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布洛赫希望哲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西方基督教神学家与“马克思主义者”的对话,把恩斯特·布洛赫(1885~1977)推到令人瞩目的地位。人称这一对话是沿着“黑格尔——马克思——布洛赫路线”进行的。从那时以来,西方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布洛赫是战后德国最有独创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对马克思主义传统作出“创新”的人物。起初他是一个表现主义哲学家,他把“乌托邦”确定为二十世纪的根本哲学概念之一。后来,他的一千八百页的巨著《希望的原理》  相似文献   

2.
刘备葬在哪里与刘备墓在哪里,应当说是一个问题。但是,由于古人有真墓、假墓、衣冠墓之异,问题也就复杂了。按《三国志》中陈寿的说法,刘备是病死永安(今奉节县治师范学校内),运尸成都,葬于今武侯祠,称“惠陵”,并与他的妻子“皇思夫人”甘夫人“合葬”了。其实,人们早就对  相似文献   

3.
"我们是谁?我们来自何处,我们走向何方?我们期待什么,什么东西在迎接我们?"布洛赫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是<希望的原理>.<希望的原理>(1954-59)是人类梦想和理想的一部百科全书.在大百科全书意义上,布洛赫汇集、解释和系统化了人类的伟大希望方案,这些希望方案涉及人类历史的各个领域、各种现象,通过对这些丰富多彩的人类活动和现象的研究,布洛赫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这些活动和现象都是人类希望在人类文明中的各种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尤其是孔子、老子文本是人类思想文化的宝库,具有永恒不朽的魅力。本文围绕恩斯特.布洛赫《希望的原理》第五部第53章,集中探讨了他的孔子和老子观。在孔子"人"的概念和老子"无为"概念与布洛赫"没有上帝的王国"或"自由王国"概念之间有着最内在的联系和相似的结构。通过解读孔子和老子文本,布洛赫认识到了东方的生存智慧和至善价值。一方面,布洛赫从孔子那里学到了既适用于天又适用于人的"天道",天的主人不是神,而是遵循天道而生活的人;另一方面,布洛赫从老子那里学到了既高于天又不是超越者的"道",存在的根据是谷神和玄牝,其存在方式是无欲和无为。  相似文献   

5.
恩斯特.布洛赫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对马克思主义传统做出创新的人物。在研究借鉴国外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正确评估布洛赫在20世纪精神史中的地位,特别是他对马克思主义传统做出的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当然,我们强调布洛赫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创新以及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所具有的意义,并不意味着他的所有创新观点都无可指摘,而是肯定他的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他对问题的独特阐明以及他寻求解答的科学态度和理论勇气。  相似文献   

6.
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具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践与弥赛亚救赎的结合,它既是积极的行动主义,又是革命的灵知。这种带有宗教色彩的革命实践选择了康德为出发点,将康德的实践理性转换成总体性视域,开辟了从自我到我们的内在之路。革命与救赎的结合,不仅拓展了革命实践的范围,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恩斯特·布洛赫的早期著作《作为革命神学家的托马斯·闵采尔》是关于德国农民起义的弥赛亚社会主义研究,而他的《乌托邦的精神》、《希望的原理》、《基督教中的无神论》等代表作的主旨也贯穿着类似的弥赛亚社会主义方向。布洛赫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在于建立了希望哲学,以乌托邦为哲学范畴,以可能性为"现实的原型"。  相似文献   

8.
两千多年的哲学史是人类不断认识自我的思想史,更是引导人们走向美好未来、走向希望的艰难历程,因为希望是哲学史上最意味深长也最深刻的话题。康德的哲学问题之一就是:我可以希望什么,他认为希望问题是人的根本问题;海德格尔虽没正面谈希望,但他对此在时间性的珍惜与筹划,也是明确指向了未来和希望的;最直接论及希望的是布洛赫,他把希望称为前瞻的灵光,因为他相信只有这种尚未意识才为人生的美好事物提供了得以生根发芽的温床。然而,人类可以希望什么,只有自由。于是哲学家们不谋而合地将希望引向了同一条路径:审美游戏。游戏作为人与世界深层交往的精神实践活动,源于审美,因而本真和自由,能够创造与超越,使存在的意义得以澄明和确认,完成人类的根本救赎和最本真的诗意栖居,也使人类的理想与希望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在《希望的原理》中,德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围绕弗兰西斯·培根的《新工具》、《新亚特兰蒂斯》等著作,全面系统地评价其发明术和技术乐观主义,创造性地阐发了自然主体、能生的自然、共同生产力等一系列生态马克思主义主题。人类唯有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借助技术而与自然结盟,才能创造"共同生产力",才能超越资本主义市民社会的"技术的脱有机化",开辟"生态社会主义"的新天新地。这是布洛赫从解读培根的自然命题即"能生的自然"和"原因的原因"中得出的一条根本结论,也是他对"生态马克思主义"主题的一个创造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恩斯特.布洛赫的代表作《希望的原理》三卷既是20世纪一部"人类希望与梦想的百科全书",又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创新之作",它所阐述的"未来的预先推定"、"向前的梦"、"具体的乌托邦"、"马克思主义中的寒流和暖流"等主题思想不仅激起了国际学界非同寻常的科学思维,而且深深打动了整整一代人的生活感情和生存意识。文章是恩斯特.布洛赫于1959—1960年间为其三卷本《希望的原理》(法兰克福/美因河畔,祖尔坎普出版社,1959年)撰写的《前言》。《希望的原理》中译本第一卷即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译者经该出版社同意,先行发表该书《前言》部分,以期学界对全书基本内容有个梗概了解:"思维就意味着超越";"更美好生活的梦"。  相似文献   

11.
费尔巴哈(LudwingAndreasFeuerbach1804-1872年)是19世纪德国杰出的无神论者,一生致力于批判宗教神学,他对宗教的研究和批判几乎是他一切著作的主题。费尔巴哈与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不同,不是把宗教简单地归结为人们的愚昧无知,他的无神论具有人本主义的性质。他从心理根源和认识根源上分析宗教的产生,把异化应用于对宗教本质的分析,他的宗教异化理论是揭露和批判宗教本质的主要理论武器,是他的无神论思想的核心。一、费尔巴哈的宗教界化理论费尔巴哈从人的心理状态去分析宗教产生的根源,认为“人的依赖感是宗教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论圣西门的宗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西门著作中对宗教的评论很多,其中有谬误,也有许多极其智和富于创意的思想。他往往不是孤立地探讨宗教问题,而是把宗教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考虑。要全面认识圣西门的社会思想,必然要对其宗教见解作出恰如其份的评价。一圣西门非常了解下述事实:要研究宗教问题,必须对宗教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他在较早的时候就把笔触伸展到了人类初期的宗教现象上。尽管当时的考古工作还远没有让圣西门有足够的材料来说明问题,但使他感到饶有兴致的是,18世纪迄今的航海发现的报道,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类有文字可考…  相似文献   

13.
布洛赫历史哲学的价值诉求是理解其社会历史思想的关键切入点。他从西方传统人本主义和宗教人本主义以及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发展理论中汲取理论营养,揭示了人类物质异化、精神枯竭的社会现实,批判了斯大林主义和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缺陷,从而试图建构一种西方传统人本主义、弥赛尔主义和人类解放的价值诉求相融合的社会历史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的物质观虽作为列宁和布洛赫共同的思想资源,但他们在物质概念的解读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布洛赫通过"尚未存在"的逻辑预设,把物质理解为"过程物质",把自然物质看作是自然主体,最终走向了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而列宁则站在实践的基础上肯定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从主体与客体、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界定物质概念,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走向.列宁物质概念和布洛赫的物质概念的比较研究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正确评价布洛赫的哲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神学之父”施莱尔马赫对宗教的本质做了全新的界定,肯定宗教的多样性和实证性,并提出了宗教谱系学。依据其宗教观及其对犹太教与基督教、《旧约》与《新约》、历史上的耶稣与信仰的基督之间的关系的论述,反映他的犹太教观。虽然激烈地反对传统观念,然而对于犹太教,他却承袭了很多传统的偏见,未能从他所倡导的宗教直观出发公正地对待它,而这反过来又影响了他的基督教观。  相似文献   

16.
16世纪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和虔诚的天主教徒托马斯&#183;摩尔在他的不朽之作《鸟托邦》中提出了宗教宽容的思想。宗教宽容思想的提出是人文主义者摩尔探索宗教真理的结果,反映了摩尔希望在天主教内部进行改革的愿望,是摩尔天主教信仰和人文主义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布洛赫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评估布洛赫哲学思想在20世纪精神史中的历史地位以及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带来的可能收益。布洛赫哲学是一种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历史定位与研究模式对于用"诺斯替主义"、"人本主义"、"弥赛亚主义"、"乌托邦主义"、"博采主义"乃至"修正主义"等模式解读布洛赫及其哲学思想,将起到纠偏作用。  相似文献   

18.
周来顺 《理论界》2006,(6):168-169
弗兰克作为20世纪俄罗斯宗教哲学运动的复兴者之一,他希望通过寻求新的宗教精神来克服虚无主义和偶像崇拜对苦难俄罗斯的戕害,从而完成民族的拯救与复兴。他认为对俄罗斯世界观的直觉本质的理解,是真正洞悉俄罗斯哲学的唯一途径,同时新的宗教精神的建立也应是以对俄罗斯独特世界观的认知为基础的。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俄罗斯世界观所独有的生命经验、本体主义、精神共性、实践意向和宗教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宗教工作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统战工作的重要方面,周恩来对此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关于中国宗教问题的许多思想观点,不仅在当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宗教工作不断前进,至今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立足国情科学定位周恩来是新中国的开国总理,他对关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统一的宗教问题,以及如何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宗教政策一直非常关心。建国初,他就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的宗教国情作出正确分析,从三个基本方面对中国宗教问题的现状与性质给予科学定位,从而确定了制定政策的立足点。第一,…  相似文献   

20.
十八世纪百科全书派把宗教得以产生和存在仪仪归结为无知和欺骗的产物,因而他们提出消灭宗教的唯一途径只能是通过启蒙、教育,宣传科学和无神论来完成。费尔巴哈则认为,人的依赖感是宗教的基础。但他决不希望废除宗教,而是希望使宗教完善化。一切旧唯物主义都不能正确地说明宗教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根源及其消亡的正确途径。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停留在应当同宗教作斗争这一起码原则上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必须善于同宗教作斗争,为此要善于用唯物主义观点来说明群众中的信仰和宗教的根源”。根据这一精神,本文力求客观,并采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在一部分人中的影响将长期存在的根源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