省正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县)。其父白季庚曾任彭城(今江苏徐州)令。早年家境贫寒,他29岁考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随后历任唐地方县尉、州刺史等职。其间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文宗即位后,迁升为刑部侍郎;经牛李党争,会昌初,担任过刑部尚书。 白居易生活的70多年间,标志着李唐王朝盛衰转折的“安史之乱”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矛盾,依然摧残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土地兼并日趋严重,藩镇割据战争此起彼伏,边疆少数民族也  相似文献   

7.
李春晓 《社会科学》2006,2(8):186-191
爱国民主人士和教育家马叙伦是一位著名学者,在文字学、训诂学、校勘学、老庄哲学和经史古政等方面留下不少专著和论文,尤其在《说文》学方面更为突出,其贡献主要表现如下三点:(一)贯通古今,汇集众说,提出“六书二系”说;(二)利用金石甲骨文字订正《说文》之讹;(三)在《说文》音韵学亦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8.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他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仕宦家庭。他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文翰显时”,曾写过如“云霞出海曙,杨柳渡江春”(《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这样色彩清丽的“近体”警句。他的父亲杜闲曾是兖州司马,也是一位严谨耿直的“守官”。因此他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受到了儒家“匡时济世”的思想熏陶。这是杜甫所以能够成长为伟大诗人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9.
高君宇同志是我党早期革命家,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他名尚德,字锡山,号君字。1896年十月二十二日,生于山西省娄烦县峰岭底村(原属静乐县)的一个地主家庭。 高君宇五岁时,义和团运动爆发,其父高佩天等起而响应。这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相似文献   

10.
张穆的《蒙古游牧记》是研究清史、研究边疆史和历史地理者,不可不读的著作。最近,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部书的点校本(张正明、宋聚成点校),为学人的研究提供了方便。张穆(1805——1849),字诵风,本名瀛暹,字硕洲,后以硕州为号。山西平定人。其祖父张佩芳,乾隆进士,历任知县、知州等官。其父张敦颐,嘉庆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张穆11岁时,母亲过世。过三年,父亲又去世。由继母抚养教育,幼年遭遇坎坷。道光十一年(1831)以优贡考取正白旗官学。十九年(1839),应顺天乡试,  相似文献   

11.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张械生于四川,长于湖湘,自幼随其父抗金名将张浚谪居于永州(今湖南零陵)。学以“忠孝仁义之实”,既长往衡山拜理学大师胡宏为师。以后创办城南书院(今湖南第一师范),又长期主持  相似文献   

12.
胡适(1891~1962年),幼名嗣糜,字适之,号冬友,绩溪县上庄村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十二月生干上海。其时他的父亲胡传在台湾任代理台东直隶州知州,光绪十九年二月随母等人自沪抵台。因中日甲午之战爆发,光绪二十一年初母亲带他离台回到绩溪故里。同年八月其父病故厦门,这时胡适还不满4岁,此后便由母亲一手拉扯成人。在家乡厚重的徽州文化浸淫下,11岁时,胡适已能自己看古文。  相似文献   

13.
今年九月,是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和书法篆刻学家容庚先生九十周年诞辰。他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但他八百万字的学术著作、矜慎不苟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治学方法,永远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一容庚先生原名容肇庚,字希白,号颂斋,一八九四年九月(夏历八月初六日)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县。他是长子,父亲去世时,他才十五岁。此后,他便在四舅邓尔雅的指导下,研读《说文解字》和学习书法、篆刻,有时跟从叔父容祖椿  相似文献   

14.
洪亮吉(1746—1809年)字君直,又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江苏阳湖人。他六岁丧父,貧无所依,随母寄居外家,时外家亦貧,其母“勤女工”、“儲修脯”,使他就塾讀书。他虽然貧苦力学,但在科场中屡試不售,直到四十五岁才中进士,官至翰林院編修。嘉庆初,因上书言时事,被遣戍新疆,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新史学与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年以梁启超、章太炎、黄节、邓实、马叙伦等为代表的晚清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史学进行了激烈批评,以“新史学”为中心进行了一场史学革命,其最初的意义不仅仅表现在中国现代史学之建立上。笔者认为在20世纪初史学革命中,新式知识分子借“史学”的革新,对“民族”、“国民”等近代概念进行了界定,有力地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  相似文献   

16.
康有为(公元1858—公元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因是广东南海人,后来也有人称他“南海先生”.或“康南海”.他生长在当地有名的官僚地主家庭,父亲康达初,曾经在江西做过知县.康有为从六岁起就在家中接受儒家正统教育,十二岁能赋诗.十九岁起受学于广东著名学者朱次琦,重“经世致用”之学.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风气每况愈下,民不聊生,加之列强相继侵扰,使他对传统文化能否救国产生怀疑.三年后,他怀着这种苦闷的心情辞别朱次琦,到西樵山去攻读道教、佛教的一书.在西樵山,他结识了当时的翰林院编修张鼎华.通过交往,康有为从张鼎华口中得知朝野上下已有要求变革现状的呼声,这使他大为高兴.从此开始,他便潜心研读西方政治制度以及西方的自然科学书籍,进一步明确了他的变法维新思想.1879年底他又去已沦为殖民地的香港游览、考察,并为当时香港一片繁荣景象所吸引.两相对比,使他确信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远远胜于中国古老的封建制度,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和实行变法图强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决心.  相似文献   

17.
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又名光汉,号左(今酉皿),江苏仪征人。他生活在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二十岁(1903年),他与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结识,卷入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至1908年,他的政治思想几经变化,向西方学习,他写成《中国民约精义》一书,有“东亚卢骚”之称;继而又与邓实等在上海创办《国粹学报》,与章太炎并称“二叔”,却成了国粹学派“巨子”;1907年和1908年,先后创办《天义报》、《衡报》,倡“废除人治”,在  相似文献   

18.
颜回,名渊,字子渊,春秋末年鲁国人,孔门弟子之首。《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回年二十九,发尽白,早死。”其生卒年说法不一,主要有享年四十一岁(公元前521—481年)说和享年三十一岁(公元前521——491年)说。《论语·雍也》记他“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可知他家并不富裕。《庄子·让王》则记他家有“郭外之田五十亩……郭内之田四十亩。”《史记》又记他和父亲颜季路“父子尝各异事孔子。”父子二人同  相似文献   

19.
班勇 ,东汉扶风安陵 (今陕西咸阳东北 )人 ,字宜僚 ,班超子 ,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秉承其父之志 ,代表东汉政府 ,在开发西域、团结西域各族人民反抗北匈奴的侵扰等活动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少有父风”① 的班勇在东汉对西域的“三通三绝”② 历史过程中第三次通西域 ,故被人认为“后汉王朝在西域的成就事实上主要是班超和他的儿子班勇个人取得的”③ 。然而长期以来 ,班勇的个人成就一直掩盖在其父班超的光辉之下。本文拟就班勇与西域的关系作一略述。一东汉初年 ,西域的政治形势十分混乱。早期西汉王朝凭文治武功建立…  相似文献   

20.
黄庭坚1045-1105,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字鲁直,号山谷老人、涪翁,官至吏部员外郎。文章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开江西派,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书法为“宋四家”之一。黄庭坚出身于一个家学渊源深厚的家庭,父亲为著名诗人,当时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欧阳修和梅尧臣都是他的远亲。他从小聪慧过人,能过目成诵,治平四年,他22岁便考中了进士。初任叶县尉,神宗元丰年他写信给苏轼,并以诗文作了自荐,其诗文得到了苏轼的称赞和尝识,自此声名大震。后来他又和秦观,张耒、晁补之俱游学于苏氏门下,成为“苏门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