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张洁是我国著名作家,她的很多作品在文坛上都引起了较大反响。张洁曾说过不写一篇关于自己作品的文章,这就给其研究者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试图从张洁的文学观、作品呈现的现实主义特色、人文关怀和写作的艺术技巧几方面研究张洁的文艺思想,以期探讨张洁作品中的一些内在规律和特征。  相似文献   

2.
周志雄教授的《生存境遇的追问——张洁论》是一部研究中国当代作家张洁的具有开拓意义的学术专著.作者以雄厚的理论修养和独特的研究视野,从真切的阅读体验出发,满怀诗意地去探索作家作品的独创性,体现出强烈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构意识.  相似文献   

3.
试论张洁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洁把她创作的焦点放在中国当代女性的生存境况上,努力探寻当代妇女不幸的多种原因,她的小说透露出浓郁的女性意识。本文从张洁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和所揭示的阻碍女性发展的历史、社会痼疾,探析张洁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内涵、特点及其形成的自身原因和社会文化背景,从而确认张洁的小说在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4.
浪漫主义思潮对张洁1985年前作品影响较大.对张洁笔下理想人物矛盾的分析,可看出张洁作品中浪漫主义情绪的由来与张洁本人的追求密切相关.1985年新写实主义的突起,浪漫主义在中国失却存在的土壤,张洁创作风格由此改变,表明她是一个痛苦的理想主义者.  相似文献   

5.
综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小说创作,不难发现,女性书写者对女性主体性的探寻呈现出不断变化深入的态势.即从张洁、张辛欣"女人是和男人站在同一地平线上的人"到王安忆、铁凝对女人作为一个性别群体存在的特性的探寻,到林白、陈染文本从个我隐秘的生活、心理层面对性别个体女性自我的追问,再到王安忆<长恨歌>在一种平易的日常状态中展现女性个体生命的世俗形式及意义,营造一个世俗、民间的女性自我.  相似文献   

6.
王颖 《东方论坛》2007,(1):40-44
在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中,张洁是具有奠基性的的重量级作家.作为她最富有个人特色的一篇作品,《方舟》不但在张洁个人创作历程中是一个转折点,而且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主体女性观念的转折点.在20世纪前半叶的女性文学创作中,"人"的意识并没有进一步发展为明确的性别体认,而是被激烈的革命政治思潮彻底隔绝,而历史上又一次的从"人"到"女人"的观念上的突围,正是从《方舟》这里开始的.  相似文献   

7.
张洁步入文坛并非高擎着女性主义大旗而创作,但女作家天生的性别意识、独特的感受与体验在作品中不知不觉地涌现出来,张洁早期小说是对男性为中心的男性神话的解构。张洁的小说让我们重新思考在新的社会形态中,妇女解放更深层面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洁是当代一位有影响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反响颇大。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以下简称《爱》)曾引起过热烈的讨论,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以下简称《翅膀)》又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张洁小说明显地呈现出重抒发的艺术特色,这是张洁最为鲜明的创作个性。关于张洁小说的许多争议,都与如何理解评价这一特色有关。本文试图从思想内容、人物塑造和艺术表现三个方面探究一下张洁这一创作个性的表现形态及其艺术得失。  相似文献   

9.
重复是作家生命情结的体现.张洁的新作<灵魂是用来流浪的>是一篇具有重复意味的作品,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张洁以往小说的种种影子.张洁晚年的小说已经不再以激烈和对抗打动读者,更多的是一种长者式的宁静智慧,<灵魂是用来流浪的>正呈现了这一写作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把张爱玲与张洁的婚恋小说放到一个逻辑框架里,从女性主义视野进行对照性的共时性研究,可以看出二张在对女性命运的体认和男权神话的消解中表现出女性命运的变异,以及中国女性的生命欲望、解放程度、女权状态。  相似文献   

11.
张洁对女性问题的思考经历了从关注女性外部空间到重建女性内在精神的转变。在张洁笔下,女性的精神症候多表现为独立性的丧失、对现状的麻木不仁以及耽于梦幻、缺乏直面现实的勇气。女性的精神成长,就是摒弃依赖和麻木,重建独立的清醒的自我。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南宋理学思想与文人生存密切相关的事实,分析了张孝祥与洛学的渊源,结果表明,张孝祥济世拯民的思想、独立不惧的人生信念,无不与此相关。这对进一步理解此期文人的学术倾向、政治立场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字通》是明清之际具有深刻社会影响的一部字书,在汉语言文字学的范畴内有特别的研究价值。该书的著者究竟是谁,曾经是清代学术史上的一大迷案,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明清汉语、汉字学史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长久以来,国内外学者以极大的兴趣参与了论辩,取得了瞩目的成果。《正字通》本应为张自烈所著,实际上已为古今大多数学者所认同,但结论尚未铁定于一。笔者因此展开延伸性研究,本文叙论近期的新发现,为破解迷案提供关键性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14.
张洁的小说创作,不单表现出独特的创作风格,更表现出意识深层创作心理的特殊性。从张洁作品的文本意义出发,结合她的身世,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解释其作品,就会发现其潜藏着的创作心理——“恋母”意识。这种深层次的“恋母”意识又在不断的嬗变之中,外在表现为多变的理想主义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雁塔题名"的历史缘由及其特殊含义,讨论了雁塔进士题名的起始时间、雁塔进士题名石刻、"雁塔题名"帖的著录和今存"雁塔题名"残帖。分析认为,雁塔进士题名应当起源于张莒,"雁塔题名"石刻和"雁塔题名"主要是唐代的游观题名,进士题名是极少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关于史家修史致祸现象的探讨十分丰富。孔子首先从实践上对这一问题做出了最早反应,刘勰对史家的历史命运问题提出了一般性的理论认识,刘知几、韩愈则明确表述了史家因修史而致祸的历史命运的必然性。在前人基础上,胡应麟和章学诚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红学观点和思想集中体现在《红楼梦魇》之中,这部著作集中考辨了《红楼梦》的成书问题,旨在申明其《红楼梦》"是创作不是自传"的红学主张。这一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值得肯定的,即"洗出《红楼梦》的本来面目",彰显《红楼梦》真实的艺术魅力。《红楼梦魇》是对俞平伯文学考证路向的承继,因其更加地贴近《红楼梦》,所以显得多姿多彩。当然,这种"贴近"究竟多大程度上印证了曹雪芹创作时的真实想法,却难以证实。因为"看不懂"的缘故,学者对《红楼梦魇》的批评并不多,其中周汝昌的批评最具个性。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分子题材小说是石杰整个小说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些作品涉及婚外恋。这种婚外恋现象的起因、形式和结果蕴含着知识分子群体的特殊性。他们既受到现代生活观念和现实的影响,有着追求身心幸福的内在冲动;行动上又游移退却,摇摆不定,表现出道德的卑下以及与传统观念之间的根深蒂固的联系。作者以含蓄而简约的艺术手法,形象地展示了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揭示了知识分子人格的残缺,体现出一种文学本来就应拥有的认识价值和批判功能。  相似文献   

19.
李晓风 《南都学坛》2007,27(2):79-81
从《三国志》、《晋书》、《世说新语》等典籍中,可以发现陆机入洛之后,面对的是大多数北方士人的冷淡、歧视,只有张华、潘尼、冯文罴几个北方士人与之关系密切,他们之间的赠答诗和交游的情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陆机与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正是陆机能在西晋社会站稳脚跟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