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水权是产权理论渗透到水资源领域的产物。水权与传统物权存在诸多共性,同时又存在差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水权越来越表现出物权化的特征。水权物权化对水市场交易制度具有重要作用。本丈主要在分析水权的物权性质。的角度、论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水资源短缺,利用效率低且社会需水量不断上涨的形势下,水权交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水价作为水权交易的核心,却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水权价格的确定难以统一规范。水权交易存在不可避免的外部性以及政策存在失灵,决定了水权价格的确定单纯地依靠市场机制或者依靠政府干预都是行不通的。本文在分析影响水权价格的因素以及水权价格的构成部分的基础上,对我国水权价格规范运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水权制度是推动水资源市场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重要基础,我国已有水权制度体系基于北方干旱地区实践建立,对南方丰水流域问题的关注度和针对性不足。本文聚焦我国南方地区的大江大河和典型流域水权制度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基于对南方流域水权制度建设综合调查的若干发现,提出南方流域水权制度建设应重塑关于水情、区情和用水趋势的三点认识、确立用水需求和过程管理一个核心、理顺四组水权矛盾关系,紧扣分水、用水、管水三大环节,开展流域综合调查、环境质量评价、初始水权配置、区域水权试点、涉水设施提升和其他制度保障等六项举措,为促进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权交易与政府创新--以东阳义乌水权交易案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生在浙江省东阳义乌之间的水权交易案属于全国首例并引发争议而具有经典意义。本文在界定了水资源的物品属性和产权属性的基础上,构建了水权交易函数,并假设水权制度改革就是要实现由包括外部收益和外部成本在内的水权交易函数向只包括内部收益和内部成本的水权交易函数的转变。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政府间水权交易是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收益的理性选择”“,产权模糊前提下的水权交易离不开政府推动”的结论。通过规范分析论证了中国水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多层次水权交易制度”的结论。最后得出水权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市场机制、政府机制和社会机制分工协作的制度结构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依据灌区水资源运用的实际情况和农业水权制度的内涵、类型和配置机制等特征,分析了灌区农业水权制度现状以及水权残缺的主要原因,从明晰农业水权、构建分权决策的水权结构、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在遵循现状的基础上配置水权和科学界定政府角色等方面提出了建立灌区水权制度应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中 《管理科学文摘》2011,(35):158-158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人均拥有水量很少。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很好地解决了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立水权交易政府规制体系,完善水权市场交易制度,可以为我们解决水权市场纠纷提供一些思路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水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学关于公有资源及产权理论的基础上,对水资源问题及水权制度的建立进行思考与分析,并提出我国未来水权制度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权的分配一般具有竞争性。在竞争性水权制度下,水权的分配主要有6种模式,即人口分配模式、面积分配模式、产值分配模式、混合分配模式、现状分配模式和市场分配模式。黄河的水资源可根据其用途大致地划分为生态用水、基本需求用水、多样化需求用水和机动用水,对不同的用水需求应该采用不同的水权分配模式。生态用水:预留(不预分配);基本需求用水:人口分配模式;多样化需求用水:混合分配模式;机动用水:市场分配模式。对于水权分配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冲突和缺陷,可以采用政府调控、民主协商和水权转让的机制进行协调和弥补。要对机动用水进行市场化分配,就要构建水权市场。黄河水权市场应该由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构成。其中,一级市场主要由水权批售(授)和拍卖市场构成,所进行的是水资源的所有者(国家或水资源管理部门如黄河水利委员会)和用水业户之间的初次水权交易;二级水权市场主要由水权转让市场构成,所进行的是用水户和用水户之间的二次水权交易。为了确保水权市场的正常运转,还要加强对水权市场的监管,具体的监管内容至少应包括如下3个方面:水权交易主体的监管、水权交易数量的监管、水权交易价格的监管。  相似文献   

9.
我国水权经历了一个由禁止买卖到允许转让的过程,在国家政策法规的引导下,各地应当逐步完善水权初始分配制度和水权市场制度,积极探索水权转让的途径,对我国水权法律制度的完善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两部制水价制度所发挥的作用,对实行两部制水价制度的必要性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水利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推进水价改革、供水经营体制改革和吸引投资者兴办供水工程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1.
《领导文萃》2007,(12):F0004-F0004
金鸡拦河闸建于1965年10月,是一座集防讯、抗旱,供水、灌溉、航运等的大(1)型水利枢纽工程。建闸四十多年来,多年平均向下游九个县(市、区)400多万人民群众的生活、工农业生产供水10亿多立方米.为泉州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不可替代的水资源支撑和保障.发挥了巨大的工程效益相社会效益.是泉州人民的“生命闸”。  相似文献   

12.
农民用水协会是参与式灌溉管理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用水协会组建的组织单位、协会的合理规模、协会供水成本核算和用水协会的水权是农民用水协会组建与运行管理的关键问题。文中提出了以灌区管理单位为依托的组织单位;利用效益费用分析,提出了协会合理规模的确定方法;明确了协会供水成本中折旧、维修和工资等要素的计算方法;提出了用水协会水权的概念,分析了其特征。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水权交易及其制度变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水权交易从理论变为现实,特别是成为富有绩效的制度安排,必须有效安排政府管制,更要激发广大用户的投资热情。用户资本性投资的有效实现,是评价中国水权交易及政府管制制度绩效的决定性函数。  相似文献   

14.
赵红领 《决策探索》2009,(16):76-76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从事生产不可缺少的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类对水的需要臼益增长。目前,全国许多城市由于缺水已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此,做好水资源的开源和节流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供水企业如何运用技术和管理的手段,控制管网漏损,提高供水效率,降低供水企业的给水成本,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努力降低供水管网的漏损,以达到水资源节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徐铭 《经营与管理》2014,(1):124-126
目前,我国工业用水的需求与供给矛盾十分突出,用水定额管理制度仍无法有效解决工业用水问题,总量控制政策势在必行。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积极开展水权交易试点要求,因此,研究我国工业水权交易制度的意义重大。本文从工业用水的递增性、用水效率差异性和边际节水成本的差异性角度,探讨我国实施工业水权交易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阐述了水文资料是水文工作者不畏艰险,辛勤劳动的智慧结晶,水文资料在防治水旱灾害、国民经济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并就水文资料档案管理工作从归档、保管、服务利用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水务一体化管理,即在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对辖区范围内防洪、水源、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用等涉水行政事务的统一管理。水务一体化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一龙管水、依法治水"的体制,统一配置地表与地下、城市与农村、本地与调入水资源,整合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及回用,统筹城乡涉水事务管理,从而实行区域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优化配置,强化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工作,保障城乡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与水环境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省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加快推  相似文献   

18.
<正>权力本身没有味儿,是用权者让权力染了味、变了味、走了味。掌权者一心为公、全心为民,权力的味道就是高雅的、文明的,权力就荡漾着清新味、芳香味;掌权者一心谋私、全心为己,权力的味道就是低俗的、野蛮的,权力就充斥着铜臭味、腥臊味。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贪权、恋权、迷权,拥权无束,用权任性,揽权无  相似文献   

19.
李钰 《管理科学文摘》2009,(34):270-271
原水污染、水处理工艺陈旧、城市管网老化及二次供水污染等问题致使自来水出厂水、管网水和龙头水均难以完全达标。水质与居民生活品质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随着《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颁布实施,改善城市供水水质已经成为政府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雷林 《经营管理者》2013,(9X):387-38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益,就必须在节水灌溉上下功夫,本文简单分析了陕西省水灌溉的现状,针对现状,提出了节水灌溉的几点措施:平整土地,设计合理的沟、畦尺寸;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加大水源工程建设,提高灌区供水保证率;统一管理灌区水资源,充分发挥井渠双灌优势;科学灌溉及推进灌区水价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