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现代性主导理念的人类中心主义与工具理性主义,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与发展的悖论.人类中心主义把人当作一切价值的尺度,催生了功利主义与个人主义信念,过度偏重人的利益和欲求,忽视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使现代化成了主体征服自然、人类宰制世界的强制过程,导致了“人道主义的僭妄”.工具理性主义对人性的片面设定,导致了人性的单一化与功利化,造成人的价值理性的遮蔽与生活意义的失落.这就需要对现代性主导理念的人类中心主义与工具理性主义展开深入批判,以确立起与生态文明时代相适应的和谐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国内学界对人道主义的界定大致分为两个层面:价值观与历史观。1845年前,马克思基于历史观与价值观的双重层面承接了传统人道主义,1845年后马克思彻底认识到历史观层面人道主义的局限性,对之否定且创立唯物史观。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在形成过程中经过了中学和大学初期、黑格尔主义时期、"费尔巴哈派"时期、历史唯物主义时期,其人道主义价值观与传统人道主义具有根本区别:在理论上,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具体性、理论基础的历史性和价值目标的全面性;在实践上,表现为马克思坚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人的价值的物质基础,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是实现全人类解放的重要环节,共产主义制度是人的自由实现的理想境界。一句话,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就集中体现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和科学共产主义的现实运动之中。  相似文献   

3.
当代视野中的现代性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语:全球化把作为范式的欧美现代性推及世界每个角落,随之而起的是少数后发国家的崛起和多元现代性(他种现代性)"披着文化的外衣"登上了历史舞台。对于多元现代性,政治家们可能表现出了更大的热情,但对其进行学理分析则是学者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即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阿里夫.德里克教授对这一问题"深思熟虑"的结晶。身为中国近现代史专家的西方学者德里克对于欧美现代性与他种现代性的分析的确值得重视。现代性与殖民主义有何关系?他种现代性能否真正摆脱欧洲中心主义?作为目的论的现代性范式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中国的革命与现代性之路应如何看待?在这一系列问题上,读者也许不会完全赞同德里克的观点和看法,但从中能得到有益的启示则是肯定的。(周宪)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相对于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在文化建设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比较滞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显得极其迫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应注重培育地方民族精神。恩施各族人民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艰苦奋斗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培育了独特的心理性格,形成了优秀的民族精神。它是恩施各族人民自身特色的集中展示,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尺,也是加快恩施发展的精神动力。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既是增强新时期恩施凝聚力的需要,又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恩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依据劳斯、库恩等人的文献,讨论了科学实践哲学中库恩的地位、作用影响。指出劳斯引用和根据库恩提出了科学实践哲学的主要观点,特别是库恩关于作为范例的范式的观点,以及在范例中强调工具等具有地方性知识特性的观点,对于科学实践哲学的主要观点——科学实践优位和地方性知识的科学观的确立有明显的直接作用;比较了库恩1与库恩2,库恩1是劳斯备受推崇的提倡科学实践观的库恩,而库恩2是还带有表象主义色彩的库恩。  相似文献   

6.
修辞叙事学视野中的散文研究关注作者及作品与读者间的修辞性交流关系。文学之文与应用之文的叙事目的皆为说服,读者可从中推导出不同的隐含作者,后者说服隐含读者的过程即修辞性叙事的过程。中国古代散文大多采用全知型叙事视角,叙述策略上甚至会不惜捏造事实以强化说服效果。叙事者和受叙者之间缺少面对面交流的读—写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散文隐含作者的多重性。散文研究必须考虑文人官僚的政治斗争需要、写作的特定叙事对象等问题。从修辞叙事学维度研究中国古代散文,便于从作者-作品—读者—语境全方位把握散文和其他文学形式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7.
洛伦·艾斯利是当今生态诗歌的早期实践者,他将科学语汇和观念融入抒情载体,这种形式目前被博德曼称为"恰如其分地拟人"。艾斯利试图建立一种读者与自然之间的联系,鼓励、倡导他们同情并认同时至今日日渐式微的自然秩序,力图用有限的语言介质描述深层的时空意象。他全部的诗歌和散文都立足于对一切生物进化的赞赏,其重点在于,并未将人类从这一进化整体中剥离开来。因此,他的诗歌强调的是生物中心意识,而非人类中心观。艾斯利对进化历程的认识并非出于简单的理性判断,而是准确把握了其本质,正如感同身受一般。  相似文献   

8.
"以房养老"作为一个借鉴和移植域外制度的立法,一经出台便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批评,乃至否定"法律移植"本身。在中国"以房养老"制度推行受阻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是"养儿防老"的传统价值观,其次是土地所有权制度以及不稳定的房地产市场,最后是越发凸显的社会信任危机。然而,"法律移植"在当今中国仍然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立法选择,它在中国现代性法律制度秩序构建中有助于人们观念的革新与塑造。归根结底,"法律移植"频频出现"水土不服"的原因在于现代性制度秩序建构所必须具备的理性精神的缺失。而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引入现代市场机制。在培育理性精神、恢复社会信任方面,一个开放自由的市场既能迫使行为人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理性计算,也能唤醒人与人之间真诚的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9.
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低碳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构建了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了低碳经济评价体系各项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并以"两型社会"实验区的核心城市湖南长沙市为例,计算评价了该市近年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研究显示长沙市低碳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国际金融危机对低碳经济发展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实证分析表明,本文所构建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并列,并作为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建设要求。十八大将生态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五位一体中的一维,这充分彰显了生态文明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意义。从系统论视域思考生态文明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它一方面有助于人们对生态文明有更为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人们在实践上建设生态文明更为自觉。  相似文献   

11.
当福柯宣称"所有的知识都是权力的体现"时,他并未有自打嘴巴。就算他自己的观点也是权力的体现,批判仍是可能的,因为偏见——即体现权力的知识——是可以区分为有用的和没用的。在"真理"的存在已经备受怀疑的后形而上学的时代,批判只能属于系谱式批判。用偏见去挑战偏见,让我们走出偏见,摆脱来自偏见的支配。批判的基础在于哪一个偏见更有用。当然,有用的偏见仍然是偏见,不是真理。我们不能期望批判能带来一步到位的社会改造。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哲学是关于历史发展的哲学,历史发展的双重动力是阶级革命与生产力发展。当马克思哲学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与发展"两大视阈应运而生。随着现实背景发生变换,马克思主义哲学两大视阈实现了从革命到发展的历史转换并在中国产生巨大的时代回响。  相似文献   

13.
南京国民政府在成立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税制改革,所得税的创办即为其中之一。本文对南京国民政府所得税创办的经过、成功的原因、意义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今天,人与环境之间已基本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生态关系,它们一般以国家的形式体现出来,形成相对独立的人—境生态系统。生态文明建设,一是要把人与环境作为一种人—境生态系统进行建设;二是要进行人—境生态系统的五层次生态文明建设:即生态—技术文明、物质—财富文明、制度—权力文明、精神—规范文明和生活—行为文明建设;三是要建设生态型政府,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学术界关注到饶宗颐先生及其学术著作的重要,并从不同的学术领域从事专门性的研究,如词学、敦煌学、古文字学、藏学、琴学等,为饶学的发展和研究开启了新的门径。涉及饶宗颐先生宗教学的民间信仰之评述,则仍未见。饶宗颐先生在中国古代神明和原始道教的探索研究方面,是具有突出贡献的一位学者。其研究古代神明、信仰、思想等论述文字,越发体现出饶宗颐先生学识之渊博、征引之繁富、论述之详明,于古代性别信仰、地域文化、思想,养生与巫文化等,都有开创性和启发性的学术意义、价值与贡献。  相似文献   

16.
梳理伊德的科学技术文化观,将有利于目前国内日渐兴起的科学技术文化哲学研究。在伊德看来,科学、技术都是扎根文化的产物,文化具有"土壤"的根本性。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诞生,文艺复兴前的技术性文化背景是重要条件之一,以往文化中的视觉主义偏好是重要条件之二,而西方扩张性的文化气质是重要的条件之三。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它们势必又将汇入文化的洪流,相互影响,形成多元互渗的文化发展模式。考古学证明,现代科学、技术的诞生正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多元文化相互影响的产物,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欧洲中心论其实只是欧洲人一厢情愿的幻想,任何迷恋欧洲中心论的想法和做法都将是狭隘、短视和固步自封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门专业学问,红学之学科特征,可从独立性、系统性与综合性三个方面进行概括。其中独立性是学科成立的内在依据;系统性是学科成熟的逻辑体现;综合性是学科格局的整体反映。三个方面相互依托、互为补充,共同彰显着这门中华专学的特殊风貌。  相似文献   

18.
哲夫作为新时期以来生态文学领域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其创作包括两类,一类是虚构体的黑色生态小说,另一类是纪实体的生态报告文学。前者以批判人类三大欲望为思想线索和总的主题,后者则体现出以下四个特点: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冷峻的写实主义笔法、可贵的人文情怀及突出的新闻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9.
《刑法》第306条将主要为律师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实施妨碍作证的行为独立规定为犯罪,并在其罪状上规定了更为严苛的行为要素和法定刑升格情节。这一立法存在正当性、必要性、合理性、操作性与实效性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在罪刑法定原则的底线之下,我国司法可以通过刑事政策宽宥、实质解释限缩、严格刑事证明等思路,对其予以救济进而限制第306条处罚范围,但以上方法皆非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第306条的终端解决路径在于立法重构,只有将306条和307条进行整合,并规定作为法律职业人的辩护律师,基于身份的违法和责任加重而应从重处罚,才能最终实现律师妨碍作证犯罪合理处罚的理性实践。  相似文献   

20.
文化"走出去"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处于文化软实力核心地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却被边缘化,长期以来受到忽视,这值得反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是参与国际文化软实力对话和交流的必然要求,也是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注重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战略,从而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