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3年前一场翻天覆地的社会大变革,让凉山彝族人民"一步跨千年",直接从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今天的凉山,又再次经历着一个快速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通过两次社会大变革,凉山彝族社会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凉山彝族人的主  相似文献   

2.
在彝族地区推行社区矫正,离不开传统法文化等本土社会资源的影响。彝族传统法文化包含彝族习惯法、家支血缘制度和毕摩文化等内容,社区矫正理念与彝族传统道德价值观和家支群体意识存在一定的交融性。如果能充分挖掘传统法文化中的合理内核,将有助于提高矫正效果,为彝族地区的犯罪矫正提供多元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朱文旭 《中国民族》2007,(10):42-42
彝族社会中对社会生态平衡观念方面的传统思想,主要体现在彝文文献和社会传统家庭教育中。有些禁食某些野生动物的习俗已形成禁忌,千百年来人们自觉遵守这些习俗。禁食某些野生动物大致分析起来有多方面的历史原因:一是与禁忌有关,二是与野生动物有关,三是与保持自然界生态平衡观念有关。彝族文献《勒俄特依》、《玛牧特依》、《尔比尔吉》中,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首部大型彝族文化总集《彝族毕摩经典译注》于近日完成编译工作,正式印刷出版90卷。它标志着《彝族毕摩经典译注》从零散到集成,从翻译不规范到规范,从质量参差不齐到精品,是彝族文化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毕摩"是彝语音译,即"念诗诵经的长者",是彝族传统社会的知识阶层和仪式活动家,彝族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拟通过对凉山彝族传统舞蹈基本文化背景研究入手,通过对现有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的方式,并综合运用舞蹈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基础理论知识,辩证分析彝族传统舞蹈文化审美意蕴和文化内涵,并借此探究对于彝族舞蹈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法律保护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民间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它的消亡也就意味着特定民族的消亡。在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日渐衰微。要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必须依法开展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要抓紧建立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普查机制,重点保护与传承机制,文化生态保护机制;尽快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以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法律文化传统既包括历代王朝对民族地区的法律调控及政策、民族政权制定的法律规范、无文字民族的习惯法等静态内容,又涵盖少数民族法律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与现代化等动态内容,是源于过去、融合现在、影响未来的民族文化基因。在三次民族大融合背景下,少数民族主动继受和吸纳中原法律文化的思想、制度和经验,并结合本民族特点作出变通与创新,为中华法系注入了活力。当下少数民族正逐渐由前现代的熟人社会走向现代的法治社会,少数民族法律文化传统现代化不可避免。考察少数民族法律文化传统的起源与流变,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新常态背景下,以传统文化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成为一个重大课题。社会治理中的道德建设,需要文化软实力。本文以社会治理为视角,探究彝族尔比文化中遵纪守法与廉洁奉公、文明礼貌与诚实守信、团结和谐与勤俭致富的价值观念,对彝区社会规范、道德教育和维护生态具有现实意义,对提倡、维护、建构彝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起到积极作用。深入挖掘和阐发尔比文化的时代价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古为今用,引入尔比文化精髓参与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其教化作用,以及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积极作用。发挥尔比文化的现实价值,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有效地为彝区社会治理服务。  相似文献   

9.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它的消亡也就意味着特定民族的消亡.在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日渐衰微;要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必须依法开展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要建立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普查机制、重点保护与传承机制、文化生态保护机制;尽快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以便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10.
巫达 《民族学刊》2012,3(6):1-7,96
由于三星堆的许多文化现象(如巴蜀图语)一时不能被很好地解读,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目光转向与三星堆在地域空间上更为接近的西南彝族文化,试图从彝文来探寻三星堆文化里的"巴蜀图语"之谜。对彝族文化与三星堆文化关系的研究,应从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文字学等学科的视角,通过古彝语构拟、探寻古彝文符号及周边族群的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的关联等途径来进行,并组建一支学科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积极争取科研资助,以使"古彝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研究"走上国际学术舞台。  相似文献   

11.
叶江玲 《民族学刊》2022,13(11):126-133, 155
凉山彝族传统民歌的文本存在形式是多样的,依据口头诗学理论,可以分为口头文本、源于口头的书面文本、以传统为导向的文本、以表演为导向的文本四大类。口头性是彝族传统民歌最突出的特点,也是其生命力所在,没有了口头,就没有了民歌。有些民歌被吸纳到彝族毕摩经籍文献中,并在仪式中进行演述,构成了源于口头的书面文本。“以传统为导向的书面文本”更多的是作为文献资料存在,而非回归传统。“以表演为导向的文本”是将民歌演唱与游戏、舞蹈、戏剧、小品等表演内容相结合,民歌为表演服务,这些不同的表演单元共同构成了统一的“融文本”。  相似文献   

12.
彝族的餐饮文化及礼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红  杜莉  张菁 《中国民族》2010,(11):52-55
地处川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境内有180多万彝族人口,散居在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的大小凉山,是彝族文化形态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这里物产丰饶,植被茂盛,山川雄奇,美不胜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都十分优越,自古便是民族迁徙走廊的要冲,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千百年来,凉山彝族文化已经形成了一道独具地域文化特征的彝族文化风景线,倍受国内外瞩目,其中凉山彝族的漆器工艺更是独树一帜、别具魅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法律人类学角度,任何一种法律都植根于一种文化,彝族聚居区的社区矫正离不开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在彝族乡土社会,民间权威的本土力量对社区矫正的影响和干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何既能实现刑罚的惩罚功能,又能实现行刑社会化的矫正功能,应以有利于当地社会秩序的和谐为基本价值目标。彝族传统家支文化呈现的群体性、伦理性、权威性、包容性和延续性等特征与社区矫正的矫正理念和非监禁理念存在一定程度的契合基础。如果能积极利用家支力量对个体行为进行矫正与改造,将促使社区矫正的运行更适合"本土化"的发展实际。  相似文献   

14.
维吾尔族生态文化传统与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吾尔族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不同的生态环境,因此亦形成饮食、服饰、绿洲、天文、历法、医药等各种独特的生态文化传统.从维吾尔族保护水、动物、珍惜土地等方面的优良生态环境传统为出发,重点研究维吾尔族生态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彝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民族,拥有悠长丰富的历史与文化,每年农历十一月,是彝族人民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彝族新年。面对着现代社会的洗礼和冲刷,源远流长的彝族年文化正在发生变异。探析彝族年的文化内涵及保护价值,对探寻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那坡彝族开路经》是广西那坡彝族宗教典籍的一种,是一部反映彝族古代社会生活的史诗。《开路经》在历史进程中将那坡彝族自强不息、团结友善、乐观向上的精神特质全面吸纳,又以庄谐统一的故事性内容,文白相生的表现手法和音乐性的展演形式实践着对百姓艺术性的引导和教化,在审美化的宗教文学氛围里,《开路经》实现了慰藉亡灵、教化世人、凝聚族群等文化功能,诠释着那坡彝族追求乐生的美学品质。  相似文献   

17.
姚平  李戬 《民族论坛》2012,(6):110-112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瑰宝。彝族传统家支文化伦理道德思想曾在彝族社会发展过程中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论述彝族传统伦理道德思想,辨清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并学会摒弃其消极因素,发扬其积极因素,对在当今社会制度变迁的下彝族社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餐饮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餐饮空间环境对人们的消费欲望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餐厅空间设计过程中应该要进行创新.文化是影响餐厅设计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一些地域文化比较明显的地区,更应该要加强对当地文化的应用,从而使餐厅设计更有民族特色,可以对消费者产生更大的吸引力.本文对彝族本土文化在餐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餐厅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9.
李雪章 《民族论坛》2012,(6):107-109
昭通在彝族及彝族文化发展、形成的过程中,起到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也是彝族及彝族文化发展、形成的核心地区。作为彝族文化的发祥地,昭通的彝族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特征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又与其他地方彝族的文化有一定联系与共同点。  相似文献   

20.
刘涛  王燕 《民族学刊》2020,11(6):127-132, 180-18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剖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地域文化生态之间的共生关系,进而探索其相应的保护策略。研究认为,少数民族地区施行的易地扶贫搬迁、发展旅游业、打造体育产业等经济发展措施,在极大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打破了其传统体育项目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平衡,使得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丧失了原生动力,甚至违背其创建与传承的初衷,造成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现实困境。同时,由于少数民族对乡土具有忠实情感,使得文化生态环境虽然遭受社会变迁的毁损,但民族内心的意志却未曾磨灭,因而文化生态环境依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修复和优化,主要是通过对原生体育文化活动场域进行搬迁或复制;理清传承与传播关系,建构双重性发展途径;扶持原生态小众项目,兼顾产业化驱动效率等举措对其文化生态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