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认清一部文学作品的地位与价值,可靠的方法之一是选定某一参照物,通过全面而细致的分析比较,确定其在文学发展纵横座标系中的位置。对于《聊斋志异》来说,“三言”、“二拍”可以充当这一参照物。尽管它们分属于文言短篇小说与白话短篇小说两个不同的系统,但若从中国古代短篇小说这样一个大的领域着眼,便很难将它  相似文献   

2.
冯梦龙编撰的“三言”是古代通俗白话短篇小说的杰作 ,但不能简单地将它们划入俗文学的范围 ,归入文化小传统。相反 ,“三言”较多地体现了儒家正统思想 ,与处于自发状态的说话艺术和宋元话本小说有较大差别。它们在思想内涵、文学形式、审美趣味上都发生了变化。“三言”是白话短篇小说雅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主体自识(自身意识与自身认识)问题是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标志性内涵。近代之前对“自识”的关注和讨论可以被称作“前史”,这首先是因为“自识”作为理论始于笛卡尔。就前笛卡尔的整个古代哲学而言,“自身”、“自我”以及“自识”并不是一个明见的论题。虽然在那时已经有了“心智”和“灵魂”的概念,但它们与“自然”和“物理”并不处在一种对峙的状态中。因此虽然近代意义上的个体自我意识在笛卡尔之前已呼之欲出,但仍处在没有苏醒的朦胧状态。无论是古代还是后古代的哲学,它们都还行进在朝向主体反思和自身认识的途中  相似文献   

4.
近代汉语比拟助词“也似”、“似”的来源 ,有人说是受外民族语言影响而产生的。实际上对极有近代汉语特色的陕北方言比拟助词及古代文献的分析、比较 ,就可看出它们是汉语土生土长的成分 ,而不是外来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九章算术》与近代数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重要的科学著作,无论从“科学”还是从“技术”的角度着眼,都不能认其为“经验总结”、“非科学著作”。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它在数学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也应是中国古代数学未能发展成近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极辉煌灿烂 ,但却不能产生出近代科学。从文化史的角度看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以及封建文化专制的束缚 ,是阻碍中国古代科技向近代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古代臣民政治文化如何向近代公民的政治文化转型 ,是中国近代政治思维的难点。谭嗣同的《仁学》试图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 ,建构“废君主 ,倡民主 ,变不平等为平等”的近代公民政治文化 ,故而他在融通中与西、古代与近代的政治文化过程中表现出了双重“误读”。但这种“误读”有历史的合理性 ,它成为连接两种类型政治文化的通道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女学发展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观念,在此影响之下,中国古代的女子教育历来不受重视,女子的教育仅限于家庭而已。只是到了近代,女子才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对象,中国女学才逐步发展起来,目前关于近代女子教育的专论甚少,本文拟对其产生和发展作一探讨。 中国近代女学的发展过程笔者认为基本上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白话小说的源头可上溯至宋元话本,但长期以来,它们都以单篇形式流传,直至明代,才有文人收集整理,加工出版,出现了《清平山堂话本》、《熊龙峰刊小说四种》等选本.冯梦龙的“三言”集白话短篇小说之大成,不仅对宋元话本进行编订、修改,而且对民间艺人编写的拟话本,也予以增删、润色,此外,还自己创作拟话本.由于冯梦龙的创造性劳动,“三言”在思想、艺术方面都达到以往短篇小说所未能达到的高度.它为话本小说确立了某种审美范式,对中国古代小说产生了深远影  相似文献   

10.
《三梦记》的结构在短篇小说发展史上具有突出特点。该文通过一个核心叙事理念将无意义关联的三个叙事断片缀于一体的空间性结构模式,在早期短篇小说结构中极为少见。它的形成,与源于“天人合一”观念的“礼以三为成”的文化传统有潜在关系;又是对古代著作分门纂集体例的移植;并与先秦以来赋体的基本模式有关。后来的唐宋小说对此模式有一定的承袭与变化。  相似文献   

11.
在郁达夫小说《沉沦》中,"他"展示了小说核心内涵,"他"最令人关注,也最让人争议。"他"性格诡异,忧郁和孤愤是"他"性格中的两个基本要素。"他"的性格生成严重的"自我拒绝"和"性格障碍"。"他"性格的稳定性和差异性、复杂性和主导性、表层性和深层性,呈现出"他"性格丰富多样性,展现了"他"性格的魅力。《沉沦》拓展了中国现代小说表现领域,首开"另类小说"之风,影响和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2.
林纾短篇小说的艺术创新,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清末停滞凝固的小说艺术模式,为当时的文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他是近代较早有意识地借鉴西方小说艺术的作家,大大拓宽了爱情小说的艺术领域.其独具特色的"技击小说"为后世的武侠小说提供了可贵的艺术经验.他的小说尽管存在着一些缺陷,但部分作品堪称文言小说的精品.  相似文献   

13.
端木蕻良是东北作家群中的重要一员。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科尔沁旗草原》这部史诗性的长篇巨著中,而且也体现在他流亡关内时所创作的短篇小说中。在短篇小说中,他对民族斗争进行了热烈的歌颂,对都市小资产阶级知识者给予了深刻的揭示,对自我身份的复杂性进行了真切的剖析,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受融入创作中,为我们提供了一批优秀的作品,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4.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堪称一绝,在叙事上独具特色。与其他现实主义作家不同,莫泊桑喜欢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他笔下的叙述者"我"并非都是全知全能,大部分叙述者权利有限。更为独特的是,他在这类作品中首创的叙述分层的手法,使得人物成一种对话关系。他对叙述者权利的限制使得作品意义留有空白。叙述语调的中立要求读者积极参与作品意义的建构,这极大增强了短篇小说的可读性,也使他的作品带有现代主义的气息。  相似文献   

15.
东方蝃蝀的短篇小说集《绅士淑女图》是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海派文学的重要收获。小说写出了现代都市生活中中国传统家庭式微的命运及人们的情感百态;现代都市女性在日益崩溃的男性中心社会里物欲和性欲的自由;以及在这种“上下文”中对于现代都市生活已深具审美超越和批判意识的“都市少年”在新与旧、传统与现代之间选择的“两难”境地。小说堪称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海派文学优雅文风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6.
师陀的《果园城记》以一种悖论式的情感方式透视中国民族的社会文化性格 ,将以“果园城”为代表的小城世界的思考引向历史的纵深 ,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对记忆中果园城的眷恋与对现实中的果园城最终的弃诀正是现代知识分子对乡土中国复杂情感的真实流露 ,而这种情感的流露作家常常是借用对时间这一潜在的小说主人公的处理来表现的  相似文献   

17.
短篇小说的创作自清末民初开始复苏,此时期几乎所有的事物都表现出了既现代、又保守的过渡性特征,短篇小说也不例外。说它现代,是在形式上开始借鉴西方;说它保守,则是其现代化的步伐迈得还不够彻底,尤其在精神内涵上,它还与传统母体藕断丝连,甚至貌"离"神"合"。但不管怎么说,清末民初现代短篇小说创作已经起步,并且其创作上的经验和努力,已经为"五四"短篇小说的发展和迅速繁荣铺设了一个宽广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老舍对中国现代文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对市民生活、市民性格的艺术表现 ,对老舍的研究多以他的长篇小说和戏剧为主。而在老舍短篇小说中也塑造了多种多样的小市民形象 ,他们构成了老舍作品中“市民阶层”独特的人物画廊 ,从而大大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学作品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9.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革命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1949年至1966之间的十七年小说通过大量的想象,以政治教育为目的,以革命叙事、成长叙事的结构方式,建构着现代民族国家,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