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的村委会选举已经进行了二十几年,实践中问题颇多,一直没有找到一个较完善的选举规则。通过运用社会选择理论比较多种选择规则,得出一个高效、公正的选举方法,可以为未来我国的《村民委员会选举法》的完善,探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
社会排斥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在欧洲新兴的社会理论,主要用于对贫困和社会不平等的研究。社会排斥理论将社会成员在福利资源中不平等的分配视为部分社会成员被社会排斥的现象。社会排斥不利于社会稳定,也违背了社会公正原则。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度设计,农民的身份决定了新生代农民工被排除在制度之外。因此,如何消除排斥,实现社会保障的公平成了非常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关于传统中国汉文化区乡村社会,老一辈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曾给出一系列经典概括,如村民重视祖荫、"差序"的社会结合模式,以及以伦理为本位的村庄道德秩序。文章试图进一步揭示传统中国乡村社会"差序"的社会结合理想模式下更多丰富而具体的社会实践过程。本文所呈现的是除文化机制和权力机制之外,"差序"社会结合的内部动态关系,如纵向的分家与继替、横向的"类"与"推",在日常生活的具体实践中主要是依靠以"伦常"为核心的道德机制造就的"势"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农村养老的社会支持系统可分为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与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农村地区养老主要由老年配偶、子女、亲戚、邻居和朋友组成,它能够提供一定的养老支持,但也存在请多不足之处,不能化解农村养老危机。只有在此基础上,通过正式社会支持系统的介入,大力发展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大力提倡并推广家庭赡养协议制度,方能给与困难老年人以充分的养老支持和照顾。今后农村养老的发展趋势是在农村社区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的正式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5.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基层社会治理,看似简单的六个字,一方面关系着国家的安稳和谐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关系基层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因此,创新基层治理,激活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不断夯实基层治理的基础,才能有力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擘画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新图景。颍上县“村嫂”理事会的生动实践,为创新基层治理注入了柔性活力。  相似文献   

6.
"社会排斥"问题已成为我国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最不和谐的现象之一.目前的"社会排斥"不仅与失业相关联.而且更可能与就业相联系.在对武汉外来人口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建立Logit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对外来人口的社会排斥主要体现在消费排斥争工作福利拂斥两个层面,能力排斥、社会关系排斥和工具性排斥的影响因素统计不显著.因此,消费排斥和工作福利排斥及其关联领域将是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反"社会排斥"的政策重点.  相似文献   

7.
通常海上承运人根据契约自由原则,广泛使用免责条款。为了限制免责条款的适用范围,国际社会制定了国际海上运输规则——“海牙规则”和“海牙-维斯比规则”。“海牙-维斯比规则”规定,国家立法机构认可该规则的国家,没有必要制定“至上条款”,而没有得到认可该规则的国家,必须制定“至上条款”。而“汉堡规则”规定,如果属于该规则使用范围,没有必要另行制定“至上条款”,而不属于该规则的使用范围,必须制定“至上条款”。韩国的商法尚未批准上述国际规则,因此在使用上述规则时,必须设定“至上务款”。  相似文献   

8.
中日文化差异的社会根源探究——以儒家“忠孝观”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虽然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其文化共性的背后却隐藏着本质的差异。文章试从儒学的“忠孝观”着手,通过对两国“忠孝”文化差异的比照,认为现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日本是封建本位的社会,两种社会类型的差异是导致两国儒家文化差异的社会性根源。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以来,国家对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然而小农水供给无效、投资效率低下等公共资源治理问题却日益突出。社会—生态陷阱理论旨在解释不可持续行为难以摆脱的原因,在中国农村具有理论适用性。利用社会—生态陷阱理论,分析广西灵山县Y村村民在中国农村基层水利政策三十年流变过程中的策略选择,Y村村民经历了前陷阱、陷阱形成和尝试跳脱陷阱的三个阶段,最终未能成功跳脱社会—生态陷阱。认为政策是影响社会—生态陷阱跳脱的关键机会变量,提高农田水利绩效需要真正以增进农户福利为导向,继续尊重并重视村民在基层治水实践中的使用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安徽省肥西县全面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其阶段性的发展成果对美好乡村建设起到明显的助力作用。基于对国内外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趋势的系统分析,深入调研肥西生态农业发展的条件、路径和现状,针对该县生态资源欠丰富的特点,提出了美好乡村与生态农业协同发展的可推广性思路。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障作为稳定社会的"稳定器"和保障公民基本生活的"安全网",越来越多地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从深层次来看,社会保障制度因"人"而建立,也因"人"而发展.作为现代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社会保障一方面解决人的生存问题,另一方面为人的发展保驾护航.本文具体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与"以人为本"的关系,并就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所体现的"人本思想"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以图更好地为全社会成员服务.  相似文献   

12.
老子的"道",主要指形成世界的本原,决定万物的本体,宇宙运动变化的根本规律;而老子的"德",其广义是指万事万物合"道"而行的品性,其狭义则指人的合"道"而行的品性。"自然"是老子"道"与"德"的本质特征。"道"生万物,"德"养万物","道"体"德"用,二者辩证统一于万物之中。老子哲学的主要意蕴就是依"道"而立"德"、立"德"而明"道"。老子对"道"的预设与描述体现出老子哲学理论思维的形上视域,老子对"德"的揭示与规定标志着老子哲学实践关怀的形下向度。  相似文献   

13.
体词性的"N的V"短语有别于一般的体词性偏正短语,这使得人们对"N的V"短语当中的"的"也存在诸多争议。认真考察"的"在"N的V"短语中的表现,我们发现"的"在"N的V"短语中的主要功能是表示强调。  相似文献   

14.
南宋人朱辅所著《溪蛮丛笑》一书,以条目体例形式记述了公元12世纪沅江流域各民族的衣饰发型、食物崇尚、居住婚丧习俗、土产方物、村社组织、等级、阶层、家庭制度、社会交往、节日生活、民众娱乐、民间宗教信仰、文物古迹等社会生活内容,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五溪”地区各民族的具体生存状况及生活理念,展示了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提供了“五溪”地区少数民族经济生活和社会关系、社会地位方面的大量信息,揭示了各民族生存的特殊社会环境,为中国社会生活史这门学科向少数民族社会生活领域拓展奠定了基础,是构建少数民族社会生活史这一新学科的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   

15.
企业社会责任现在已经成为一股全球性的潮流,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已经越来越被理论界和实践界所重视。而企业是否履行了社会责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和力度如何评价,更是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文章以钢铁企业为研究视角,通过研究目前的钢铁行业现状,并根据房地产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出一套钢铁企业适用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为钢铁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上和技术上的支持。最后将前面建立的指标评价体系应用于武汉钢铁和华菱钢铁,以评价武汉钢铁和华菱钢铁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相似文献   

16.
流传于贵州省石阡县仡佬族的“敬雀节”是一个集人与自然、社会为一体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具有深刻的文化象征与社会象征意义。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审视这一传统民俗,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仡佬族的历史文化、思想观念及民俗变迁。  相似文献   

17.
哲学社会科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其与自然科学构成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两轮。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也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深层要求 ,实现“三个代表”客观上要求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18.
标签理论认为,弱势群体的缺陷往往不是他们所固有的,而是垄断社会资源和话语权的强势群体所定义的结果,即一种"标签化"过程。在中国当前的社会生活中,社会舆论对"富二代"、"官二代"的批评呈现出一种相反的逻辑,即普通民众甚至弱势群体对强势者贴标签,或可称为"逆向标签化",其策略主要包括"特殊个案普遍化"和"具体事实想像化"两个方面。社会结构失衡和不平等是"逆向标签化"的社会根源,而互联网则为这种话语建构提供了信息传播渠道。"逆向标签化"表明,社会心态越来越以"怨恨式批评"的方式表达出来,由此释放了一种"想像的征服"心理。重塑社会心态应该成为社会建设的题中之意,而这需要以一系列利益均衡机制的建设为前提。  相似文献   

19.
社会"自组织"是相对于"他组织"的另一种组织化方式,中国社会的充分发展为社会"自组织"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和条件,它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他组织"的有限或无力是社会"自组织"、特别是恶性"自组织"形成最为重要的原因。因此,提升执政党的执政绩效、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引导和鼓励群众参与是社会"自组织"视域下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面对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和思想文化观念的深刻变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应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因此文章在探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社会检验问题的时候,就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人民根本利益保障等分别提出了社会检验的指标和判断准则;指出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同样可以作为检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实践效果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