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施土家女儿城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市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演传承基地,也是武陵地区城市娱乐消费中心和旅游集散地。该景区集土家民俗文化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和传承、创业孵化园区管理、恩施玉露茶制作技艺传承保护等于一体,入驻商家1000余户,带动就业创业上万人。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民歌中,恩施土家族民歌是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整个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中之重,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因此,加强恩施土家族民歌传承和保护,可以赋予民族强有力的文化生命力,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进而绽放出恩施土家族民歌的艺术魅力。本文主要针对恩施土家族民歌传承和保护调查展开深入研究,希望为相关行业人士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3.
恩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在全球化背景下,恩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和发展面临严重威胁。文章对恩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蕴含的和谐价值进行了理论分析,结合恩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表现探讨了其蕴含的科学与艺术价值、历史与文化价值、精神价值、时代价值和科学发展价值,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民俗是密不可分的,恩施地区土家族聚居村廖家坦村有不少表示婚恋习俗的语汇,如"女儿会、哭嫁、茶食"等等,这些语汇反映了当地曾经"以歌为媒"的婚恋传统和哭嫁的特殊婚俗。"换亲、开脸"等语词的消失又反映了当地土家族婚恋习俗的现代变迁。  相似文献   

5.
丧葬颜色的使用反映出不同的社会分类法则,其中颜色所代表的象征含义也有所不同。丧葬礼仪中红白黑颜色的使用,受到了五行文化、统治者喜好以及巫术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长阳县资丘镇的土家族人在丧葬礼仪中不仅使用黑白色,也使用大红色——红色是"喜丧"和"做生斋"的必备色彩。实际上,在当前中国的语境中,红色的含义更多是积极的,白色与黑色具有正反双重含义。  相似文献   

6.
舒彩前 《民族论坛》2012,(16):87-88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藏有一面额头雕刻有红色五角星的傩堂戏面具,该面具制作于"文革"时期,是土家族众多傩堂戏面具中的一面——"先锋小姐"。通过这面深深打有时代烙印和政治色彩的五角星傩堂戏面具,我们可以看出各种政治思潮对民族民间文化发展所带来的多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2008年8月,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举办的"中国故事"文化展示活动中,一些造型各异、功用不一的傩面具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而这些傩面具大多出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有对姐妹花,民歌唱得人人夸,耄耋之年带徒弟,一代一代往下传。这对土家族的姐妹花,姐姐王桂姐,现已81岁高龄,妹妹王月姐也有73岁了,两姐妹歌喉奔放优美,高腔山歌"雁将班"更是绝活。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因凤凰飞临的传说而得名,清乾隆元年(1736年)“改土归流”建县,总人口33.44万,国土面积1342平方公里,下辖8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84个村,12个社区。来凤县是全国第一个土家族自治县,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原生态摆手舞之乡。自2016年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来凤县倾力打造以摆手舞、南剧为代表的“一县一品”,全面拓展以张富清先进事迹“一馆三点”为中心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提升公共文化供给能力,为来凤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色彩系统拥有独立、完整的骨架与脉络,其基础结构由正色和间色组成,正色是系统的主体,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五正色”,即青、赤、黄、白、黑。然而,自古中国就五色视觉属性的审美品论较少,多作为维护秩序、巩固主张、表达意愿的工具使用,具有强烈的政治、伦理及文化目的性。中国色彩观念的背后由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支撑,溯其源,究其意,透过五色文化解析中国色彩观念,为把握中国传统色彩运用之基本。  相似文献   

11.
方园 《民族论坛》2008,(7):60-61
土家织锦是土家族保留最完整的一种原始纺织工艺品。土家族相对偏僻的居住环境,使其较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织锦纹样也因此一直保留着浓厚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其纹饰j简洁大方、色彩瑰丽,制作繁复而精细。本文拟分析土家织锦图像造型和其纹样构成特点,剖析其在特定工艺条件下形成的抽象构成与强烈的装饰风格,以及它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省委书记、省长在恩施———湖北省民族地区工作会议侧记文/王平(土家族)摄影/张保平(土家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正确地运用已经积累起来的成功经验,解决现实问题。同时,还要努力实践,大胆探索,不断创造新的经验。在这方面,湖南、湖北等地的做法很好。他...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恩施市以高分入围"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踏马飞燕"的标志将落户恩施。2009年,恩施旅游成为全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增长极。恩施市"三张名片"之一的恩施大峡  相似文献   

14.
清江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它发源于重庆万州与湖北利川交界处,流经恩施、建始、巴东、长阳等地的土家族苗族聚居区,“水色清明广大,人见其清澄,故名清江”。素有“八百里清江”之美称,它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土家族苗族儿女,又称为土家族苗族儿女的“母亲河”。而作为中国江河漂流的一朵奇葩,清江闯滩以其独特的集民俗风情与惊险刺  相似文献   

15.
嫁妆又称"妆奁"、"添箱",是女子出嫁时娘家为其准备的带到丈夫家去的生活用品,其中以家具尤为突出。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土家族先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婚俗中的嫁妆——家具更是琳琅满目,地域性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是租国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民族,长期以来,居住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湖北恩施专区的来凤、鹤峰、咸丰、利川、宣恩等县境内。湘鄂西山区是土家族、苗族和汉族等民族杂居的地区。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结成了亲密的战斗友谊。在历史上土家族和苗、汉等族人民一起参加反对  相似文献   

17.
正"木底竹身三重天,单凭善转立世间。借得童叟勤鞭策,唱彻山乡日月偏。"古诗所说的就是在湖北省恩施州流传甚广的土家族民间体育、娱乐项目——地鸽子。恩施有首童谣唱道:"杨柳青放风筝,杨柳活抽地鸽,杨柳死踢毽子。"每到夜幕降临,恩施州城的硒都广场、风雨桥头,随处可见前来锻炼、休闲的居民。十多个人轮流抽打一个形似陀螺的物体,并不时发出呜呜的鸣叫声,引得不少人看稀奇。这像陀螺的东西就是"地鸽子"。恩施地鸽子用竹木结合制成,因主体部分为竹筒,其上雕有风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鄂西南,东接荆楚,西联川渝,南通湘粤,北控三峡,居住着以土家族、苗族为主体的390多万各族人民,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作用、地位、认识的深化,开发历史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已成为恩施文化建设的重点。恩施文化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迁而形成、融合、演变,集汉文化、土家文化、苗族文化等于一体的地域文化。它既在不断地为适应和融入外部主流社会而努力,也不断地吸收、融合外来文化来促进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位于湖北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恩施土家族苗族治州巴东县,历史、文化资源富,巴楚文化、土苗文化、三峡化、红色文化、纤夫文化、廪君化、寇准文化等民族民间文化重久远、交相辉映。近年来,东县民族实验小学,利用当历史、文化优势,以传承多姿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为特色,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自豪感为核心,以提升学校化品位和办学水平为目标,该地特色民族民间文化融入各项教学实践活动中,对有利用学校教育传承和弘扬民文化做了有益尝试,"民族文进校园"活动获得湖北省民宗的肯定。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然而土家族的音乐发展及调式和曲式都将成为该民族在音乐界值得荣耀的事。本文仅结合湖北恩施土家族的音乐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在分析土家族的曲调高昂,旋律优美,其形态颇具特色,旋律、调式、调性、歌唱、歌词、衬词等都将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