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曹雪芹的世界观我们反对把红楼梦曲解为只是曹雪芹的自叙传,也反对把曹雪芹的世界观简单的说成完全等同红楼梦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因为前者的结果,就降低了红楼梦这一伟大的现实主义创作,使之成为自然主义的庸俗记录;后者的结果,就混淆了古典现实主义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这方面的区别。自然,我们必须首先肯定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全部形象都受作者的世界观的直接指导,但也不能不承认在阶级社会里出身剥削阶级的古典现实主义作家,并不同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家;他们的世界观是复杂矛盾的,从而他们的现实主义的作品和他们的全部世界观,也就不能不或多或少的有所出入。高尔基在“俄国文学史序”  相似文献   

2.
研究《红楼梦》的人对于脂砚斋评注是十分熟悉的。他与我国其他古典文学的评注不同的是:他与作者有着一段相似的生活经历,与作者关系密切,而且他开始评注《红楼梦》时,《红楼梦》还在创作过程中。脂评虽然对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有所不满,但和曹雪芹对封建社会濒于灭亡所采取的态度并不相同。而过去有些人却把他和曹雪芹等量齐观,认为脂批代表了作者的意见,有的人甚至认为脂砚斋就是曹雪芹的化名,在自写自评。种种怪论,不一而足。本文想就目前对脂批研究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以供讨论。脂砚斋评注《红楼梦》,除了对当中人物情节的写作方法、素材的出处提供一些线索外,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悲剧作品的典范之作,其悲剧性精神在本质上是人的悲剧,具有普遍的价值与意义,深入传达出曹雪芹悲天悯人的现实情怀。因此《红楼梦》中的悲剧性精神还具有形而上的超越性与探索性。《红楼梦》文本全面而客观地展示出在以伦理道德统治为主导的封建社会里,个人或群体都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导致了社会悲剧、爱情悲剧、家庭悲剧和人生悲剧的产生、交织与纠缠。《红楼梦》悲剧性精神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曹雪芹的悲剧性人生经历与小说中主要人物及次要人物悲剧命运的异质同构,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隐性影响,还有时代、社会、历史、民族审美心理等重要元素的建构,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生发共同建构起《红楼梦》文本悲剧精神的高楼大厦。《红楼梦》的悲剧性精神形成了《红楼梦》崇高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一部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的种种腐朽、落后、黑暗、不合理现象的批判书。这种批判是在空前的广度和深度上展开的。所谓深度,我们将在后文集中论述;所谓广度,就是封建社会中所暴露出来的所有弊端,诸如家族、礼教、吏治等等制度和观念形态等等可以说是无一例外地都在批判之列。这一批判构成了清代思想斗争的重要组成内容。在书中,曹雪芹对于贵族阶级腐败的道德的抨击,是最尖锐、最激烈的。曹雪芹对于这种道德的糜烂风貌,最是深恶痛绝的。这就构成了《红楼梦》作为批判的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领域。而把这种批判发挥到尖锐凌厉的程度,又显然是通过多种艺术措施的运用来实现的。对于《红楼梦》的批判现实主义命题,不少人已谈过,但似停留在批判对象的现象说明上,通俗地说,就是在“批判了什么”上所用的笔墨多,而在“怎样进行批判”上着力少,特别是未能确定其现实主义的特征及其地位,这就提出了  相似文献   

5.
对人物塑造的作用●冯亚光《红楼梦》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现实主义杰作。中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在艺术成就上发展到《红楼梦》时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我国以往的古典小说,包括唐宋传奇、宋元平话以及明清长篇章回小说,都已注意到故事情节需要渲染铺张,或表示感慨咏叹...  相似文献   

6.
刘芳 《江西社会科学》2002,(Z1):231-232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感受到它的超凡脱俗的美。曹雪芹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还不失为一位大画家,他用传神的画笔,饱含着郁浓的画意,来描绘他所钟情、所悲悼的人物,他那丰富的艺术想象功力,让读者为之神往,为之倾倒。庚辰本有句评语,说……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全书出场的人物,总数在四百人以上,以如此其多的人物和他们各自所过着的不同式样的生活,从他们彼此之间诸有储存、关联和矛盾等情况看来,对於这些人物,要在他们说话当中,运用语言艺术,能够做到各如其分、神情毕肖地来表现出每个人物的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徵,这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我们学习了红楼梦这部伟大古典文学名著以後,的确体认到作者的语言艺术是有着绝妙尽致的表现手法和异常惊人的伟大成就的。作者对於他所描绘的人物,无论作为代表封建的典型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在给玛·哈克奈斯的信里说:“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真实。”恩格斯在谈现实主义的时候,把细节的真实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真实并列了起来,由此可见,细节的真实,在现实主义的典型形象的塑造上,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在塑造他的《红楼梦》中的一系列的典型形象时,对细节的真实,也表现了他高度的才华和卓越的技巧。《红楼梦》里许多典型人物之所以令人不可忘怀,与作者对这些典型形象的充分的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分不  相似文献   

9.
曹雪芹别号“梦阮”。表示向往阮籍之意。曹雪芹的处境、思想和态度有许多和阮籍相似之处。 阮籍身处魏晋易代之际,当时“天下多故,名人少有全者。”为了避祸全身,他放荡形骸,任诞下羁,“口不臧石人物。”与阮籍相距一千多年的曹雪芹,时历康熙传位雍正(实际是夺位)的特殊年代,其时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波及全国。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曹雪芹隐居西山村写《红楼梦》。二人的作品都“发言立远,其旨遥深。”内容多是抒写自己的愤懑和忧虑。在艺术上都以“真”来反映社会生活,开导了一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10.
曹雪芹不仅是伟大的作家,而且是杰出的美学理论家。虽然他没有专门的美学著作传世,但是,他却有意识地通过他的《红楼梦》来展示了他的非常丰富卓越的美学思想。如果说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再再强调、反复论述,并在《红楼梦》的创作实践中始终贯彻如一的“真”、“假”观念是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的话,那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作为全书“立意本旨”来加以强调的“色”、“空”观念,则是作为他的美学思想的“真”、“假”观念的具体发挥。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了各种形式对小说中人物的命运结局进行预示,通过分析发现,曹雪芹在人物外貌中也暗含着人物的命运和结局,这一预示方式是凭借传统的相学方式来完成的。这一结论,对小说中的预示系统做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了各种形式对小说中人物的命运结局进行预(寓)示,通过分析发现,曹雪芹在人物外貌中也暗含着人物的命运和结局,这一寓示方式是凭借传统的相学方式来完成的。这一结论,对小说中的预示系统作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了各种形式对小说中人物的命运结局进行预示,通过分析发现,曹雪芹在人物外貌的描写中也暗含着人物的命运和结局,这一预示方式是凭借传统的相学方式来完成的。这一结论,对小说中的预示系统做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4.
曹雪芹在完成小说《红楼梦》的统一的艺术构思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具体手法?《福建师大学报》一九八三年第四期发表张文潜、颜纯钧的文章指出几点:(一)实体和整体.《红楼梦》反映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细",能在琐细、分散的描写中见出整体,如第二回先从整体上对贾府作了一次介绍,以后在秦可卿出殡、元妃省亲等事件中从整体上去表现贵族家庭生活的规模和气派;还别出心裁地通过人物的眼睛介绍和描绘贾府的环境,使各个纷繁冗杂的生活场面联成一个整体.(二)干扰和打断.对中心情节的干扰和打断,是《红楼梦》庞大复杂的艺术结构的一部分.这些有意插入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曹雪芹是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而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古典现实主义作品之一,虽然近年来遭受胡适派反动的唯心论治学方法的诬蔑,把它说成一部自然主义的作品,然而事实是不能湮没的,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照耀下,真理终於被人发现,红楼梦一书的伟大成就,显现在我们的面前。曹雪芹不特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也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体系的人,虽然我们只能根据红楼梦这部文学作品来研究作者的思想,给我们增加了些困难,但从作者在书中所提出的问题及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角度上,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全貌。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作品,腐朽的封建秩序在动摇着。作者对於这动摇的封建社会秩序抱有什麽看法呢?在政治问题上,他的看法又如何  相似文献   

16.
八十回后,曹雪芹是要怎样写史湘云这个人物,这一直是红学界众说纷纭的问题。人们重视这个问题,不但由于史湘云是十二正钗中的重要人物,应当有个结局,而且由于这牵涉到小说的中心人物贾宝玉的最后命运。贾宝玉是否出家当了和尚?和他一起过着贫困生活的是薛宝钗还是史湘云?这样的问题直接关系到《红楼梦》的整体艺术构思和思想性。关于史湘云的最后结局,主要有下列五种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正> 现在,几乎所有的评论者都把《红楼梦》看作现实主义的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自然是当之无愧的。文学上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就是以直观的感性形象真实地反映现实。但是,在文学的发展中,现实主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对现实的认识和用文学的手段再现现实的能力的提高,现实主义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甚至同时代的作家,在真实地反映现实的现实主义的创作上,也往往有着各自的特点,不会是完全一致的。那么,《红楼梦》的现实主义具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红楼梦》研究者是应当作出明确的回答的。因为,搞清了这个问题,便有助于从创作方面说明《红楼梦》何以  相似文献   

18.
戚学英 《江汉论坛》2008,4(3):121-124
现实主义的核心要义是"真实性".建国初期文艺批评将其热情倾注于"真实性"之上,从根子上说,是要求作家"写本质",即写出"阶级性"来.国家对阶级关系的认定成了是否合乎"真实"的唯一标准.在对现实生活中无法为阶级性所驯化的情感的处置上,建国初期的文学作品不仅依据阶级的等级将道德情感进行等级化,更进一步将情感、欲望进行分置.任何情感及欲望都必须为阶级性所驯化,纳入阶级结构之中,直至把非阶级性的情感打扫得干干净净.  相似文献   

19.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了各种形式对小说中人物的命运结局进行预示,通过分析发现,曹雪芹在人物外貌的描写中也暗含着人物的命运和结局,这一预示方式是凭借传统的相学方式来完成的.这一结论,对小说中的预示系统做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0.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了各种形式对小说中人物的命运结局进行预示,通过分析发现,曹雪芹在人物外貌中也暗含着人物的命运和结局,这一预示方式是凭借传统的相学方式来完成的.这一结论,对小说中的预示系统做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