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网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而不断蓬勃发展,其影响范围也日益增大。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红"的重要追随者与支持者,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向"网红"靠拢,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众多方面也受到"网红"的影响。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网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具有正反两面性,其积极影响表现在提升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促进教育方式的灵活性、助力教育载体的现代性、增加教育环境的多维性;消极作用体现在消解思政课育人话语效力、浊化思政课教育环境、弱化思政课教育效果三方面。应采取措施消除其消极影响,同时,要加强对正能量"网红"的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其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2.
人是在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价值旨趣构成文化的内在要素与人生诉求,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因而教育尤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文化为依托来展开。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及国际间文化交流强化,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心理与社会思潮日趋多样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此应具有清醒深入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自觉领悟教育工作的历史使命,深入挖掘并弘扬我国优秀文化资源,把握时代的文化精神,才能有效地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杨浩英 《南方论刊》2023,(9):100-101+105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源,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意蕴,充分发挥伟大建党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有效融入思政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激发青年学生投身民族复兴的奋进之力,培养青年学生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品格,厚植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民的赤诚情怀,对于深化新发展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发展,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4.
网红作为一种极具时代性的新兴文化现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双重影响.在网红现象的裹挟下,去中心性易引起教育主体的地位边缘化,泛娱乐性易致使教育客体的思想紊乱化,高交互性易引起传统介体的实效弱化,泛商业性易导致教育环体的境况复杂化.同时,网红现象也强化了教育者的主体素质、调动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增进了教育介体的时代感并增强了教育环境的互通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革新教育主体的育人理念与方式,增强教育客体的自我约束力,运用网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多方力量优化教育环境,以增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5.
曾杰  李应建  余家鹏 《南方论刊》2011,(2):75-76,71
红色文化资源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独特的价值,不断挖掘学院的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中国红色文化,探索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途径,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6.
学校仪式活动是社会活动大系统的一部分,社会文化的发展制约和影响着学校仪式的变化发展,同时学校仪式活动也产生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学校仪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之社会价值是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形式的学校仪式活动对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它是学校仪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在社会发展上的体现,包括社会政治价值、社会治理价值和社会延续价值,主要表现在再生产政治关系、维护社会秩序、连接历史记忆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薛珊珊  李斌 《理论界》2014,(1):53-55
我军先进军事文化是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历史实践中凝练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涵盖了我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手段、方法、模式等诸多方面,其所彰显的"以文化人"之功效,使其成为加强我军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文化手段和文化场域。当前,我军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建设面临着诸多考验,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加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禧祯 《学术研究》2007,2(8):120-123
在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常常出现教育的主、客体沟通困难的景况。这种困境产生的根源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之间、主客体之间对教育目标未能达到"意义共享",其主导话语往往被多元文化所解构。特别是青年文化对主导话语权威的挑战、对主导话语价值的消解和对主导话语教化方式的抗拒等问题更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并在此前提下积极寻求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性、价值性和政治性三者的统一.在文化软实力已成为综合国力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际背景之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促进文化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文化价值.其价值主要表现为文化选择与导向,文化传承与融合,文化整合与渗透,以及文化创新与竞争.其文化价值的实现途径主要包括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文化素养,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0.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文化环境体系构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举措。文化环境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域,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融通、思想相通、内容贯通,对各学段加强教育评价改革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文化环境体系构成要素多样、内部关系复杂、价值诉求多元等现实困境,构建科学有序规范的一体化管理机制,深刻把握“大思政课”的育人思维,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统筹多元价值诉求,成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文化环境体系构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从网络流行语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化时代传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剧烈的冲击与挑战,以网络流行语为窗口,观察当代青年的社会心理需求与语言喜好特点,是有针对性地提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性的重要路径与前提.分析近年的网络流行语发现,当代青年在调侃、戏谑等娱乐化表象背后实际传达了渴望宣泄情绪、获取娱乐快感、争取话语权、展现个性、寻求群体归属以及寻爱求暖等多面需求,网络流行语的创造和传播折射出当代青年对简洁性与快捷性、内涵性与可再造性、幽默性与解构性、现实性与通俗性的语言风格的喜爱.契合当代青年的时代特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与转型应注意调整话语格局、关照现实问题、吸收流行话语资源、转换话语表达方式,不断推进教育话语的理念创新、理论创新、内容创新与形式创新.  相似文献   

12.
青年思政教育话语更加侧重于对青年进行政治层面的教育和指导,从而真正构建起一套立体化的政治语符号系统。在新媒体环境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内容建设、话语语境、话语传播以及话语倾向上都存在很多问题,这在根本上阻碍了青年政治修养的提升。文章立足于媒体视域下青年思政教育的话语困境,深究其背后的成因,并对青年思政教育话语困境的化解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面临两种境遇,即在全球化话语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可以广泛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话语资源,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在全球化话语的冲击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滞后性导致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种出现失语、话语失效等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正视当前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作用,积极推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代性转换,积极汲取国外的话语理论和话语实践经验,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推进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在"万物互联"的"后机器学习"时代,人工智能以增强人类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能力的生命样态而存在,搭建起了主流意识形态直接起作用的媒体环境.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创新,必然要主动契合这一智慧生态语境的现实变化,全面剖析人工智能融入教育生态的合理性,理性研判拟人智慧融入日常生活场景和思想教育活动的时代意义与技术困境;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生态的智慧化发展趋势,充分观照人工智能生态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所体现的学理意味,科学重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场景、主体关系、传播层次与伦理关怀,确保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育人与"智慧育人"科学性和时代性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5.
全媒体时代,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需要教育者把握全媒体的信息传播规律,根据教育情景的特点和要求以及受教育者的需要和习惯,调适和改变原有的话语方式,用受教育者更愿意和更乐于接受的话语来表达和传递教育内容。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转换路径,一是要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队伍建设,增强话语主体的理论阐释水平、提升话语创新能力、转变话语表达方式,以此来应对全媒体时代去中心化带来的风险挑战;二是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质量、丰富话语创新形式,深入推进学术话语与大众话语的融合、主流话语与网络话语的协同、叙事话语与情感话语的互补,积极探索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既有统一意志又能凸显个性的叙事风格;三是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环境建设,通过营造良好的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发挥全媒体“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优势,完善话语监管机制等方式,着力破解语言环境和非语言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处理好现实环境和虚拟环境之间的矛盾,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转化效果,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思维深刻影响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演变。用户思维有效提升教育对象的主体性,社会化思维有效提升教育主客体的互动性,简约思维有效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大数据思维有效提升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跨界思维与平台思维增强教育的多样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主动适应互联网思维带来的深刻影响,主动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互联网思维实践路径,真正实现互联网思维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中心,科学利用社会化媒体开展教育活动,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立足新时代、迎接新挑战,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生动力,提升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7.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建构既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也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网络文化引领、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高地的必然举措.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建构,就要把握网络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现状,还要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生成机制,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特质,最终探索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张一  罗理章 《学术探索》2014,(3):147-152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具有政治表达、社会整合、情感培育等意识形态功能。大众文化冲淡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信仰、冲击着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威胁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削弱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大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借鉴和吸收大众文化的运作模式,使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世界、构建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平台、以人为本,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大众文化时代进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青年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根据当代中国青年特点和时代特征总结出的最新的理论成果。主要分为青年价值观、青年教育观、青年实践观、青年培养观等。基于习近平青年观丰富的理论内涵,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出发,围绕四个维度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操作实施路径,正确引导青年成长成才,实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