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宫制度发轫于三代。由于三代国家规模较小,天子权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故当时的后宫体制尚不健全。秦汉大一统王朝建立,帝王的后宫内廷.远远超过三代的规模.形成一套由后、妃、女官、宫女等组成的配合各种宫规礼仪等级森严的后宫制度。  相似文献   

2.
王道是司马迁心目中的理想政治.司马迁认为王道治天下是政权长治久安的根本.司马迁以王道标准来"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在<史记>中通过大量的史实,从对上古三代帝王的修德、修政;秦朝的兴亡;楚汉相争的成致;汉初的与民休息;文景盛世的辉煌;到汉武帝政治的功过的评论;有力地证明了帝王政治兴衰与王道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泾川县完颜村完颜家族祖先遗像,绘金朝10代帝王如27位辅臣辅将以及一个部世图像,内容丰富,价值极高,是女真族融入汉族的实物证据。10代帝王不完全按时序排列,辅臣辅将与帝王非完全对应关系,完颜宗弼一系地位突出,张中孚和张中彦两位汉族官吏列名其中,还把完颜承晖作为第11代帝于祭祀。本文对遗画中的人物和部世作详尽考证,并试释其五个特点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孔子以承担斯文自命,而斯文在孔子之前,则是尧舜之道与三代礼乐,其实践的主体为帝王,其实践的方式则是制礼作乐;孔子不得其位,只能以教(具体说就是六经的整理)承担斯文,由此而导致了斯文的结构性变化,斯文具有道、教、经三个层面,合之方能见斯文的总体。  相似文献   

5.
王四达 《江汉论坛》2008,(5):125-129
神、圣崇拜是中国古代"一以贯之"的精神传统.它经三代"法天"到东周"崇圣",至汉代终于在帝王身上集结为"唯神"、"唯圣"的价值取向,从此"万变不离其宗".而当帝王成为神、圣的化身时,神圣价值就走向了它的反面.不但丧失了拷问世俗的积极功能,反而变成对世俗政权的屈从与维护,对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的扼杀.中华文明从先行到落后的历程与这一精神传统的形成是直接相关的.  相似文献   

6.
<正> 山东曲阜西南二十里有镇曰“陵城”,左右邻村曰东郭和西郭,顾名思义,此处应为古城址。否则此地向无陵姓人家,亦无丘陵地貌,何以称城名陵? 《历代山陵考》说:“三代以前无陵祭,至秦始皇起寝殿于墓侧。”秦陵按咸阳都城规制,筑内外两城,后世帝王陵寝制度便源于此。秦以后曲阜并无籍载有帝王陵墓。周、汉及明,曲阜皆诸侯封地,境内若干鲁王墓冢皆不在陵城。虽地方诸侯王之墓亦可称陵,但从无城卫之制,遑论外廓。陵城之名显与秦以后帝王无涉。  相似文献   

7.
儒教帝王神的三个特征史建群董仲舒改造了儒学,创立了儒教。儒教尊奉帝王为至上神。由于帝王神是被捧为“神”的人,因而具有三个极其鲜明的特征:他不是纯精神性的神圣,常常表现出入的动物性本能的缺陷;地不是信徒内心体验的产物,而是由外界强行闯入民众心中的;他不...  相似文献   

8.
收藏学是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的新的学科概念,包括历史上的收藏状况及对藏品的研究。本文拟对元明的收藏学略作论述。一、元明公私收藏的概貌我国古代的收藏可分为公藏和私藏两种。公藏为帝王的内府御藏,私藏为帝王之外的民间收藏。元明两代有数位皇帝嗜好收藏,如元文宗图?..  相似文献   

9.
中国史研究的三大误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史研究在历史观上有三大误区 :一是规律至上论 ,二是造反有理论 ,三是帝王崇拜论  相似文献   

10.
朱子彦 《人文杂志》2007,(1):132-139
“汉魏故事”是帝制社会中禅让的代名词。曹操加九锡,封公建国,曹丕因之而终于完成汉魏禅代,从此九锡成了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五代时期权臣易代鼎革的工具。九锡殊礼的授予是禅让的前奏,由此形成了一套繁琐的禅代礼仪。三国时期,帝王还利用九锡来笼络羁縻敌国或地方割据势力,这是九锡制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的另一种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11.
史官之职与现实政治要求着《史记》以帝王为中心的格局。司马迁的帝王史观有四个层面:一是有德者居国,二是王者一统天下,三是英雄史观,四是礼乐文化。这四个层面拧结到一起便是“承天改元”的思想。“承天改元”是为新王立法的思想.在三统说的影响下,司马迁表达着汉“得天统”的宗教神学思想,确证着帝王在历史进程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2.
唐祖敏 《云梦学刊》2011,32(6):38-42
帝王情结是屈原文化个性的重要体现。忠君、尊君、骥君、思君、罪君、惜君、哀君、伤君、痛君等复杂微妙的心理情感构成了屈原帝王情结的深邃内涵,这份凝重的帝王情结缘于屈原心中对楚国深沉的挚爱。先秦帝、王观念是屈原帝王情结生成的重要心理渊源,儒家先王崇拜思想是屈原帝王情节生成的文化渊源,而宗法观念最终促进了屈原帝王情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周朝以来的两千多年历史中,封建帝王大多寿命不长。秦始皇以后的历代君主中,活到70岁以上的仅12人,其中寿命最长的是活到了88岁的乾隆皇帝。 乾隆是清朝的第四代皇帝,在位时间长达60年之久,亲眼所见的祖孙共七代,与曾、玄孙五世同堂,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旺族之家。乾隆长寿秘诀何在?在他60年的当朝生涯中,可总结出四大科学养身之道,值得当代人研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匡钊 《江汉论坛》2012,(7):58-63
孔子所设定的"为己之学"的问题域,在其后学中得到扩充与发展。郭店简书《性自命出》从"道四术"的角度,揭示了孔子后学对于孔子所提出的"博文"、"约礼"与"自省"等修身进路的继承与拓展。结合《大学》、《中庸》等传世文献,总结起来,孔子后学同时关注三条修身进路:"心术"或精神修炼、《诗》《书》之术或经典学习以及礼乐之术。其中"心术"被认为最为重要,并经孟子的发展,而在传世文献中勾画出先秦儒学最具代表性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清代会试试帖诗题目出处及内容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计有67科会试曾以试帖诗作为考试内容之一,均由帝王钦命诗题。这些试帖诗题以经、史、子、集文献为出处,在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君王之事、选贤任人、道德修养、时事内容、时令时景几种类型,不仅反映了六代帝王各自的性格爱好,更能折射出当时的文学风尚、思想文化乃至社会风貌。从命题角度对这些试帖诗进行分析,对研究清代科举、文学、文化,均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正> 对如何安邦治国,我国古代思想家作了许多探索,提出了不少方案,如孔孟儒家主张“德治”、“仁政”,法家强调法制刑罚,管子学派则德法并重,提出了“心术”理论.心术论有何特点?与孔孟仁学有何异同?本文试就此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7.
屈原"美政"思想源于先秦帝王观念中对于帝王的强烈希望和期待心理。先秦帝王观念中的先王崇拜思想则是屈原"美政"理想产生的重要文化因子。屈原"美政"理想的构建缘于先秦帝王观念中尤其是儒家、法家的法先王思想对他所产生的影响。屈原心中凝重的帝王情结是导致他最终走向自沉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帝王巡游活动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帝王的巡游是指较远距离、较长时间、较大规模的帝王出巡、游历过程。帝王巡游具有明显的政治意图,但也兼有经济、军事、文化意义,还有个人娱乐的目的。把帝王巡游置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加以分析,不仅能使我们了解“唯我独尊”的帝王治国安邦的良苦用心,而 且,也能使我们窥见与普通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的帝王赏山娱水、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9.
元代史学的一个突出特色是少数民族史家群体的形成,并在史学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回回史家察罕是少数民族史家群体中的杰出代表,为世人所重。他通晓多种文字、博览经史,加之丰富的从政经历,进一步深化了他的历史见识,被元仁宗誉为"博学"之士。他以蒙文译《贞观政要》《帝范》,以汉文译《脱必赤颜》,是成就卓著的翻译家。他撰述的《帝王纪年纂要》一书,更是反映出深刻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为元、明、清三代学人所重视,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20.
何亮  陈丹丹 《理论界》2020,(2):90-96
奏章作为融入唐五代小说的一种重要文体,较少有研究者关注。本文对融入唐五代小说的奏章全面统计,发现其主要在以下情境中使用:第一,朝会陈政,以备皇帝之问;第二,帝王考查士子、大臣才干;第三,推辞帝王赏赐或所受之官。另外,深受帝王信任的心腹,也常以此方式为其出谋划策。奏章使用情境的差异,影响了作品的题材、内容、思想及语言。唐五代小说家已懂得借助其他文体营造不同情境以体现作品的文学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