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人事档案对于个人来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最近几年,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当中频频出现大量的“弃档”现象。本文针对这种现象,在分析“弃档”问题出现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人事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事档案的管理改革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我国人事档案管理中仍然有大量的人事档案与主人失去了联系,“弃档”、“死档”和“口袋档案”的现象总是频繁出现。本文针对新时期人事档案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3.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 ,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分散多头”的管理致使人事档案管理混乱 ,擅自建档、擅自扣档、擅自造档、个人携带档案的行为越来越多 ,严重影响了人事档案的真实性权威性 ,降低了人事档案的可信度 ;二是人事档案内容陈旧单一 ,信息量不足 ,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造成“弃档”现象愈演愈烈。要解决目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要改革人事档案管理体制 ;其次要完善和丰富人事档案的内容 ;再次要加强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等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中弃档者越来越多,严重影响学校正常人事管理。作者认为经济利益驱使、不正当竞争、档案功能弱化、档案诚信不足及档案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是弃档的根源;解决弃档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强法制建设,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充实完善档案信息功能等。  相似文献   

5.
厄普代克的《兔子四部曲》以一个普通人的命运为线索 ,展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处境与命运。在作品中 ,现代人所受的压制与束缚及人的根本上的不自由 ,被浓缩于“网”的象征中 ;现代人的精神委琐与反抗的无力 ,来自于求而不得的意义的缺失 ;现代人前途与命运的悲观既体现于心理层面 ,也体现于历史层面。四部曲主人公哈里的人生历程的展示 ,让人看到作者厄普代克的忧虑  相似文献   

6.
简·爱和苔丝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两个典型的女性形象。两个人的不同命运深深地吸引着读者。同样经历了痛苦、磨难、反抗和追求的心灵历程,但最终的命运却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是在与命运的抗争中获得了新生,另一个则在不幸的挣扎中遭到毁灭。从她们的言行中,我们注意到,两个人的性格是决定她们各自命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小径分岔的花园》是博尔赫斯迷宫小说中的代表之作,小说以迷宫式的元叙事手法描写了一战期间的一个间谍故事.在现实与虚幻、生命与死亡、时间与空间中自由穿梭,揭示人的命运与迷宫建构、破译之间的联系,深刻地阐释了“时间”的多种可能性对人生的影响.现实像一座迷宫,充满了各种偶然性,人们只能朝着线形的时间前进,无法选择所有的可能性,人生难免留下无尽的遗憾和悔恨.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人们都相信性格决定命运这一说法,认为性格是天生的,一成不变的,却没有意识到一个人的性格是可以被环境所改变的。本文主要通过比较斯佳丽和艾米丽的不同命运来探讨人的命运是可以通过适应环境来改变的。  相似文献   

9.
曹禺的话剧着力探寻了“命运”这一神秘的命题。剧作中,命运是一种变幻莫测、难以把握又不可抗拒的神秘力量。命运的变幻莫测与难以把握体现在:离奇的题材、人物关系与冲突的错综复杂、事情发展的突然扭转以及各种不可预料的致命巧合四个方面。命运的不可抗拒则表现为:人对命运的徒劳抗争和永难冲破的命定轮回。其中,命定的轮回现象又包括人生轮回、生死轮回和业报轮回等。“命运”在曹禺话剧中显示出一种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控的神秘魔力。  相似文献   

10.
吴梅村的叙事诗被誉为“梅村体”,达到了中国叙事诗的高峰,被称之为“绝调”。对他的叙事诗的评价,历来总是认为吴梅村是“诗史”,通过诗歌寄寓兴亡之感,具有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本文认为吴梅村诗歌的独特魅力在于关注个体命运,展示时代苦难、人生悲哀。诗中对人的生存环境的真实描写,以及悲天悯人的情怀,皆缘于诗人对个体命运的极度关注。在吴梅村的诗中,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歌儿舞女,几乎涉及到社会的每一个阶层,这些人物在易代之际的升沉荣枯,繁华寂寞,无不寄托着诗人的兴亡之感  相似文献   

11.
钱钟书的《围城》是一部探讨人类命运的深含哲学意蕴的现代寓言。小说以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经历,演绎了“围城”的意象,展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和生存困境;而命运的偶然性和人的盲目挣扎,又寓示出人生是一座永远也走不出的围城。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的命运是千差万别的。命运是由必然性、偶然性和主观因素所决定的,它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大学生活是大学生接受命运和改变命运的人生又一次选择,教师应正确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命运观,正确认识自己的命运,在生活中以洪战辉同学为榜样,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相似文献   

13.
王充认为人有宿命,而道德高尚、才能卓著的“贤者”的命运几乎必然是困厄的,面对贤者命困的窘境,王充推演出一套关于命定之下个体何以修为的理论。在王充看来,人无法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性”,操行与命运无关,由此他论证了人在命运面前始终辨明“善恶之行”并坚守“胸中之志”的可贵。对“贤者”的建构,是《论衡》阐释“命”的关键点。贤者不合于流俗,未必以富贵、长寿等“好命”为人生理想,相反,其时常因坚守道德和志向而招致不容,陷入窘迫。但贤者生命价值的实现却不受限于命运所规定的名位和寿命。据此《论衡》推演出“素相”之身份论和“文章”之实践论,为命运不济之贤者建立安身之所,提出贤者超越命运的可能性。“贤者命困”论源自以《穷达以时》为代表的“天人有分”儒家境遇观,也是东汉时代初步觉醒的个体主义思潮在命运观念上的呈现。  相似文献   

14.
一、人才流动环境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1".弃档"以及"重建档"现象普遍存在。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以及人才政策的开放,高校间人才流动性加大。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人档分离"与"重建档"占教职工总数的近十分之一。由于"人档分离"造成积压的档案,无法转递以及销毁,还要花费精力保管。此外,随着人事档案信息化的普及,流出人才的人事档案信息在数据库中随着停止更新不再发挥作用,前期工作也失去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校毕业生“弃档”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弃档”这种高校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入手,详细分析了“弃档”产生的原因及对高校毕业生以后的工作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最后阐述了如何采取措施约束“弃档”行为并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选择     
一个人应该怎样选择自己的道路呢?古时候,人们相信命运是由天定的,人无法去改变自己的命运。那时有这样一种说法:“当一个人来到人世时,老天就已经为他定好了一切。”所以那时的人只有靠求神拜佛来让天主宰自己的命运。可到了现在,就大不一样了。现代人又有了新的说法:“人定胜天,选择错或对的道路都得靠自己,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人生好比行路。每当你走到其中一个岔口时,你就要去选择。当你从娘胎里出来时,你在选择生存或死亡;当你第一次踏入校门时,你在选择智慧或愚昧;当你走出校门,踏入社会的时候,你又要选择有为或平庸……人的一生都…  相似文献   

17.
在希腊悲剧中,命运构成了一个永不衰竭的主题,希腊悲剧的内容说到底就是命运的实现过程,由于命运的决定论是通过主人公本人的行为而实现的,所以希腊悲剧与近代悲剧相比,表现了一个更为深刻的思想,即人的自为存在(自由意志)与自在存在(决定论)之间的永恒冲突。但是,这个深刻的思想在希腊人那里尚未达到反思的高度,它是以直观的意象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命运在希腊悲剧中就被表述为某种具体的神谕或某个具象的神明,只有在希腊哲学中它才获得了抽象的概念形式。本文将对命运主题产生的社会背景、它在希腊悲剧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命运意象的发展变化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寻求对人生命运和心灵世界的合理解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转型带来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一些人在变动的社会中感到迷惘和困惑,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应当倡导"能力本位"的人生价值观,在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应以"能力为本"的价值观支撑人生,以人的现实努力、能力和创造进取支配人生命运.应把人的心灵世界和人生命运交给人自己.  相似文献   

19.
20 世纪是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革故鼎新的世纪,小说《白鹿原》从一个中国内陆乡村的社会变革史,给我们展示了芸芸众生不同凡常的命运。中国两千年来的社会生活模式被打翻和冲断,给我们提供了大量观察人生命运和社会命运的素材,命运———这一令我们每个人都特别崇拜和神往的词,在人类文化的变化越来越迅捷纷乱的情况下,更多了许多需要丰富和辩证理解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最近,因为“航天博士被迫去卖保险”这件事,笔者的朋友们在微信群里炸开了锅。虽然笔者不认同文中观点,并且认为文章对事实的描述不完备,但朋友们集中讨论的问题值得一说——知识能否让一个人的命运更好,怎么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