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企业中建立精细化管理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要发展、要提高,就必须打造以精细化管理为理念,有效地进行企业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标准体系,实践精细化管理、完善精细化管理,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人所在企业的子公司去年新建成了一个盘柜厂,这之前也已运行两年了.主要是生产、装配自动化控制盘柜设备,大部分产品为非标产品,也就是没有国标和行标,在没有建标的情况下的生产和管理是按原来多年生产养成的老习惯和一些零散制定的规程来作业和管理的,虽然也能生产出用户接受的产品,但是产品的质量很不稳定,产品的样式、规格等许多方面存在多多少少的差异,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实现流程化和标准化作业.我们下决心建立本单位产品的标准化体系,即本企业标准.以完善企业的标准化体系,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提升产品质量.今年初建立了这些产品的本企业标准,并已正式运行,收效显著.本人想通过〈标准化〉课程的学习,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建标过程,谈一谈在企业标建立标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国内外企业保密标准化工作发展的情况,以现行的保密制度为基础,研究设计了现代国有大型企业保密制度标准体系拓扑,分析了体系的架构和衍生方式,各构成要素及其彼此间的物理与逻辑关系,着重分析了各种制度在标准体系中的分布,为国有大型企业后续开展保密标准化管理制度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支撑。  相似文献   

4.
企业如何向管理要效益?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如何深挖潜力提高自身的效益?都是高层管理人员面临的课题。 在《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GB/T13017)中,工业企业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传统工业企业:企业产品(服务)标准化。建立了以产品标准为核心的企业标准体系,该体系的目标主要是消灭无标生产。这类企业仅关注结果。  相似文献   

5.
马静 《经营管理者》2013,(21):230-230
标准与标准化是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与改变管理模式的有效手段。我国中小型企业逾千万户,小部分在实施标准与标准化过程中受益匪浅,但大多数都面临从标准和标准化中获益的障碍。本文剖析了中小型企业在实施标准和开展标准化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就如何让标准更贴近我国中小型企业的需求作了一一阐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这种挑战有来自国内、国外,也有来自企业本身。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给企业的综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推行企业标准化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惟一途径。通过推行企业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科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不断提高企业的设计开发能力和产品质量,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本文主要从企业标化的认识、实施两大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现代企业都必须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改革,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为此,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规范化,提高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以帮助企业防范市场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笔者在本文中针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研究,以期让现代企业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建设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伴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施工企业市场竞争程度愈加激烈。与此同时,国际先进的管理标准体系在国内掀起了认证热潮,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也纷纷加入先进管理标准体系的认证的行列中。然而,企业管理实践过程中却陷入了认证管理体系与企业内部管理体系脱节的困境,同时,标准化作为企业提升管理能力以及保持与世界先进标准同步发展的手段之一,被国家以及企业所重视。在此背景之下,本文分析企业QEOHS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强调施工企业QEOHS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标准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基本手段,是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必然要求。加强标准化建设,是现代企业集约高效发展的基本规律,更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企业应以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活动为载体,建立标准体系,坚持系统推进和全员参与的工作思路,通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法,将企业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管理经验和实践成果进行总结、固化和凝炼,形成标准,并不断深化标准的有效运行、实施监督与持续改进,使其融入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10.
刘吟 《经营管理者》2013,(30):157-157
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国有企业纷纷推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其体系的认证是证明企业组织职业健康的标准,同时也意味着企业满足安全管理要求。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体系标准化,是继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化和质量保证体系之后又一个世界范围的管理标准化提案。现在,很多国际现代化联营公司都在推行这一体系,本文针对在国企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下如何创建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的方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10,(3):14-15
案例背景 技术标准战略是我国为应对加入WTO挑战于2001年提出的“人才、专利、标准”三大战略之一。旨在提高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争取在国际上有更多话语权。2006年,国家《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期间标准化工作的任务和目标。目前。我国标准制定已开始由政府为主导的计划经济模式向以市场为主导、协会企业等各方参与为主体的模式转变.已形成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个层次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标准化对民爆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结合贵州久联民爆器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管理体系整合过程中充分利用标准化取得的成效,对标准体系建设在民爆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描述,同时对推进标准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姚丙斐 《经营管理者》2013,(16):176+172-176
安全标准是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规范。2006年6月27日,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标志着安全标准工作开始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笔者根据近几年推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践经验和反思,总结出了实施企业WSS的六大关键环节和基本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4.
《领导决策信息》2010,(40):14-15
案例背景 3月下旬,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通过一年半时间(2010年6月至2011年11月),逐步形成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共同组成的四级旅游标准项目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5.
卢宏宇  余晓 《中国管理科学》2021,29(12):215-226
高水平的标准化能力能够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引领产业升级。尽管标准具有知识和技术的双重属性,但是企业的知识转化和技术能力是否影响标准化能力的提升还有待验证。研究基于知识创造理论与吸收能力理论,构建了知识转化、技术能力和企业标准化能力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234家企业数据,并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内部知识转化有利于企业标准应用能力和标准管理能力的提升,外部知识转化有利于企业标准应用能力和标准产出能力的提升,技术能力在内部知识转化和标准产出能力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技术能力在内部知识转化和标准应用能力、外部知识转化与标准应用能力、标准产出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为根本着力点,分析军队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对标准化工作的需求,在阐明装备保障信息化标准体系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装备保障信息化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7.
物业管理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是无形产品。随着业主对物业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管理及服务的标准化问题已成为企业和业共同主关注的焦点。本文对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制订企业标准的必要性、制订标准时应遵循的原则、如何实现企业的标准化过程、以及制订标准时应注意的有关事项、和制订标准的具体步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企业标准化建设在企业科学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地位,邹县发电厂以多年的标准化管理实践经验,在标准化管理方面探索出了"五环四化"标准化管控模式,即:"全面梳理、分类汇总,对照清理、查漏补缺,明确职责、优化流程,修订完善、整改提升,检查评价、奖优罚劣"五个实施环节和"管理制度化、制度标准化、标准流程化、流程数字化"四化。现已构建形成了"体系完整、结构清晰、内容明确、协同一致、高效适用"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企业精益化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9.
笔者通过本单位质量和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感到各管理体系在诸多之处有重复和类似的要求,如果按照体系要求逐一建立,则在操作中会产生麻烦,而各管理体系都是不同领域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各有特点,不能相互取代,但可以优势互补,促成体系的融合,此外若能统一在一个企业标准体系之下,则能大大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安全问题是任何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忽略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我国对于企业生产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文章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以及在安全管理中的运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