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闽南方言具有很鲜明的扩散性,除了在粤东、海南、浙南等地扩散之外,还漂洋过海流播到海峡对岸的台湾、琉球地区,也在南洋(东南亚)等地和印尼-马来语交融,并与菲律宾的他加禄语接触,此外,还经由同是闽南语系的潮汕人散播到泰国、缅甸等并进入当地的语言。闽南方言的"流浪记",讲述的就是其在海外的传播和扩散,通过采集外语里的闽南方言借词为例,可以考证两者语言接触的客观存在、主要进程和空间走向。  相似文献   

2.
菲律宾华人多数来自福建闽南地区,具有一种积淀尤深的闽南情结.在菲律宾的华人社会圈里,其实际交际语言与家庭用语大多以闽南话为主.闽南话通过文化交流,对菲律宾当地的现代语言词汇的形成甚至发音都产生了突出的影响.文学是以语言为自己的唯一表达手段的,闽南文化通过闽南语言在菲律宾的广泛使用和交流,不能不对菲华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的语言有不少闽南方言元素:日本、韩国和越南的汉字音和闽南方言都来源于古代汉语,又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频繁往来巩固了语言和文化联系;唐宋以来,不断有闽南人移民到东南亚的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国,这些移民带去的闽南方言渗透到了东南亚国家的语言中。沿线国语言文化的共同元素,可以为当今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服务。  相似文献   

4.
在语言要素中,语音和语法的相对稳固性使得海外汉语方言目前在这两方面与祖籍地同一汉语方言的差别还不大,比如东南亚的粤方言广府话的语音就基本是国内粤方言广州话等的翻版。相比之下,词汇的活跃性特点却使得我们更容易从中发现海外汉语方言与祖籍地汉语方言的异同。海外汉语方言词汇的存古性从一个方面表现了海外汉语方言与祖籍地汉语方言之同,凸显了海外汉语方言的根;海外汉语方言词汇的创造性和兼容性则从另一个方面表现了海外汉语方言与祖籍地汉语方言之异,彰显了海外汉语方言脱离母体方言之后发生的发展变化。本文以翔实的例子论证了海外汉语方言研究,尤其是现阶段的研究,必须充分重视词汇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汉语通语词汇和方言词汇在相互竞争中发展。前者对后者的竞争方式主要是冲击和扩散,而后者对前者的竞争主要是渗透。二者竞争结果主要有三种:通语进入方言、方言转化为通语、通语和方言合璧成词。通语词汇和方言词汇存在表层和深层两个竞争层次。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11个闽南方言华人社区的方言进行了调查,揭示了唇齿清擦音声母的分布现状,并与国内闽南方言进行了比较,探讨闽南方言F声母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7.
闽南方言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刻了解闽南方言的历史和现状,以便对闽南方言今后的走向、保护策略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深入闽南方言核心区——福建泉州、厦门、漳州和台湾,以及潮汕地区,进行实地调研。调查显示,年青一代闽南方言能力明显趋弱,许多传统基本词汇逐渐消失;城镇化地区普通话和闽南话已经是双语并行。调查结果认为,作为强势方言,闽南方言不会那么容易消失,但会随着闽南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方言作为族群的标记,是社会沟通的重要工具。近年来政府主持的电台、电视台开播闽南语频道,给了民众传承闽南方言必要性的信号,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最具体的举措。应该继续把闽南方言纳入学校的乡土教材中,组织开展以闽南方言为载体的文化竞赛活动和文艺表演活动,以确保方言的传承。  相似文献   

8.
闽南方言是汉语的重要方言之一,它主要分布在福建闽南地区、台湾大部分地区、广东潮汕地区和海南岛、雷州半岛的一部分地区、浙江南部的平阳、玉环一带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据初步统计,讲闽南话近六千万人。由于它保留较多的古音、古义,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因此引起海内外学者的重视。令人引为自豪的是,闽南  相似文献   

9.
山西方言与文化综合研究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汉语方言的研究在以前的基础上走向了深化,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现代汉语方言的研究和现代流语通语的研究一样,大多是在西方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下进行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描写和切分,不太注意方言文化内涵的发掘与研究。大体上说,人类语言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一种方言与其赖以生存的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但是,这种“非常密切”,到底密切到什么程度,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成果来揭示。  相似文献   

10.
闽南方言是汉语方言中源远流长、多姿多采的一支,流行于闽、粤、台、琼、浙等省,在海外华人社区也是主要交际工具之一。几十年来,在汉语诸方言中,闽方言是研究成绩较为突出的方言,而闽方言的研究成果中,属于闽南方言的又占了80%以上。台湾省的语言学者对岛内的闽南方言(台语)早就有了相当全面的调查,整理出版了不少有关闽南话(台语)的著述。闽粤两省通行闽南方言的闽南厦、漳、泉地区,粤东潮汕地区和海陆丰地区,粤西雷州半岛地区等,多年来也先后开展过一些调查研究,发表过一些著述。浙南地区的闽南话通行范围不广,但自50年…  相似文献   

11.
岳立静  钱曾怡 《文史哲》2012,(3):117-122
一直以来,汉语方言的分区标准主要集中于对语音现象的分析判断,很少从词汇的角度进行比较,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汉语方言分区研究全面、系统的发展。实际上,方言词语的比较研究,是方言分区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因此,立足于对口语高频词语的考察,通过方言与标准语、方言与方言之间口语高频词的比较,可以找出各方言在词语使用上的接近度,从而揭示出各方言间的远近亲疏关系,同时也能够为汉语方言分区研究开辟一条合理的、有效的词汇考量途径。  相似文献   

12.
语流音变造成方言词语的外部形式发生很大变化,它主要发生在常用词中,基本类型有异化、同化、儿化、类化与合音。弄清其原形式,有利于对方言词汇的掌握。本文举例讨论了简阳河西话常用词语流音变的类型、条件、过程和原因,对于研究汉语语流音变同语音、词汇的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福建方言字典>音系及其音值构拟 笔者曾在<清代三种漳州十五音韵书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版)考证:英国语言学家麦都思(Walter Henry Medhunt 1796-1857)著的<福建方言字典>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一本闽南语字典.  相似文献   

14.
詹伯慧教授,1931年生,广东饶干县人。1953年中山大学语言系毕业,随即到武汉大学任教,历任武大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3年起任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方言研究室主任。期间于1985~1989年任暨大文学院院长。1990年起任现代汉语专业汉语方言方向博士导师,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有突出贡献”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詹伯慧教授从事汉语教学、研究40年,在海内外学术界享有威望。几十年来他在国内外出版专著10多种,发表论文100多篇。50年代他参与编写由袁家骅教授主编的《汉语方言概要》,这是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现代汉语方言的著作,其中闽南方言、粤方言两章(占全书1/3)就由他执笔。80年代初,詹教授出版了《现代汉语方言》一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汉语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的特点及七大方言的概况。该书深受海内外学术界的赞赏,许多高等学校用作必读参考书,并很快被日本学者译成日语在东京出版,90年代初又被台湾的出版社以繁体字重版在台湾发行。80年代中,他和复旦、中大、福建师大等高校几位汉语方言学资深学者合作编写了40多万字的  相似文献   

15.
汉语方言是全世界华人共同拥有的非物质文化财富,本国汉语有濒危方言,海外汉语也有濒危方言.假如按照国内目前界定濒危方言的标准,所有的海外汉语方言就都应该笼统地列入濒危的行列,因为哪怕是华人社区的强势汉语方言,生存的环境都十分艰难,使用的人数在居住国也都处于绝对少数.文章根据海外华人社区的现状,将海外汉语濒危方言分为五个等级,说明五个级别濒危的程度依次递增,第一级相对轻,第五级程度最重.文章呼吁关注海外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因为海外汉语方言积淀了华人华侨的海外移民史,积淀了华人华侨的海外发展史,积淀了华人华侨的集体记忆和智慧,既是汉语言和方言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华人华侨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6.
明嘉靖本《荔镜记》是迄今为止泉州地区甚至是福建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南戏戏曲文本,是研究戏曲发展史与闽南方言的宝贵资料。对明嘉靖本《荔镜记》中词头和词尾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明嘉靖年间对《荔镜记》潮泉二部重刊过程中,必定是经过了慎重的选择,选定了某个本子作为蓝本,参照别的戏本进行重新勘定;当时潮泉两地的方言在个别字词,如"仔"的读音和使用上是一致的,而在一些字词如"阿"和"哑"的使用上则存在不同,对比现代方言不难看出其中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通过比较词头和词尾的用法,可见近代闽南语词汇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赣方言的历史层次分析为基点,将南昌话词汇的历史层次分为四个层次原生层(上古汉语词汇层)、外来层(古百越语词汇层)、衍生层(两汉汉语词汇层)、硬化层(中古汉语词汇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近几年播出语言为"台湾国语"的较典型的部分台湾影视作品中的语料,从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分析了"台湾国语"的闽南方言特色.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受闽南方言影响,影视作品语言经常窜用闽南方言词语从而体现出鲜明的地方风土人情;在语法上受到的影响则更为广泛多样.  相似文献   

19.
莆田方言属于闽方言的莆仙方言区,俗称“莆田话”,旧与仙游话会称“兴化话”。莆田地区通行的活在语音上如文白异读系统和闽南话基本上一致,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如有声母。由于地理位置处在闽东、闽南交界地带,所以又吸收了许多福州话的特点,如鼻音韵尾归结为一种,声母在连读中有许多音变的现象等,因而形成了特殊的、具有过渡色彩的方言。特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也构成了莆仙地区特有的地域观念。在莆仙人心目中,莆仙话既不属于闽东方言,也不属于闽南方言,而是独立的一种。对莆仙话的研究,从五、六十年代《福建省汉语方言概…  相似文献   

20.
"汉诗"作为"汉语诗歌"的缩略语在海外华文文学中凸显出强烈的民族感和文化寻根意识."诗是记忆的语言编码",这是隐藏在马来西亚华裔诗人林幸谦诗歌文本中的诗学思想.文化身份的缺失是林幸谦诗中最为惆怅的歌唱,他的汉诗写作是马来西亚本土文化、台湾文化、香港文化、西方殖民文化、西方后现代文化、西方后殖民文化与东方中国文化传统的多元互文,所以其诗中的文化含量特别大.在海外汉诗的书写空间中,中国是一个宏观文本,并且这个文本就是一个宏观隐喻,诗的书写则是一种诠释中国的隐喻,这种隐喻是一种微观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