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一个族群而言,有关族群历史的记忆对构建一个族群稳固的身份认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试图通过对中国穆斯林网站BBS社群的实证研究,梳理在网络空间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域中,网络穆斯林社群成员反复提及的历史记忆要素,构建的历史记忆影像及其与族群认同之间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2.
巫达 《民族学刊》2012,3(1):9-14,91
从社会人类学的视角对都市族群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和理论回顾,并对我国都市族群研究的可能性方向和研究方法进行探索,指出我国都市族群研究至少包括三个领域:(一)海(境)外华人在中国都市的族群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表述研究;(二)少数民族融入大都市之后的族群、文化与社会认同表述研究;(三)新移民进入都市之后的族群性地域认同研究。都市族群研究内容包括认同建构研究、文化表述研究、大都市人意识与身份的形成过程研究。在研究中应注意族群内心情感问题、族群形成过程问题、认同的理性选择问题和历史记忆在认同建构中的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和多族群的统一国家,族群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亦是其显著特点。以世居西北的少数民族——土族为个案,可从历史人类学的视野对历史脉络中的国家观与国家认同意识变迁进行研究和阐述,借以考察少数族群的历史记忆和国家认同观的建构历程,透视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民族关系的现实和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多民族文化形成过程中,族群记忆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在实现了对族群文化价值传承的同时,也凝聚起少数民族共同体共同力量,进而形成对民族共同体的情感和忠诚。而在其中,国家始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国家在对民族地区的治理当中,试图通过控制和重构历史记忆来引导少数民族成员实现对国家的认同。其中,少数民族的民族教育是重要的柔性途径,国家在对少数民族的族群权利保障是重要的硬性途径,它们共同为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提供了坚实基础,实现了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基础上认同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推动多民族国家建设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地方博物馆对促进多民族地方历史、族群认同乃至建构“多元一体格局”现代多民族国家的理念和实践是意义非凡的。地方博物馆借助“器物展览”对地方历史进行重新书写过程中,其表述往往面对双重的矛盾张力而不可自拔,或受限于现代民族国家的话语,或囿于华夏传统大国叙事的桎梏。南宁博物馆在“国家历史—地方族群历史”整体框架下凸出邕江地方记忆和家园遗产,重塑地方史与建构多民族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6.
在整理相关文献并对泰国帕尧府清坎县傣泐历史记忆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清坎傣泐如何从西双版纳迁徙到泰北,他们如何记忆历史以及如何从这种历史记忆中找到其身份认同的。从中人们可清楚地看出西双版纳是清坎傣泐历史记忆的基础,清坎傣泐通过历史的重构展现了其族群及国家的双重认同,这一认同在当下、在内部,而不是在历史、在外部。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社会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中,“认同”(identity)研究成了近几十年来最“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认同理论”在很短的时间内广泛地为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所借鉴和应用,批评理论也不例外。民族文学作为族群认同的一个文化栽体,为族群的自我认同提供了基础,诸如归属感、表达记忆的文本和认同共同的祖先等等。瑶族创世古歌《密洛陀》,包含有“一个族群的自我认同的多要素”,它同时对布努瑶族群、族群历史、族群认同和族群边界进行了建构和解释,并将族群、族群历史、族群认同和族群边界聚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断强化着族群中族民的认同和归属意识。  相似文献   

8.
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鉴安东尼.史密斯的族群—象征主义理论,分别从神话、仪式两方面论述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的关系以及族群认同的变动,认为族群认同既是情感—象征的,也是工具—政治—经济的,我们应该看到它们之间的关联以及利益、竞争的分配和规则。  相似文献   

9.
新疆塔城柯尔克孜社会内部信仰藏传佛教和信仰伊斯兰教的成员之间虽然存在因宗教实践差异形成的界限,但经过双方成员持续接触、博弈、协商,民族内部成员跨越了不同宗教信仰,实现了社会整合与民族认同,当然,也并不是说这条界限便可消失,它仍然在某些方面结构双方成员的关系。研究发现,若将族群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其界限的维持作为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进行考察,可能会为研究族群认同与社会整合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有学者认为,由于“族群”是由血统、遗传决定的,不能自由地选择,而"文化"是可以选择与改变的,因而,族群的自我认同与族属的客观标示之间往往存在着某些层面上的矛盾与冲突。本文试图以苗人居住相对集中的广西融水县红水乡为例,讨论虽然人们在认同现有族属的同时,也在追溯其久远历史记忆中祖先的渊源。但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境遇下,族群认同感往往是随着社会生存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的边界往往具有可变性,而不是不能自由选择的。因此,族群主观认同与客观标示是可以兼容并包的。  相似文献   

11.
对红色记忆的沁润与刻写是在共同体成员内部建立情感链接、固基集体认同的内在需要。作为内蕴政治心理叙事的集体映像,红色记忆是符号记忆、情节记忆和价值记忆共同作用的结果。红色记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相互渗透、有机耦合,红色记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条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是红色记忆建构的目标旨归。新时代以红色记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唤醒符号记忆、沟通情节记忆、内化价值记忆三重维度着手,以此更好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12.
跨界民族的历史记忆是其民族集体认同的记忆形式,表现为族群群体对祖先的历史的追忆以及其社会建构行为,本身具有的集体性、变动性、差异性和承继性的特点.研究发现,跨界民族的保守性历史记忆对族际关系甚至国家间关系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积极引导历史记忆有助于跨界民族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王平 《回族研究》2013,(1):102-109
泉州回族文化遗产是泉州回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为适应其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以及与闽南汉族的互动中不断再创造的结果。它是泉州回族起源、文化变迁与融合、社会适应与发展、族群认同变化与重构、民族文化心理形成、变化和延续的历史记忆,是泉州回族社会历史发展与文化特性的象征与表达。  相似文献   

14.
黄词 《民族论坛》2012,(4):44-47
本文通过对湖北鹤峰三家台蒙古村的历史记忆——"清明会"这一节日的分析,阐明三家台蒙古族的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以瑶族和汉族的盘瓠神话以及瑶族的"还盘王愿"祭祀仪式为例,借用人类学神话-仪式理论,对历史记忆中的"事实/虚构"进行分析.试图证明社会历史记忆作为族群的一种策略性选择,与族群认同和在特殊情境下的生存关系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事实"与"虚构"本身都构成了社会历史不可或缺的元素和要件.  相似文献   

16.
族群认同的血缘性重建--以海村京族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949年以来海村京族人族群意识的变化进行了考察。认为,客观文化特征的不断消退,族际交流与族群互动的日益频繁,族群认同上功利性取向的不断增加以及“法定”的民族属性对京族认同的冲击,使海村京族人的族群认同面临表述上的危机。为了应对这种危机,海村京族人不得不重新利用血缘关系的不可替代性来重新构建其族群认同,并以此为基础复兴京族传统文化,强化族群成员的族群意识。  相似文献   

17.
以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地方信仰的历史结构与日常生活实践为田野对象,尤其关注其较为独特的可罕祭祀现象。由此考察一个黄土高原村落多族群、多历史、多信仰交织对话的动态过程,以及在特定社会情境中,这种独特的地方信仰结构如何折射出当地人对于黄土高原族群互动历史的集体记忆、地方叙事与主体认知的实践策略。张壁村个案的讨论将有助于促进黄土文明多元交融与文化认同议题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8.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谱系中,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自觉意识的体现,反映中华各民族集体记忆,在文化认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革命文化刻写了一个既有时间线又有整体性的集体记忆图景。集体记忆是文化认同的前提和源泉,文化认同是集体记忆的结果和升华。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耦合共生,具有相同主体、共同经历、共有精神家园、共同目标。据此,面对中华民族文化安全的隐忧,我们认为革命文化作为中华各民族的集体记忆其文化认同功能的实现路径包含身份确认、内容建构、现实实践、精神系统、形式载体、价值取向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运用马来西亚的事例强调了族群性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并强调了涉及不同族群的政治程序的重要意义.族群的形成涉及一系列的过程,这些过程使人们在一国家内意识到一个共同想象的社群.创制族群和国家认同的过程实际上构成了同一历史过程的重要部分.在一国家范畴内,不同的族群对国家认同有不同的憧憬,因此有必要将国家认同与族群性相关联思考.论述了马来人和华人的族群划分问题以及沙捞越土著人复杂的族群认同意识和族群形成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运用马来西亚的事例强调了族群性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并强调了涉及不同族群的政治程序的重要意义.族群的形成涉及到一系列的过程,这些过程使人们在一国家内意识到一个共同想象的社群.创制族群和国家认同的过程实际上构成了同一历史过程的重要部分.在一国家范畴内,不同的族群对国家认同有不同的憧憬,因此有必要将国家认同与族群性相关联思考.论述了马来人和华人的族群划分问题以及沙捞越土著人复杂的族群认同意识和族群形成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