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尚福林 《决策探索》2014,(10):14-15
创新是金融发展的不竭动力,但在历史上金融发展往往沿着"危机—管制—金融抑制—放松管制—过度创新—新的危机"的路径演进。要跳出这样的循环,必须把握好金融创新、金融效率和金融稳定的平衡,不断完善金融监管理念和监管规则,提高监管有效性,通过强化金融监管的制度建设,为金融创新提供更好的环境和土壤,确保金融创新朝着更有效、更有序、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导致了全球经济的衰退,由此国内外涌现出大量关于次贷危机的研究,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影子银行是此次危机的罪魁祸首,其过高的杠杆率累积风险和监管的缺位是此次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我国银行监管如何有效发挥监管效能,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当前我国银行监管当局的首要课题。新加坡在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金融管理局(MAS)形成了一套高效的银行监管制度。在我国银行业加速开放的今天,研究新加坡的银行监管经验无疑可为我国目前的银行监管体制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美国金融市场不稳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监管的缺失。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政府监管再次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尤其是对于目前在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为何像金融这类自然垄断行业缺乏政府监管就容易引发危机,值得深思。同样,对于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民航运输业,在放松管制、推进市场化的过程中,如何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至今仍是各国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2007年年底爆发的美国金融次贷危机,无论是规模还是冲击力,都可谓是对美国乃至全世界金融领域的一次沉重打击,至今仍然影响着美国经济。本文主要是在金融次贷危机对于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启示下,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进行分析与思考,提出促进我国商业银行更加健康稳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融的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发展,也使危机的传导更为迅速,范围更为广泛。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对全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给金融监管提供了深刻的教育,同时又是对当今国际金融监管法制和国际金融秩序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影子银行的飞速发展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高度的繁荣,但其高杠杆操作以及自身的脆弱性都使影子银行成为引发危机的因素。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影子银行的现状,同时提出我国应该循序渐进地推动金融创新,并对影子银行进行科学的监管。  相似文献   

8.
随着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次贷危机在美国正式爆发,目前已演变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直接诱因是近年利率上调、房地产萎缩引起的,究其深层次原因是经济进入周期性下降,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工具放大风险,监管部门监管不当累积的结果。次贷危机的爆发给美国甚至全世界经济都带来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次贷危机爆发给我国住房金融起到了警示的作用,让我们思考美国资本市场型住房金融制度,一个如此完善的制度仍产生了危机,那么我国相对落后的住房金融制度应当如何改变现状,得以改革和完善。本文从两国住房金融制度分析着手,加以次贷危机的启示,探讨分析改革完善我国住房金融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首先爆发的金融海啸已波及全球,成为一场严重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有人预言,这场危机的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将大大超过上个世纪_二三十年代世界范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场危机也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了一些影响.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大家认识到金融体系给一国经济带来的巨大风险,也提高了各界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健经营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存款保险制度在维持金融稳定和保护存款人利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最为核心的问题是存款保险费率的确定.文章在Merton模型框架下将监管惩罚和监管宽容同时引入存款保险定价模型,并探究了存款保险价格和银行风险偏好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银行的存款保险费率和银行资产储蓄比呈现负相关关系.当监管惩罚力度加大时,银行的风险偏好降低,存款保险费率会也降低,这说明惩罚措施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研究还发现,监管宽容程度越高,银行的风险偏好也越高,进而存款保险价格越高.存款保险费率测算结果表明:相比较而言,"次贷危机"和"股灾"对城市银行的存款保险费率影响最大,对股份制银行的存款保险费率影响有限,而对国有银行存款保险费率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影子银行一词逐渐被所有人熟知,有人认为它是经济发展的隐患要果断制止,有人认为这是金融创新的必然产物要合理引导。目前对于影子银行的应对措施还不够成熟,还需要深入研究实践。本文通过对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作用机制和潜在风险的阐述最终提出了关于影子银行的监管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全球都在加速开展市场一体化,经济由于当下金融的影响而飞速的运行。可是,市场一体化的展开,促使银行在运行的过程中产生了极大的营运危机,使其造成了传染反映,危害到了整个经济的发展模式,由此体现出合理的监管在金融业当中尤为重要。本文以银行信用风险、资本监管与银行资产的风险控制为基本点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内住宅价格的非理性上升,社会上关于“房地产泡沫”的争论愈演愈烈。而美国次级债危机的爆发及其对全球经济体产生的广泛影响更加重了人们对“泡沫”破裂的恐惧。因此,研究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对银行的健康发展、对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以及对居民理性购买该金融产品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引入极值理论模型,依次测算我国上市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自身极端风险概率、极端风险网络关联度以及金融系统整体极端风险网络关联度.2017年金融强监管周期开启后,证券、信托、保险三类机构自身极端风险概率均有所降低;三类机构的极端风险网络关联度也均降低,但仍需要进一步监管;金融系统整体极端风险网络关联度亦明显下降.面板回归结果显示,金融强监管政策显著降低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极端风险网络关联度;影子银行规模比重对极端风险网络关联度呈U型影响,最优规模比重约为0.35,部分机构需进一步降低影子银行规模比重,监管层需要注意监管边界,维持影子银行业务适度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引入极值理论模型,依次测算我国上市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自身极端风险概率、极端风险网络关联度以及金融系统整体极端风险网络关联度.2017年金融强监管周期开启后,证券、信托、保险三类机构自身极端风险概率均有所降低;三类机构的极端风险网络关联度也均降低,但仍需要进一步监管;金融系统整体极端风险网络关联度亦明显下降.面板回归结果显示,金融强监管政策显著降低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极端风险网络关联度;影子银行规模比重对极端风险网络关联度呈U型影响,最优规模比重约为0.35,部分机构需进一步降低影子银行规模比重,监管层需要注意监管边界,维持影子银行业务适度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黄静  任强 《管理科学文摘》2009,(35):294-295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至今已有两年的时间,但其所造成的损失和产生的影响我们至今仍能切身感受到。这次危机,一方面透视出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不力,另一方面也暴露了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本身存在的致命缺陷。面对百年不遇的严峻挑战,美国政府开始着手规划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蓝图,并提出了针对金融市场监管的原则问题、主体问题、权限问题等较为详尽的构想。本文将以危机的演变过程为起点,从美国政府监管方面来对此次次贷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8.
危机、监管与发展是近20 ̄30年来世界各国经济的主旋律:银行危机此起彼伏,以防范危机为初衷的监管措施却在松与紧之间徘徊,而危机与监管对于银行业乃至整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则更为繁杂。现有的文献大多割裂地对待这3个问题,尽管分析细致深入,却拥有不同的目标和前提,因此往往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令政策制定者莫衷一是。本文选择银行监管作为问题的切入点,将银行发展作为衡量监管综合绩效的最终指标,采用世界银行2004年调查报告的最新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了12项银行监管指标,利用工具变量(IV)法和广义矩(GMM)估计对传统OLS模型进行了改进,从而验证监管措施的效应,以此对最优银行监管方案进行初步探讨。在跨国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还考察了中国银行监管的现状,并且通过在基本计量模型中引入交叉项的方式,检验了中国在资本充足率不高、非官方监管控制不健全的条件下,能够采用的监管方案,以此为中国银监会成立后的银行监管改革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这给我国的金融机构敲响了警钟,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资产泡沫的产生和堆积,加强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管,避免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实质损害,对于我国的金融机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银行危机是金融脆弱性的表现之一,信息经济学认为金融脆弱性的根源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对银行而言,脆弱性主要源于信贷市场。对于银行危机的分析对于我国正处在市场开放进程中的金融业而言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