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数民族经济是兰州经济建设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经济不仅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方便各族人民的生活,更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利于“和谐兰州”的构建。本文拟在对改革开放以来兰州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在“和谐兰州”构建中的作用,总结兰州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特点,并针对兰州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全省现有54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总人口219.9万,占全省总人口的8.69%。回族、藏族、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蒙古族、哈萨克族、撒拉族、土族、满族等10个少数民族世居甘肃。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是甘肃的独有民族。少数民族分布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甘肃民族地区主要包括2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39个民族乡。民族地区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3.
在长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积累了灿烂的文化。其中,拉面文化是最为普及的大众文化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兰州拉面"为代表的西北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开始走向全国。本文以北京和武汉的四家拉面馆为例,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常经验观察与问卷调查,深入研究了拉面从业群体的生存现状及其独有的民族文化特征,提出了保护性开发少数民族文化,要将文化挖掘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特色小吃的产业化发展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朱则  薛泽林  张劲松 《民族论坛》2013,(9X):100-104
在长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积累了灿烂的文化。其中,拉面文化是最为普及的大众文化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兰州拉面"为代表的西北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开始走向全国。本文以北京和武汉的四家拉面馆为例,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常经验观察与问卷调查,深入研究了拉面从业群体的生存现状及其独有的民族文化特征,提出了保护性开发少数民族文化,要将文化挖掘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特色小吃的产业化发展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后,大量来自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前往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经商,从而出现了规模化的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和迁移现象。根据珠三角四川、云南彝族务工人员,青海海东回族和撒拉族"拉面经济"从业人员、广西德保壮族务工人员的田野调查表明,传统"推拉力"移民理论和"理性经济人"概念难以对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模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深描,流动人员的民族类属也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拉面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特色餐饮内地化经营的典型案例,伴随着拉面经济的不断发展,是管理者对回族、撒拉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经营者服务管理的跟进问题。需要——尝试——积累的循环促进了流出地与流入地对接模式的成型,该模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土、藏等七种民族,共八十八万七千多人,其中回族三十三万三千多人,占总人口百分之三十七点四;汉族三十八万多人,占总人口百分之四十四点一九;东乡族十五万九千多人,占总人口百分之十七点一一;其他几个少数民族八千零五十四人,占总人口百分之九点九○。全州总面积一万三千平方公里,有耕  相似文献   

8.
以拉面经济为载体的发展模式成为西北一些地区的主要经济发展模式。广州化隆清真拉面经济发展背景、市场进入、经营以及拉面馆转让过程中都具有合约精神,正是合约的存在解释了化隆拉面经济在广州快速发展的原因。西北少数民族创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有赖于这种合约精神。  相似文献   

9.
城市中的民族关系在社会变迁中呈现出新的特点,表现出其特殊的复杂性,兰州作为西北重镇,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城市,研究兰州的城市民族关系,对于西北地区的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对于西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变迁中的兰州少数民族在居住格局、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族际通婚和宗教方面都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为此,我们对民族关系从法律法规、民族经济发展、流动人口管理、社区服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宗教等方面加以调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和分析了1990—2010年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以及壮族、回族、满族、维吾尔族、藏族和蒙古族这六个少数民族人口的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建立了以人口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制度法规和文化观念为核心的影响生育水平及其变化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第一,和全国人口、汉族人口相比,少数民族人口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存在差别,如早育率高、生育率峰值宽、生育率峰值后生育率下降平缓等;第二,少数民族人口内部存在异质性,上述六个少数民族的生育状况可分为维吾尔族—壮族(高于少数民族平均水平)、回族—藏族(少数民族平均水平附近)、蒙古族—满族(明显低于少数民族平均水平)三类;第三,人口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制度法规和文化观念等共同影响了少数民族人口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的现代化转变;第四,影响生育因素的差异和叠加效应造成了不同民族生育状况的表面一致性,但相似的生育水平或生育模式背后有不同的动力因素和作用机制。深入了解少数民族人口的生育状况及其不同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促进少数民族以及边疆地区的人口发展。  相似文献   

11.
简讯     
在国家民委关怀和民族文化宫大力支持下,兰州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兰州民族书画学会联合举办的“兰州少数民族书画作品汇报展览”于今年六月份,在首都正式展出了。这是兰州7万少数民族献给首都人民的一朵小花。兰州民族书画学会是群众性书画团体。它以团结各民族书画家,培养少数民族书画工作者,努力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少数民族服务为宗旨。现有来自10个民族的104名会员。这次汇报展出的是回、藏、土、浦、东乡、撒拉、朝鲜、锡伯等8个民族,62位作者的167  相似文献   

12.
回族穆斯林经济特点与西道堂经济发展模式敏生光回族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一个民族,回族穆斯林遍及全国各地,而以西北地区聚居比较集中。由于我国传统文化和伊斯兰教精神的长期儒染熏陶,使回族穆斯林的性格中特别表现出了坚毅顽强、吃苦耐劳...  相似文献   

13.
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坚实基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逐步缩小,乃至最后消除各民族间历史遗留下来的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状况,是社会主义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是民族工作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各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民政工作部门一定要提高对民族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市场营销学原理,从宏观环境、市场调查、产品组合、促销技巧等方面对近现代回族经济中的市场学思想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文章认为,对回族经济发展中市场学思想遗产加以整理与研究,不仅具有填补回族经济思想研究领域空白的理论意义,同时更具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可资借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涵义就是要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而从现今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出发,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进行研究的要求变得越来越迫切了.在民族地区发展的问题上,我国学者中有人指出:少数民族之所以能生存至今的基本原因是他们依靠自己民族的特点不断做出对自然条件加以利用的努力,而这种努力的途径又是多元的.探讨这种努力及其途径在现代化过程中如何保持或变化发展的,这应该成为我国民族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研究以上述观点作为基本命题,集中讨论回族经商及其民族经济的问题:它从文化角度分析回族与经商的关系并利用个案研究探讨一个具体边区的民族经济运作的现状、特点、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我们试图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来说明一个民族的发展有赖于其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值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不久,由安徽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承办的第十次全国回族史讨论会,于1997年9月23日一26日在海内外驰名的风景胜地——黄山市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共52人,包括全国1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部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闻机构的专家、学者、教学科研人员和民族、宗教、统战、伊协等部门的实际工作者。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回族经济史、回族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回族经济发展和国家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战略、回族经济与区域经济、回族经济发展趋势展望、回族经济发展如何迈向21世纪。安徽省人民政府对…  相似文献   

17.
李立 《民族论坛》2007,(12):5-7
<正>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共计有657.53万多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0.21%。民族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8%,下辖1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两个享受自治待遇县、99个民族乡。全省38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民族地区占20个;省定3100个特困村,民族地区占60个。可以说,湖南的贫困人口,大都集中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状况,直接关系到湖南全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湖南的民族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王蕾 《中国民族》2007,(9):46-47
在西北少数民族民歌中,有部分少数民族根据本民族的习惯和歌词内容,分为家曲和野曲两大类。这样的少数民族有东乡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裕固族等。在这些民族中,土族民歌的"家、野"相对而言比较完善、明显。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现有伊斯兰教、佛教(包括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种宗教。伊斯兰教在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中几乎为全民信仰;藏传佛教在藏族、蒙古族、裕固族、土族等少数民族中几乎为全民信仰;汉传佛教和道教主要为汉族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信仰者主要是汉族,有的少数民族中也有少数人信仰。截止1995年底,全省信教人数约为21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7%,其中信仰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的人数约为202万人,占全省信教总人口的96%。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中,回族仅次于壮族、满族,占第3位。回族人口分布广泛,其中大量散居在城镇的回族人民擅经商,喜做工,世代相传,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性,回族经济是中华民族经济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中国建立后,少数民族经济得到新生,城镇回族传统的个体经济也有了较大发展。但到50年代中后期,由于实行单一的发展国营经济的方针,个体经济的发展受到遏制。城镇回族个体经济一度消声匿迹,大量具有从事个体经济能力的城镇回族从业人员被迫改行或失业。这种状况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得到了根本改观,尤其是在党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方针指引下,城镇回族个体经济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