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邱园记事》在伍尔夫小说创作中的艺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丽梅 《社科纵横》2005,20(1):184-185
伍尔夫的小说《邱园记事》是伍尔夫小说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渡作品 ,既有传统小说的影子 ,又运用了“意识流”的创作方法。在这部小说中伍尔夫初次实践了她的现代小说的创作理念 ,并对以后她的意识流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晓亮 《唐都学刊》2000,16(4):101-105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现代意识流文学之父。他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既是意识流理论的最早介绍者和传播者,也是现代杂文、小说创作中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创作的最早实践者。鲁迅的文学作品形成了中国现代意识流文学的第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3.
意识流是心理小说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的小说应用了多种开发意识的多层次的技巧,其中之一是内心独白。将“意识流”与“内心独白”不加区别地等同使用,造成了概念上的混乱,有必要加以区分。意识流小说并没有建立一套众所公认的理论体系,作家们各自在自己的艺苑里求索探新。他们之间既有相通的艺术旨趣,又有不同的艺术追求,显示了各自独特的创作个性和风格。意识流小说显赫一时,又迅疾衰落,根源在于过分偏重表现内在的心理真实而忽略了对心外世界的描绘,最终把文学技巧的变革试验推向了极端。作者认为,在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之间取得一种适当的平衡,使客观真实和主观真实融和汇合,并让各种表现技巧互相渗透,多元互补,这是心理小说创作手法上的一种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章汝雯 《浙江学刊》2001,(2):133-136
托尼·莫里森在创作手法上继承了福克纳的意识流风格,在思想内容上却超越了前人,这一方面让读者体会到艺术手法的历史继承性,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作家思想意识的进步.通过分析<宠儿>及<喧哗与骚动>,笔者阐述这两本小说的创作手法极为相似,他们都采用了内心独白,多角度及蒙太奇等,看得出来托尼·莫里森在创作手法上继承了前辈的精华;福克纳小说中的黑人顺从老实,安于现状,让人产生同情,而托尼·莫里森笔下的黑人却有着强烈的自由意识,他们充满了战斗力,能让人看到这一民族的希望.  相似文献   

5.
意识流与接受美学──析福克纳的《喧嚣与骚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意识流与接受美学──析福克纳的《喧嚣与骚动》徐文培把意识流小说同传统小说在叙述角度和刻画人物事件这两个主要方面做比较,不难看出意识流小说有传统小说无法比拟的叙事真实的优越性。瞿世镜在《伍尔夫,意识流小说家》一书中写道:“传统的西方小说要求直接临摹自然...  相似文献   

6.
陈萍 《社科纵横》2007,(10):169
詹姆斯.乔伊斯奠定了意识流小说在英语文学中的地位,使现代英语小说获得了新的表现形式。《尤利西斯》是现代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典范。乔伊斯通过对三个核心人物的描写和人物潜意识的挖掘,深刻揭示了现代西方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7.
香港文学和大陆文学 ,历史上本就关系密切 ,大陆改革开放后则交流愈加。其间 ,两地小说创作的交流 ,小说读者的接受情形和审美反响 ,尤其引人注目。大陆的当代小说创作和研究 ,对香港文学界和大众读者一直颇有影响 ;反之 ,当代香港的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等 ,在大陆亦有很大读者市场 ,并为评论界高度重视。由于同一母体文化 ,加上两地各种联系密切 ,因此两地小说创作在题材选择、严肃小说领域、通俗小说领域、作家心态等方面 ,便有不少共同点。但因为社会制度毕竟不同 ,文化消费毕竟有异 ,两地小说的作家创作与读者接受便又存在不少差异。这些异同处 ,都有不少耐人寻味的地方。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 ,可以更清楚地发现当代大陆小说和香港小说各自的创作特点和审美短长。但长期以来这种富有意义的比较性研究却又很缺乏 ,确实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8.
周磊 《学术交流》2013,(1):181-183
现代派文学在20世纪对世界文学的杰出贡献之一便是意识流小说的兴起。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意识流小说的重要代表,举起了改革的大旗,对意识流小说进行大胆的实验和创新。《达洛卫夫人》的发表标志着这种探索和改革的成熟,也确定了她在世界文坛的地位。在该书中,伍尔夫除了对结构和内容进行革新以外,还创造性地对各种意识流手法进行了综合运用,其中之一便是象征主义手法与其他各种技巧的完美融合: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的交叉、倒置,使意识流在人物身上得以自由流转,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使作者拥有了从一个人物意识转入另一个人物意识的媒介,象征物的灵活可塑性同样使得人物间的意识流动既有单向性又相互交织缠绕。《达洛卫夫人》以独特的创造技巧和完美的艺术形式揭示了极为深刻的社会主题。  相似文献   

9.
受西方心理小说和意识流小说的影响 ,中国当代作品也注重开发人物精神世界。这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是最具开创性的。陈忠实在创作《白鹿原》时曾说人物的心理积淀以及传统的心理层面代表了中国人当前的生活模式。因此 ,作家们在写作中都不同程度地注意到人物个体心理层面对其命运的影响。电视剧本《十品官吴山羊》之所以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好评不仅在于他反映了生活的本真和他的喜剧性风格 ,更在于他关注到个体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物的命运。《十品官吴山羊》剧中的一系列人物散见于农村生活的不同角落和不同层面。他们的生活阅历以及知识层面、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分析《聊斋新义》系列小说的内容入手 ,结合汪曾祺本人的创作谈 ,讨论汪曾祺 2 0世纪 80年代的小说观念 ,尤其是他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的理解 ,以及这些理解对其创作产生的影响。汪曾祺对“现代”的理解基本局限于现代派手法 ,如意识流 ;在他的创作中 ,传统与现代意识构成了一种相反相成的微妙关系 ,这一点也比较突出地体现在他对宋人笔记和唐人传奇的看法中  相似文献   

11.
一伊阿努斯文化古罗马神话中有—个双面神伊阿努斯,他以前后的两副面孔。终结了过去而又启示了未来,成为划分两段漫长时限的界标。所以,当我们在谈论伊阿努斯精神的时候,我们就站在了历史的分界限上,乔伊斯作为“标志着人类意识新阶段的伟大诗人”,他宣告了19世纪末日的到来和20世纪欧洲意识流小说文学的诞生,从而成为欧洲现代文学史上划分两个时代的里程碑和艺术中的“伊阿努斯之神”。乔伊斯植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土壤,早年深受易卜生和契诃夫等现实主义大师的影响,后来经过刻意开拓创新,汲取了当时的心理学、美学和哲学的思想成果,在英国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基础上,完成了他由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创作风格的过渡。他通过《都柏林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尤利西斯》这样一个创作系列形成了由写实小说家向意识流小说家转变的创作轨迹。并以辉煌的创作成就和登峰造极的意义,划分和联系了英国传统文学和意识流文学这两个创作时代。正如庞德和艾略特认为的那样,《尤利西斯》是《荒  相似文献   

12.
李恒田 《唐都学刊》2004,20(5):135-139
赵树理虽然在许多方面继承了传统小说观念,但他的小说创作的目的是"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的社会启蒙。和"五四"小说观念比较,赵树理超越了"五四"小说观念欧化风影响下的不注重读者接受的主观主义、个人主义,他更关心自己的小说是"为什么人"的。与建国初期"颂歌"式小说观念比较,赵树理执著地坚持为农民而歌的小说创作,坚持创作源自真实农村生活体验的"问题"小说。赵树理非常重视民间文学,他剔除了其中封建落后的思想倾向,吸收了其中明快幽默的叙事艺术技巧。所以,赵树理的小说观念是一种本着通俗化、大众化目的的兼容并蓄的小说观念。  相似文献   

13.
张扬 《学术交流》2006,(7):172-174
在戴维.洛奇的天主教小说创作中,时刻充满着灵魂与欲望激烈的撞击,它向读者充分阐释了天主教教徒对于宗教完满的精神寄托,灵魂慰藉与教徒现实生活的矛盾。在矛盾相互抗衡与冲撞中,戴维.洛奇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与独特的批评视角不断调整其在天主教小说创作中的位置,从愤怒而激烈的批判到深入切肤的质疑与思考,从对宗教精神寄托的理解与宽容到对新天主教理想“人文主义关怀”的憧憬与期望,戴维.洛奇经历了天主教小说创作的重大变革,同时也为读者展开了具有普遍而深刻现实意义的宗教人文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江春媛 《社科纵横》2013,(1):270-271
审美愉悦是小说创作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实际,思考当下意义,获得审美享受,产生情感共鸣。这是读者对作家和作品的肯定。作家通过多种方式可以带给读者审美享受,这需要读者去了解和分析作者的创作背景、人物形象、情节安排、象征寓意和主题意义等等,分析的过程是读者走进作家作品的方式。一部作品的成功有多种原因,本文从小说美学的视角,通过对理查德·赖特《土生子》的赏析,探讨赖特的写作带给读者的审美享受,凸显《土生子》背后的美学意义,指出带给读者的审美享受是《土生子》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的元小说特征体现在该部作品的语言、结构和叙述策略上.通过精确、生动的语言描述,自我影射性结构的构建,精妙的叙述策略的运用,纳博科夫创造了一个亦幻亦真的小说世界.该小说世界的创造,体现了该部作品浓厚的自我意识,使读者认识到纳博科夫一贯的创作思想-艺术性是他文学创作的唯一标准.同时也说明了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作者是由读者发明的,作者在作品中寄寓意于读者,而读者自己也是作者,在作品的创作中探讨小说理论,通过严肃的自我探索,借助语言创造更符合主观心理现实的小说世界.因此,<洛丽塔>的元小说特征反映了该部作品的独特性及其文学价值所在,同时也展现出<洛丽塔>是一个具有双面性的文本,正是由于该文本的这种特性才使得很多对<洛丽塔>的评论都体现了一种双元性,特别是在审美和道德问题上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16.
李美敏 《南亚研究》2009,(2):140-150
安妮塔·德赛是现代印度著名英语小说家。妇女心理问题是德赛小说的重要主题。她的小说主要描写了女性角色的心理,从敏感、神经质到内心的独立,反映了印度现代社会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群体的心理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德赛女性小说的艺术特色,重点阐述小说的叙事结构模式、意识流叙事手法和女性化写作。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主要从象征和意识流这两种现代主义小说表现方法入手,探寻小说<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主人公吟是追求灵魂不朽的心理轨迹.  相似文献   

18.
明代是我国古代通俗小说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种流派纷纷崛起,神魔小说就是其中之一.神魔小说崛起于明万历二十年世德堂本<西游记>的刊出,之后到明末陆续有24部神魔小说刊出,其中建阳刊刻的神魔小说就有14部.这14部神魔小说的作者大都是书坊主,或者是与书坊主关系密切的下层文人,他们进行神魔小说的创作虽然是出于"射利"的目的,但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深谙读者的需求,更为突出的是他们在小说刊刻、传播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而对明清通俗小说的创作内容、创作理论、刊刻形式以及明清通俗小说流派的形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新时期家族小说中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得到广泛运用,这既反映了家族小说创作主题的变化,又体现了作家们在叙事变革上所作的努力。第一人称我之叙事在新时期家族小说中则既拉近了叙述者、故事人物与读者的距离,又竭力消除了第一人称叙事的缺陷,同时,它也具有叙事的主观性过强、文本意义消解、情感冷漠等不足。  相似文献   

20.
范长征 《社科纵横》2007,(10):102-103
对历史题材进行元虚构创作的小说,历史与虚构通过元虚构的方式进行"历史重建",实现了对历史题材进行元虚构创作的意义,这个意义在于,对抗现实主义小说和历史叙述的推定论断,质疑对过去的可知了解的绝对性,明确历史展现、过去和现在的意识形态含意,并尽可能多地展示给读者们种种隐藏的某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矛盾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