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勰与桓谭     
《文心雕龙》一书是我国齐、梁以前文学创作经验的总结者,也是齐、梁以前文学理论和批评的集大成者。它批判地吸取了魏晋以来像《典论、论文》、《文赋》、《文章流别论》等等有关文学理论和批评的专篇和专门论述,也批判地吸收了从易经、易传以来一些哲学著作和思想家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一些看法、观点,正因为它能够批判地继承前人一切有关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遗产,才使这部书成为划时代的专著。在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作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博采齐梁以前的美学成果。刘勰在《序志》篇中讲到"选文以定篇",文化选择成为影响《文心雕龙》创作的一个主要方面,儒家思想、五经典范和雅俗之辨则是这一方面的三个影响因素,而《文心雕龙》的创作背景也对"选文以定篇"的标准和原则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文系副教授张少康继《文赋集释》、《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之后,又推出新著《<文心雕龙>新探》(刘勰文学理论体系及其渊源)。全书分三部分:(一)、刘勰的生平与思想;(二)、《文心雕龙》的文学理论体系及其思想渊源; (三)、《文心雕龙》在中国古代美学和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地位。重点是第二部分,其中又分十四章,从创作和欣赏二个方面,具体地考察了刘勰对文学规律和性质诸方面的论述,完整地勾画了《文心雕龙》这部  相似文献   

4.
去今一千四百七十七年前,刘勰的《文心雕龙》,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系统的古典文学理论巨著诞生了。它是齐梁以前文学批评的全面总结,是同齐梁形式主义文风进行不调合斗争的产物,也是对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其中许多精辟的论述和卓越的见解,对六朝以后文学艺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被誉为“体大思精”之作。  相似文献   

5.
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内容涉及文章学、写作学、古典美学、文学理论批评的巨著;同时,也是一部我国古代修辞学的传世之作,它的修辞理论,尤其是修辞的原则对中国传统的修辞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笔者通过梳理《文心雕龙》的具体内容,来探究刘勰运用修辞的一般性原则,以便更好地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6.
产生在南北朝南齐时代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学理论批评中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它深入地探讨了文学理论批评中各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它“割情析采,笼圈条贯”,系统地提出了文质关系的理论,在我国和世界的文学理论批评史上,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产生在南北朝南齐时代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学理论批评中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它深入地探讨了文学理论批评中各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它“割情析采,笼圈条贯”,系统地提出了文质关系的理论,在我国和世界的文学理论批评史上,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刘勰占着一个重要的地位。他的《文心雕龙》是根据当时封建统治阶级需要而写成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渗透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和观点,提出了一套严格而周密的主张,以使文学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但他又总结了在他以前的文学和文学批评发展的经验,在书中对文学上的许多重要问题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包含着不少超越前人的见解,成为我国第—部自具体系的文学理论著作,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个新的进程。因此,研究和正确地估价《文心雕龙》,就成为文学批评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正确地估价《文心雕龙》,我们必须首先着限于这部书的阶级实质。联系它的时代的——阶级的背景,具体地考察它把文学引导到什么道路上去——为什么阶级服务和产生什么作用。我们固然应该珍视刘勰在探讨文学内部规律等问题方面的历史贡献,也不应该  相似文献   

9.
任何文学理论总以一定的哲学思想为基础,要想正确评价一个文学理论家及其理论,断然离不开对其哲学思想的分析。刘勰《文心雕龙》在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享有盛名,创作论是这巨著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批判地继承它,本文拟对刘勰在创作论根本问题——文学创作与客观现实相互关系上的哲学倾向,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10.
文学理论批评自觉的始点是其对作家缘一己之情所创作的作品自身价值之认可。没有文学理论批评的自觉 ,文学自身的价值便不可能被认识。体现着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文学理论批评的自觉 ,从《典论·论文》之对文学所作的内部研究为其始点 ,再到《文心雕龙》《诗品》从而走向独立 ,尽其自觉之极致。  相似文献   

11.
刘勰的《文心雕龙》撰成于南北朝齐梁时期,是我国第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探讨这部专著的理论体系及其特点,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著者自己提出的理论体系,暂且称之为主观意图上的理论体系;一是读者通过全书所理解的理论体系,暂且称之为客观意义上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章学诚对《文心雕龙》的总评价是“体大而虑周”,孙梅也称它为“总括大凡,妙抉其心”。正指出了《文心雕龙》一书的最基本的特点。这一部杰出的文学理论批评的专著,对文学创作、欣赏、批评等各个方面的具体问题,作了全面而具体的论列,特别是总结了经验,针对当时文学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进行了新的探索,在当时的文学论争中,发挥了出色的战斗作用。这就是“体大而虑周”的表现。但是,这书的“体大虑周”的特点还表现在整部《文心雕龙》之中有着极强的系统性,其中贯  相似文献   

13.
“龙学”的全称为《文心雕龙》研究学,是一门以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棗《文心雕龙》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科,也是国学中屈指可数的以某部极具代表性的古代典籍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之一。撰写于南朝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棗《文心雕龙》,以其体大思精饮誉于世。它不仅在中国文论史上占有最为显赫的地位,而且在世界上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千百年来,在中国,对《文心雕龙》的校勘、考证、注疏、整理、评点乃至较为系统的研究等几乎延绵不断。进入20世纪以后,西方文论与中国传统文论的相互激荡、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为《文心雕龙》研究…  相似文献   

14.
自然是道家和玄学基本的思想概念,魏晋以来在玄学的影响下,自然被用于文学艺术批评中,成为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但是由于道家和玄学的自然观存在歧义,因此,以之为思想基础的文学范畴之自然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内涵,这一点在《文心雕龙》中得到明显的体现。从《文心雕龙》的理论结构来看,自然具有自然之道的文学本源论与自然雕饰的艺术论两种基本内涵,对这两种自然之间关系的处理是刘勰文学理论建构的一个基本课题。以自然之道的文学本源论为基础,而使雕缛成体的文学艺术具有自然之本质,是《文心雕龙》建构自然文学理论的基本思路,刘勰以体用结合的思想方法实现了文学的自然与雕饰之间的整合,深化了传统的自然文学论的内蕴。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是一千四百多年前南朝人刘勰所写的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在我国古代文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从文学的本沉,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创作方法,批评标准,直至作家、批评家的修养,都作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受到了自与刘勰同时的沈约以来的许多人的赞扬.沈约认为是深得文理,因而常陈诸几案.清人黄叔琳以为是艺苑的秘宝.鲁迅先生也十分重视《文心雕龙》,将它与西方亚里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的《文心雕龙》研究,一般都把它当作文学理论著作看待。即使承认它包括文章学理论,也仅因为在“文体论”中绝大部分篇章谈的是“非文学”文体。而谈写作理论的那一部分,则几乎定论为“创作论”;总论与批评论,也被认为主要针对文学创作。近几年来,“文章学”、“写作学”兴起,更多的人开始注意到《文心雕龙》也是“应用写作”的理论著作。公正地  相似文献   

17.
陆机的《文賦》,是我国用韻文论述文学创作问題最早的一篇专论。在刘勰《文心雕龙》以前的文学创作理论方面,它称得起是最系统、最完整的。特別是对于创作中艺术构思的过程、特点和形象思维问題,进行了极其形象的精辟论述。因此,它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重大的影响,对我国古代文学理论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占有一席光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的文学理论批评,有着丰富的遗产。先秦时代文论即已萌芽,至南朝而有巨著出现。唐宋以后,随着文学创作的发展,文论也品种繁多,诗话、词话、曲话、小说评点等等,呈现出绚烂多姿的局面。面对这份丰富的遗产,“五四”以来,学人们就开始重视和研究。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出现了几部颇有份量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象《文心雕龙》、《诗品》等专著,也有质量较高的注释本问世。建国三十五年来,古代文论的研究又  相似文献   

19.
钟嵘《诗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评诗专著,它对汉魏至南朝、齐、梁时代的五言诗进行了分等品评,对我国诗歌理论的批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诗品》和《文心雕龙》常常被人们称为南朝文学批评的两大著作。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诗话》中云:“《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盖《文心》笼罩群言,而《诗品》深从六艺溯流别也。”这一精辟的概括是从史学的角度来总结《诗品》的文学批评价值。长时期以来,虽有不少学者对《诗品》进行译注、分析、讲疏,但对其在文学批评领域的价值与贡献阐述得不够,至少还未能较系统的认识它。  相似文献   

20.
产生于齐梁时代的《文心雕龙》“体大而思精”,有着深厚而广阔的文化背景。第一,六朝文学创作的繁荣给《文心雕龙》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第二,齐梁时代儒、道、释三教同时流行带来了思想的活跃与解放,给《文心雕龙》的产生提供了大环境;第三,齐梁文坛复古与新变两种思潮的斗争为《文心雕龙》的产生创造了小环境;第四,魏晋以来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以及刘勰强烈的“树德建言”的欲望给《文心雕龙》的产生创造了理论批评的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