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 在女性文学研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十七年”似乎没有女性文学,至少从主体意识到创作实际都未能显示出鲜明的女性文学特征,作为女性文学创作队伍的女作家群也没有形成……。的确,“十七年”没有象“五四”以后和新时期那样形成女性文学的高潮。但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女性小说创作及其批评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的重要文学现象,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批女性作家和以卫慧、棉棉为代表的生于70年代的一批女性作家,在西方女性主义和女性文学的影响下,高举性别旗帜,用独特的女性话语描写女性心理与生活体验,在文本中凸显女性意识,对传统男性中心文学进行解构和颠覆。从“私语小说”到“身体书写”,90年代新生代女性小说具有不可质疑的文化反抗的积极意义,但也包含着致命的偏狭。  相似文献   

3.
从写作中空间符码的角度探讨女性文学在90年代末期以后发生变化的表现、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可以发现从“房间”经验写作到“酒吧”和“街道”经验写作,女性文学的姿态由封闭自足走向开放交流,现实生活的风景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小说中,性别话语与性别关系的构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扩展、深化和激活女性文学的同时,也使其面临媚俗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私人生活》《上海宝贝》和《万物花开》三部女性小说分别以“房间”“酒吧”和“乡野”作为个性化的场景设置,显示出20世纪90代以来中国女性文学从策略性地凸显女性自我体验到开放性地展现男女两性交流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分析中国文学所以对神祗女性在“五四”前后分别称“神女”与“女神”的原因切入,条分缕析论述了中国与古希腊神话中所表现的女性意识的许多差异,并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指出中、西女性意识早在上古甚至远古就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妇女一直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在文学里,从《诗经》到《红楼梦》,女性总是以弱者,以悲剧形象出现,更不用说女性文学的存在。班昭虽有满腹经纶,李清照固然才华横溢,但她们仍是受封建思想束缚的女性,没有真正意识到女人自身的价值。“五四”运动后,中国文坛风云变幻,一代女作家群崛起,女性文学有了很大发展,作为女性文学重要特征的女性意识也得到空前张扬,所以客观上要求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这一发展脉络予以梳理。 游友基教授的专著《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审美论》,是他十几年潜心钻研女性文学的结晶。这部书从独特的审美视角切人女性文学,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审美历程、审美价值、审美形态三方面分析女性文学。每一方面,作者都用大量严密的论据论证自己提出的不同见解,表现了对女性文学研究深厚的功底。  相似文献   

7.
女人与“家”──论当代女性文学的漂流身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中一直贯串着明显的传统因素──“家”的情结。女性文学中的“家”的情结既包含着传统文人士大夫的“家”的概念以及当代知识分子对精神家园的渴望,更指示着女性主义发展中的一种困境倾向和挫折感。然而,回家之不可能,使女性文学在世纪末更突出其漂流的身份。因此,不必过高估计女性文学的成就,而应注意其“男性的女性主义”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纵观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历程,由女性小说的先锋性特质所带来的变化与革新是文学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动力。三十多年间,女性小说的先锋性经历了从初现到凸显,再到张扬,直至消解的历史嬗变过程,在对传统美学秩序的叛逆与超越中,建构起女性独立的话语空间和文体模式,实现了自觉自信的女性文化;女性小说批评中"遮蔽"与"敞开"的碰撞,显示出创作与批评之间的不平衡发展,为女性小说研究提出新的课题;创作主体自身先锋与传统的矛盾统一,又预示着女作家的反抗之舞同时也是镣铐之舞。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比较的方法从诗歌创作的数量、选材、形象和表现内容等几个方面 ,对李白、苏轼的女性诗之差异进行了颇有说服力的辨析。认为造成李白、苏轼女性诗明显差异的原因除一般认为的文学自身的原因外 ,还有个人原因、社会原因。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二者分别对应着“民间口头话语”和“文人文本话语” ,分属“下层文化”(民俗文化 )和“上层文化”(正统文化 )。从苏李女性诗的差异还可以洞察唐宋女性观以及由此引起的女性生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五四"女性文学中的性爱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性爱意识的现代觉醒是“五四”女性主体性觉醒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向父母争取性爱权利,到审视男性世界、辨析性爱标准;从坚守禁欲的爱情观,到建立灵肉相统一的性爱观念,“五四”女性文学在发展中逐渐培养出健全的女性性爱意识。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贾平凹20世纪90年代的主要作品,指出贾平凹的文学创作代表着中国文学欲望发展从世俗欲望向肉身欲望转移的发展之路,在无尽的欲望狂欢下,贾平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个文人的使命,生命沉思与欲望跃动相互纠结成为贾平凹20世纪90年代小说创作的重要方面,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文学是人学”的角度梳理当代文学50年的发展,认为当代文学所表现的人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政治性(神性)的人;真善美的人;非理性的假丑恶的人;日常生存中的俗人;感性欲望中沉浮的人。与此相应,当代文学的审美风尚也依次发生了这样的嬗变:政治伦理美学、人性论美学、审丑的现代主义美学、生存论美学、感性美学。当代文学审美风尚的变化是与对人的认识的变化差不多同步进行的。对人的认识的更新,是新的审美表现方式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神话中的美狄亚原型在五四时期传入中国,这一原型有着欲望与复仇两大特点,其衍生出的人物群也广泛地流布于新文学作品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狄亚原型的嬗变和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联系从未中断过,因为欲望代表着女性自身的觉醒,而复仇是女性面对男权文化压抑时所唯一能采取的手段。只要这种现状没有改变,美狄亚原型将始终会在我们的文学中借尸还魂。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发展轨迹,以对女性生存状况和生命经验的书写,赢得了文坛的"半壁江山",成为无法忽略的"亮点"和"热点".诸多文本在对女性意识探寻、表达的过程中,释放着女性解放的能量.不容忽视的是,这种释放的表达,也存在着一定的瑕疵与缺憾.追问女性意识表达的趋势,探究女性文学的得失,对女性文学创作乃至女性真正的解放,有着本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嫦娥原型所蕴涵的文化精神,表征了女性对于生命自由的追求,对人与自然、人与人有机和谐关系的渴望,昭示着未来女性的成长之路:当代文学女性不仅回归了女神的文化精神,生命力得到了张扬,主体性得到了确认,并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将走向和谐共荣的文化生存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16.
在图书馆的藏书中,中文期刊占有很大比重,其中中文文学期刊又占据期刊榜首。探究其发展规律,为到馆的读者更好服务有着很深的意义。中文文学期刊在动乱结束后,曾迎来繁荣发展的大时代,满足了当时人们对其的渴望,中文文学期刊在当时为数不多的大众文化产品的中占有相当的地位。而今社会是信息产业的多样化,数字化,视觉化的多元时代,中文文学期刊受到不小冲击,为了寻求出路,必须走出低谷。从自身改变中寻求新的发展.探求发展变化中的规律,这些发展主要表现在多元化的包装,文学期刊与影视互动。为影视作品提供创作蓝本等等.为中文文学期刊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林语堂的小说把女性的地位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其创作模式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受到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和西方主流文化的影响;其次,西式的教育和所处的位置使林语堂美化着古老中国的一切,包括一些糟粕;最后,作为一个男性作家,林语堂难以摆脱男权文化的影响,在创作中不自觉地歧视女性.可以说林语堂的女性观是一种不正确的女性观,他笔下的女性是被男人欲望化的女性.  相似文献   

18.
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的背景(女权主义运动)及其理论成果对中国女性意识的崛起和女性文学的发展有着或深或浅的影响作用。通过梳理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的兴起和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指出这种影响作用是相互的,它不仅对促进中国文学创作的发展、审美价值观念的更新和批评话语的重建,乃至中国的妇女解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世界范围内的女性主义文论的成熟和进一步发展,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和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以文艺为中心的大众文化中 ,现代中国妇女的形象外观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历史变化过程。激进时代的性别压抑体现为大规模的男女混装实践 ,男女性别差异消失在阶级对立之中。当今的商业化潮流使男女性别差异凸显 ,妇女形象成为男性欲望化了的对象 ,带有明显的性歧视色彩。在妇女形象外观嬗变的背后 ,居于主流地位的男权话语起着明显的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中国社会由以政治为中心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新型的社会关系应运而生。处于这一大背景下的中国女性文学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90年代,女性小说呈现出世俗化与个人化倾向,其中世俗化写作以池莉、张欣为代表,主要表现为世俗关怀,而个人化的写作则以林白和陈染为代表,主要是通过躯体显示女性的独特欲望和个人化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