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哈萨克族历史上是一个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哈萨克族在长期与草原接触中创造了独特的草原文化。其文化中有很多相关生态环境的风俗习惯。通过这些风俗习惯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达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形成要保护与利用自然界,让自然界为己服务的朴素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2.
哈萨克族历史上是一个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哈萨克族在长期与草原接触中创造了独特的草原文化.其文化中有很多相关生态环境的风俗习惯.通过这些风俗习惯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达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形成要保护与利用自然界,让自然界为己服务的朴素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族是一个善良纯朴,富有历史特性和独特风俗的民族。哈萨克族自古游牧于辽阔无际的草原,长期的游牧生活和部落、氏族等群体组织的存在,逐渐形成了哈萨克族独特而富有意义的风俗习惯。“阿斯、洽依、托依”是哈萨克族语,具有汉语中的祭奠、茶典、庆典之意。祭奠阿斯是哈萨克族为悼念已故的祖父母、父母等亲人的纪念仪式。  相似文献   

4.
哈萨克族的生活环境和人文历史为史诗的产生和丰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其史诗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颇具特色。哈萨克英雄史诗除了在哈萨克族民间传承以外,还广泛流传于其他突厥语族的民族之中。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族创世神话内容丰富,艺术特色鲜明。本文对哈萨克族的传世神话《迦萨甘创世》和《神与灵魂》进行深层次的阐释,探讨了创世神话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及其对哈萨克哲学思想观念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新疆的土地上,有着这样一个民族,其在独特的地理条件下孕育出了璀璨的民间艺术工艺文化,那就是哈萨克的刺绣工艺。它细腻完整、和谐绚丽、复杂而又精致,它将自己民族的种种图腾与源于生活自然的美相结合,形成其独特的艺术文化。通过哈萨克族女人手中的一针一线代代传承,让这一朵艺术奇葩至今仍然盛开在艺术领域。本文从哈萨克刺绣的地理条件、特殊的针法、色彩搭配等几个方面分析哈萨克刺绣工艺。  相似文献   

7.
新疆昌吉玛纳斯县旱卡子滩乡的哈萨克族劳动舞蹈,有原生态代表性,已列入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审美特性独特.本文介绍了哈萨克族劳动舞蹈的形成和代表传承发源地,重点分析了劳动舞蹈的艺术特点和发展,为新疆哈萨克族劳动舞蹈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多种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新疆昌吉玛纳斯县旱卡子滩乡的哈萨克族劳动舞蹈,有原生态代表性,已列入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审美特性独特。本文介绍了哈萨克族劳动舞蹈的形成和代表传承发源地,重点分析了劳动舞蹈的艺术特点和发展,为新疆哈萨克族劳动舞蹈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多种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哈萨克族作为典型的草原游牧民族,其传统价值观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深受萨满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哈萨克族的传统价值观具体表现为强烈的民族团结意识、爱国主义精神、浓厚的法治意识、崇尚英雄主义和热情好客、相互救助等方面。通过对哈萨克族传统价值观的梳理和研究,深入了解哈萨克族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是在哈萨克族聚居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代哈萨克族图腾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近代哈萨克族图腾文化形成的社会基础,认为在图腾制度的影响下,近代哈萨克社会的贵族阶层形成了内婚制,平民阶层形成了外婚制.文中还分析了哈萨克民族的口号和印记,认为它们是图腾祖先的生命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延续和神圣图腾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在历史上,哈萨克族是由古代欧亚草原上众多部落和部族及其后裔经过长期错综复杂的交往和融合形成的。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哈萨克族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动,最终由一个独立的民族演变成为地跨中俄两国的跨境民族。关于哈萨克族成为跨境民族之后,伊斯兰教在新疆哈萨克族中的发展演变及"本土化"的探析,是近代哈萨克族宗教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哈萨克族是以游牧为主的草原民族,由许多的氏族、部落组成,各氏族、部落都有自己的系谱,对于哈萨克族系谱的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哈萨克族的历史发展。本文对哈萨克族系谱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情况进行概述,以求更好的开展哈萨克族系谱和历史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哈萨克族是世居我国西部边疆地区的古老民族,是西北古代少数民族乌孙、塞种、月氏、康居、阿兰等许多部落和部族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逐渐融合而形成的。俄罗斯历史学家阿·列夫申在《吉尔吉斯——哈萨克各部及各草原的叙述》中说,哈萨克是很早就有的古代部族之一,其族名也出现较早。哈萨克族是有1000多万人口的跨国民族,主要活动在地跨欧亚大陆的哈萨克草原上(杭爱山、阿勒泰山、塔尔巴哈台山、天山至乌拉尔山、额尔齐斯河、额敏河、伊犁河至耶底里河一带及加依克河流域。中国的哈萨克族约有120万,多与汉、回、维吾尔、蒙古等族  相似文献   

14.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共有五十六万八千余人,其中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分布于新疆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境内,其余的散居在新疆的昌吉回族自治州和木垒、巴里坤两哈萨克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全面论述了哈萨克族语言的历史发展及其特点,也谈到了哈萨克方言的划分及方言与部落、民俗的关系。文章最后介绍了历史上哈萨克族使用的文字及近年来在这方面考古学上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16.
以游牧为主的哈萨克族曾经有过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化,而且一直继续到现在,那就是哈萨克族部落的印记。印记产生于远古,形成于氏族、部落集团时期。印记是氏族部落的标志,是为了区别氏族部落而产生的,在古代游牧民族的社会生产生活以及政治、军事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凡看过电影《天山的红花》的读者,都对哈萨克民族留有深刻的印象。因为,在那部片子里,真实地再现了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和劳动……长期住毡房、经营畜牧业的哈萨克族人民素以擅长骑射和能歌善舞闻名于祖国大家庭之中。他们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和巴里坤哈萨克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汗国形成以前,即16世纪以来,卫拉特部的统治阶级和西邻的哈萨克汗国相互间的争斗见于诸史书,以前,1582年哈萨克的塔吾克勒汗(1583~1598年)进攻卫拉特,占领了塔什干、突厥斯坦。①17世纪前半期成为卫拉特统治者的绰罗斯家族之哈喇忽刺时期,其子巴图尔珲台吉(1634~1653年)在1616年与父分牧,置根据地于额尔齐斯河东岸,由此进攻北方的阿尔泰诸族、西方的哈萨克族、西南方的布鲁特族等。如1616年“访问卡尔梅克的俄国托米尔科·彼得罗夫使团说哈萨克玉兹和布鲁特玉兹服从卡尔梅克”;②1617年,萨瓦  相似文献   

19.
与中国同源的跨国民族如哈萨克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等在中亚不仅有其主权国家存在,并已成为其国的主体民族.在中亚五国中,哈萨克斯坦的面积最大、经济实力最强,哈萨克族人口最多,且中国新疆与其边界线最长.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与哈萨克斯坦境内哈萨克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为契机,探究中哈两国哈萨克族积极互动型的"和平跨居"模式,促进中哈两国边境稳定,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20.
哈萨克族游牧生产习俗的变迁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哈萨克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游牧生产为主的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产中,形成了一系列的生产习俗。然而,近20年来,哈萨克族传统的游牧生产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借助有关文献和调查材料,对哈萨克族游牧生产经营习俗,畜产品加工、流通习俗,草场使用习俗以及生产投入习俗的变迁及其变迁原因、结果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指出游牧生产习俗的变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对经济效益的提高、家庭收入的增长、经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扩大再生产具有重要影响。文章最后提出畜牧业产业化将进一步推动哈萨克族游牧生产习俗的变迁,使牧业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