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并与其他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呈现出相互交织的趋势。对网络群体事件的研究,成了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事关高校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课题。QQ群作为大学生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在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结合QQ群信息传播、大学生网民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可以分析得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和生成过程,并为高校和公共部门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社会关系多元化和教育改革,各种类型的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屡屡发生,对高校教学环境带来严重影响,甚至波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在分析了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新特征的基础上,从学生群体性事件危机管理的长效机制、网络舆情和校园文化三个维度进行探索,以便应对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和演变的重要因素。它往往成为直接引发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间接推动高校群体性事件恶性化发展的“催化剂”和阻碍高校群体性事件得到有效解决的“绊脚石”。为了应对这些影响,应当构建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建立高校群体性事件的网上、网下联动应急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情与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网络舆情为视角对高校群体性事件进行研究,探究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预防和应急机制中的舆情状况及变动机制,并对如何提高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和应急能力进行对策探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转型以及群众利益关系处理不当,基层群体性事件频发。群体性事件屡屡酿成的公共关系危机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维持社会安定极为不利。在公共危机中,如何运用政府公共关系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事件,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要面对的重大课题。这不仅关系到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公信力,而且直接影响着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间组织在群体性事件处理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处于危机高发期,群体性事件也频频发生,如何处理好这些群体性事件是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和谐,以及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性问题。但是在当前中国治理体系中,缺乏能有效解决这类问题的制度性安排,作为民间组织可以很好弥补政府在这些方面留下的空白,可以在处理这类群体性事件中和政府全力合作,起到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搭建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制度化平台、节省党和政府执政的政治成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干预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学生群体性事件对高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构成严重的威胁.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对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干预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应遵循的原则进行研究,结合高校实际,从预防教育、快速反应、信息沟通、规范处理、心理干预、善后处理六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寻求建立适合当代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干预机制,以应对越来越频繁的学生群体性事件,维护高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高校群体性事件是影响高校稳定的重要因素.妥善处置高校群体性事件应当要加强处置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坚持正确的处置原则和运用科学的处置方法,使事件控制在校园之内,处置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9.
通过苏南地区农民工的调查,分析当前农民工对群体性事件的认知倾向,并运用logistics模型,分析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程度。结果表明:农民工年龄、适应城市程度、签订劳动合同、体制内维权困难、参与非正式组织与否、心理危机来源和对政府的满意度对农民工参与群体性事件有显著影响;农民工工资拖欠等权益受损问题并不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最直接的因素,只有当权益受损且体制内维权困难的情况下农民工才会选择参与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0.
社会认知偏差:群体性事件生成的社会心理启动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认知偏差是群体性事件生成的深层次社会心理现象,通过对山东部分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并结合近几年来全国群体性事件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生成群体性事件的社会认知偏差,主要包括事件诱因责任归因偏差、行为模式结果预期偏差和行为结果价值偏差。因此,改善法的实施现状,消除社会认知偏差;提高公众法律意识,优化社会认知;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合理引导社会认知,是群体性事件社会认知偏差的有效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简论微博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急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进入微博时代的今天,高校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率最高的群体,是网络舆情形成与传播的“生力军”。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和演变的重要因素。加强微博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急机制建设已成为事关高校公共危机管理的重大任务。微博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焦点热点多,传播快、难监控,应该本着宜快不宜迟、宜疏不宜堵和依法打击的原则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的组织保障、舆情预警和舆情危机干预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2.
高校群体性事件近年来呈频发态势,对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危害极大,如何加强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防控成为当前面临的紧迫而现实的重大问题.而今,有些高校群体性事件防控还存在着政治观和价值观教育不到位、合理利益诉求渠道不顺畅、高校网络舆情监管不力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应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理利益诉求、网络舆情监管等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的法理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群体性事件暴露了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所隐藏的一些深层次危机。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在于秩序控制模式下,基层官民博弈力量的严重失衡;深层次原因在于政府偏离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科学定位,导致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严重受损。走出当前群体性事件困境的最终途径在于厉行法治。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2年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调查数据显示,广东现在每年1800起左右的群体性事件中最多的就是劳资纠纷,广东农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利益冲突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根源;二是集体上访是其主要组织行为方式;三是利益表达渠道缺失严重;四是基层政府职能缺失;五是流动人口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新因素。针对这些特点,通过运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提出了从预防、预警、处置和恢复重建四个阶段来治理广东农村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5.
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信息社会高校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由于其发生平台的特殊性,除了具有一般群体性事件的特性外,还具有高度匿名性、群体同龄性、互动强化性、主体活跃性等鲜明特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占领网络平台,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有力干预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6.
群体性事件与法治发展的社会基础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解决群体性事件,人们可采取诉诸法律的方式,但现实上却并非如此。选择不进法院的实质不在于没有法律可依,也不在于群体性事件的双方不懂法,而在于双方都认为进法院不能解决问题。因此,群体性事件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大虽然不可以被简单地判定为社会危机,但却说明了法治社会基础的缺失。群体性事件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很快消逝,但法治社会基础的培育却需要漫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消弭了时间和空间的隔阂,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以往的工作、学习、生活、交往与思维方式,并深刻地影响着当今世界和未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科技变革与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也成为影响当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现状的分析,总结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原因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选取厦门PX事件这一典型环境维权类群体性事件作为样本,研究了环境维权类群体性事件的动因及其演化过程。研究结果发现,环境维权类群体性事件本质上是政府及企业的经济利益压制了民众的环境利益所导致的政府决策合法性危机,事件经历了由政府与民众的非合作博弈到合作博弈的演化过程;民众行动的利益性目的、政府所面临的政治压力,以及政府与民众间的理性沟通平台的构建促进了这种转变。总结出了预防和应对此类群体性事件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危机事件在高校时有发生。随着公众知情权的不断增强及媒体对高校舆论监督的不断增强,高校危机事件更易吸引公众的目光,如何有效处理危机事件,已成为高校的一项常规任务。本文主要阐述了新闻发言人在高校危机事件中的功能及作用,希望对高校有效应对危机事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的突发群体性事件存在参与主体的民族复杂性和利益诉求的多元性特点。应对的关键在于将事件及时区分为民族性群体事件与非民族性群体性事件并准确定性事件的性质,而这需要有规范化、制度化的预防和处理机制作保证。当前的传统“运动式治理”模式时常致使民族地区政府在事件应对过程中陷入被动。因此,建构一套适合民族地区突发群体性事件管理的制度化、动态化的预防体系、预警系统、处置措施与善后机制,对于化解民族地区客观与现实存在的危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