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广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与重点生态功能区高度重合,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又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因此,深入研究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机理、挑战与对策,对于广西充分发挥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助力乡村振兴大有裨益。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理可以总结为:执行负面清单—立足资源禀赋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筛选优势特色发展产业—构建生态经济模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然而,当前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面临着负面清单编制不科学、执行监督效果不佳、配套转移支付制度设计不合理等挑战,需要通过优化负面清单编制、强化负面清单执行监督、完善配套财政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广西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有效地缓解了部分人均财力偏低,财政运行矛盾十分突出的市县(区)财政困难.从2003年起,广西实施新的一轮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并力求通过进一步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欠发达的市县(区)政府行政能力均等化,解决地区间的财力差异.  相似文献   

3.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引起了国内外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极大关注,可复制的制度创新、服务业的扩大开放、功能拓展的深化推进与法制保障的完善等举措,势必对广西政府职能转变、经济发展思路、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桂沪合作的持续深化等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一系列深远影响。在分析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广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广西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主动适应国际贸易便利化、金融市场化新规则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完善会计核算的几点设想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的融合;构建新型的财政稽查监督机制,建立财政稽查、审计、资金绩效评估部门;继续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加快实行部门科学预算的进度;会计核算中心转变职能,加强支出监督管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各统管单位切实重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加强报账会计队伍建设;完善固定资产监控制度,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健全完善会计法规体系,明确财政监督对象和法律责任主体.  相似文献   

5.
本文受启发于湿地生态补偿标准依据确立要从湿地生态服务效益来确定的解读思路,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结合国内学者对我国民族地区湿地生态价值评估的45个文献案例分析,构建了基于湿地生态价值总量、GDP等指标的区域湿地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思路与估测模型。以2001—2018年统计数据为例,对我国民族8省区的湿地生态价值及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定量测算。结果表明:第一,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单位面积湿地生态价值量呈现由云贵高原地区向青藏高原地区、蒙新高原地区依次递减趋势;湿地生态价值总量呈现由青藏高原地区依次向蒙新高原地区、云贵高原地区依次递减趋势。第二,2001—2018年,广西、贵州、云南、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年平均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分别为84.55亿元、24.87亿元、58.39亿元、936.06亿元、810.81亿元、418.65亿元、553.60亿元、23.02亿元。第三,从经济基础、财政条件、制度建设看,青海、西藏有很大困难支付湿地生态补偿标准;新疆、内蒙古、宁夏有条件支付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广西、贵州、云南有很好条件支付湿地生态补偿标准,为建立以省区为单元的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6.
曹正城 《民族论坛》2006,(10):22-23
县级财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支农投入、支农方式、支农服务等方面对县级财政如何支持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杨亚波 《西藏研究》2012,136(6):114-120
公共文化服务体制建设是文化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内容。西藏林芝地区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对公共文化服务机制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制,应从参与主体、城乡均等化、资金保障、运行机制、最终责任等多个方面进行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财政收入管理、财政支出管理、财政转移支付等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自分税制以来,民族地区财政体制改革实践中也凸显一些问题。文章认为,政府应通过客观合理地划分税种、保障民族地区的财政自治权、完善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视并加大民族地区投资和补助力度等途径,优化民族地区的财政改革,摆脱财政困境,缩小与一般地区的财力差距,加速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必须承接传统、借鉴西方诚信文化和契约文明的精髓,实现诚信文化的现代转型,强化制度伦理建设,优化申张诚信、弘扬契约精神的法治环境,完善市场竞争和政府监控机制,实施全民诚信教育,打造诚信政府、营造全民讲诚信、重契约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独特的视野来研究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作者基于“人类社会十分重视用制度来解决重要而复杂的社会问题”这样一种认识,运用古今中外的许多实例,论证了中国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来解决民族问题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文章阐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性,并进而论述了它在中国的政治法律制度中所具有的地位,指出:这一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给中国的政治和法律制度以重要的影响。本文努力从民族区域自治与中国政治法律的内在逻辑联系中寻求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途径,提出应从完善制度和完善法制方面去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制度建设方面,提出了要建立财政、税收、资源开发,人才开发、援助等一系列具体制度;在法制方面提出了从立法、守法、执法到法制监督等方面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与广西民族团结进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广西是地处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 ,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原因 ,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 ,如不加快发展 ,势必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给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广西应抓住机遇 ,在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搞好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好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加强民族法制建设、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大力培养民族干部、为西部大开发创造良好的条件 ,用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相似文献   

12.
郑洲 《民族学刊》2012,3(1):34-43,93
以西藏自治区扶贫综合开发为研究视角,以扎囊县德吉新村村级公共服务为研究对象,在比较分析民主村村级公共服务的基础上,考察了政府通过扶贫综合开发进而在推动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制度创新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然后紧密结合西藏农牧区发展实际,客观分析了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在基础设施供给、基础教育供给、医疗卫生服务、村组织建设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学习和借鉴成都等地村级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推进西藏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完善西藏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创新西藏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需求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就业援助是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也是社会援助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就业援助制度的对象、责任主体、主要途径等方面探讨对大学毕业生弱势群体就业援助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救助范围的扩大,救助类型、方式、内容、力量、性质的转变,反映救助管理职能在实践中的不断优化。而人口有序流动、社会矛盾协调、社会治安防控、服务型政府建设、救助制度完善等因素是救助职能优化的内外动力源。为此,建立良好的救助文化、完善救助协作机制、提升救助队伍素质是打造立体救助模式,实现救助职能优化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边境贸易属于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国际贸易理论适用于边境贸易之外,边境贸易理论还包括地缘经济理论等有关理论。广西边境贸易既取得了较大成就,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广西边境贸易,应该加快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边境贸易物流设备系统建设,规范边境贸易口岸管理,完善税收政策,优化边境贸易管理。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总体框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建立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总体框架,其中包括了生态补偿的基本要素、管理机制和保障措施三个方面。民族地区生态补偿的基本要素有补偿主体、客体、标准、方式和途径等,它们是整个补偿体系的基础和核心;生态补偿的管理机制包括科学决策机制、综合协调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绩效评估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它们是生态补偿制度能够良好运行的基础;生态补偿的保障措施包括体制保障、政策保障、法制保障、财政保障和意识保障,它们是生态补偿方案能够顺利实施的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7.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对广西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是一次重大的经济社会变革。它有利于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从整体上带动和提升民族地区发展水平,振兴民族经济,巩固民族团结,保障边疆稳定,同时对广西民族关系的发展也有着巨大影响。要建立和谐民族关系,必须在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战略时要特别注重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教育,积极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营造民族团结氛围。  相似文献   

18.
胡亮  段雨 《回族研究》2024,(1):90-99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重大任务,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草原环境治理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构成要素。通过对S省H村的田野调查,引入“制度—生活”的分析框架,立足于制度与生活互动的研究视角,对H村破解草原治理难题的深层逻辑进行考察。研究表明,政府与牧民社会的有效互动激活了牧民参与草原环境治理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这是草原环境治理取得丰富成果的关键。具体而言,政府不断增强政策性资源供给,通过加大资金供给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利用宣传工具造势,建构出浓厚的草原环境治理氛围;村集体组织则承接和传递政府各类资源,采取重塑村社公共精神和重构地方性非正式规定等柔性治理手段,唤醒了牧民对村社集体的信任与认同,实现了村社共同体的再造。在上述草原环境治理实践中,制度主体与生活主体持续互动,促使牧民认识到保护草原生态的重要性,看到了解决草原环境问题的可能性。于是,牧民开始主动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节约资源的准则,因而完成了草原治理中“无动于衷”到“被迫参与”再到“生态自觉”的重大转变“。制度—生活”分析框架的引入,拓展了草原环境治理的研究视角,增进和深化了对草原环境...  相似文献   

19.
随着自贸区“升级版”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广西需要充分利用居于自贸区地理中心的区位比较优势,从“21世纪全球制造带”与“中国—东盟生产制造中心”的高度,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探索加工贸易产业与城镇化的协同发展机制;引导和鼓励企业投资东盟,增强广西资本在东盟的剩余索取权和要素资源整合能力;大力推进“中国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带动北部湾地区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门户,积极规划建设南宁北向至重庆、兰州、武汉等重要城市的便捷通道,切实形成南下北上的核心通道和我国中南西南地区开放型发展的战略支点,全力担当起国家新一轮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赋予广西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王旭辉  柴玲  包智明 《民族研究》2012,(4):17-25,107,108
我国民族社会工作发展的关键问题,一是扩展专业民族社会工作,二是强化民族社会工作的文化适应性;我国民族社会工作学科的整体路径,应在借鉴西方民族社会工作方法及经验基础之上、结合我国既有民族工作方法和制度框架而建立。基于上述,本文提出推进我国民族社会工作学科及实务发展的一种整体路径,即"边界跨越"和"文化敏感",并对"边界跨越"与"文化敏感"的实践策略、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