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把手利用帮派行为制造腐败,使政治混乱、政府形象受损。防范一把手利用帮派行为制造腐败,要大力开展警示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一把手修养,锻炼其党性;严肃认真地搞好党内政治生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挑选好、任用好一把手;使一把手独立于自我,做慎独的典范;在法治上进行监督与制约;实行政务公开与民众监督;创新公权力运行体制机制;解决一把手监督难题;加强纪律建设,严明纪律。  相似文献   

2.
为从根本上解决地方"一把手"权力过大引发的问题,中央组织部早在2002年起便在浙江、吉林、四川等6个县市进行"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的试点。2007年,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17个省份。此举将给县委书记用人行为套上一个"紧箍咒",有望防止和杜绝其在用人方面的"一言堂"。  相似文献   

3.
北京将把区县党委书记的用人行为纳入监督范围,北京市委组织部将从六个方面加强干部监督工作。据1月11日召开的北京市组织部长会议透露,北京市将开展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区(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工作,研究加强对“一把手”用人行为的监督。并且将发挥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作用,逐步形成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的干部监督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正>监督一把手,保证一把手正确行使权力,一直是监督的重点,更是监督的难点。在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一把手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言论一个音"未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有效监督一把手几乎不可能。正所谓"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  相似文献   

5.
为从根本上解决地方“一把手”权力过大引发的问题,中央组织部2002年即在浙江、吉林、四川等省的6个县市进行“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的试点。2007年,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17个省份。此举将给县委书记用人行为套上一个“紧箍咒”,有望防止和杜绝其在用人方面的“一言堂”。  相似文献   

6.
在各种一把手腐败中,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一切腐败之源.近几年来,单个买官卖官行为已屡见不鲜,规模批发官帽现象也时有发生.如江苏响水县原县委书记李树春调离前夕,用2个小时"研究"变动了102名科级干部;而山西长治县原县委书记王虎林在离任前共调整干部432人,批发科级"官帽"278顶.一把手用人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与现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权力运行机制的有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一把手"贪污腐败的案件越来越多,严重损害了当地经济和党和政府的执政基础和公信力。研究此类腐败的原因,对症下药,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和制约,是从严治党,实现党风根本好转的关键环节。造成此类腐败既有主、客观因素、也有制度设计等方面原因。本文只对在监督体制上的问题进行重点阐述,并提出针对性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在中央和地方查处的各类腐败案件中,一把手腐败现象尤为突出。针对这一现实,如何加强一把手权力监督自然成了各级党组织及学界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从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诸多学者主要聚焦于一把手权力监督机制如何健全的问题,并试图找到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监督机制。不可否认,机制的健全是加强一把手权力监督的必由之路。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以往我们也有不少针对一把手的党内党外监督机制,但在现实中,人们一方面反对一把手特权,另一方  相似文献   

9.
<正>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是预防和杜绝权力腐败、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重大举措。加强干部监督工作,关键在于建立起一整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干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0.
根据近年的反腐实践,"一把手"岗位的腐败现象多发、易发。如何对"一把手"进行监督,预防腐败是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主要分析了"一把手"腐败现象产生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关的监督措施和防范方法。主要目的是在原有对"一把手"岗位监督的措施基础上,创新思路,查找制度、体制的漏洞,做好补充,为解决"一把手"监督难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企业“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处于特别重要的位置,对“一把手”一旦失去有效的监督,极易产生腐败。因此,积极探索对企业“一把手”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保护和投放干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傅照辉 《领导科学》2002,(10):32-33
从陈希同到成克杰,从陈同庆到曹秀康,从王兆才到梁有才……这一桩桩一把手们的腐败大案,元不令人触目惊心!这些事实一再向我们敲响警钟:干部监督要从一把手抓起,必须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否则,就会应验唐代杜牧所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相似文献   

13.
正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近年来,一把手腐败案高发多发,与权力高度集中有很大关系。长期以来,一把手一直被认为是权力监督中难以攻克的堡垒,而权力过大、过于集中则给腐败留下了生存空间。有数据显示,在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受纪律处分的干部中,一把手的比例占三分之一以上。鉴于此,分解一把手过于集中的权力,逐步解决一把手凡事"一把  相似文献   

14.
《领导科学》2021,(3):11-14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党政一把手位高权重,对其的监督往往会陷入同体监督若隐若现、异体监督瞻前顾后、群众监督隔靴搔痒的监督困境,导致腐败案件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既有长期形成的政治文化传统因素,也有干部思想认识问题,还有一把手权力配置不科学等体制机制设计上的缺陷。针对一把手监督必须采取壮士断腕的勇气,敢于自我革命,加大组织管理和监察力度,加大对违纪违法的惩处力度,发动人民群众,借助网络媒体,增强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15.
“一把手”属于特殊的监督对象。纵观大量事实,权力异化,欲望恶化,是“一把手”腐败的两大祸根。纪检监察机关对“一把手”的监督,只有针对“权”、“欲”这两个腐败之源,依靠和发挥纪律手段,立足教育,提高理性精神和自律意识,健全制度,强化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自律和他律双管齐下,有机统一,才能实现防患于未然,促进其健康进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蒋伟  郑亚邦 《领导文萃》2008,(10):86-88
有人曾这样形容“一把手”:“决策一言堂,权力一把抓,用人一朝臣,花钱一支笔,言论一个音”。“一把手”监督难,难在何处?如何监督?  相似文献   

17.
张奇志 《决策》2007,(3):40-40,41
2006年11月,山东齐河假冒签名案给中国的“换届之年”平添了一个不小的插曲。对于权力、制度运行不够规范的某些地方而言,这个“惊世”之案不啻为当头棒喝。 为从根本上解决地方“一把手”权力过大引发的问题,中央组织部单程2002年起便在浙江,吉林、四川等6个县市进行“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的试点。近期,中组部又程原试点的基础上,将范围扩大至河北、湖南等13个省区市。此举将给县委书记用人行为套上一个“紧箍咒”,有望防止和杜绝其在用人方面的“一言堂”。  相似文献   

18.
<正>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不受制约、制约不了,从而导致权力滥用和严重腐败,是一个非常普遍和典型的问题。因此,分解一把手过于集中甚至垄断的权力,实现权力的合理配置和规范运行,已经形成广泛共识。有些地方和部门明确规定,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和重大项目,对重要事项的决策实行一把手末位发言制。这些措施无疑会对制约一把手的权力产生一些积极的效果,而且分解和监督一把手的权力必然会成为改革的方向。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造成权力滥用和腐败的是高度集中的权力本身,而不单纯是具体的领导者个人。对  相似文献   

19.
<正>一把手作为党委的核心,位置显赫,作用关键。在用人的问题上,如果一把手自身不正、导向不准、把关不严,就容易造成用人不公现象。当前在少数地方,一把手独揽大权,插手干部选拔任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地方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干部选拔要怎么考察、考察谁,怎样画圈圈、画杠杠都是一把手说了算。还有的地方在用人的过程中老是出问题,这些都与一把手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解决基层用人不公问题,就要对一把手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20.
李建刚 《领导科学》2013,(17):40-41
国有企业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处于中心地位,对企业的人、财、物以及其他经营决策都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把手的言行与工作作风,影响着企业的运行和风气。一把手所处的地位比较特殊,容易置身于监督的真空地带,如果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能自觉地接受监督,其权力的行使就很有可能偏离正确的轨道。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一把手相继落马,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有效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所以,建立健全制度、完善监督机制,用制度和机制来加强对一把手权力的运行进行监督,是加强企业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一、当前对企业一把手的监督存在不足(一)监督形式存在漏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