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伪统治时期,日本殖民者为了达到掠夺中国东北资源、维护战争机器运转、北部防御苏联等目的,大肆掠夺中国东北农村的劳动力资源,形成了一整套有利于掠夺劳工的劳动统制政策,并通过诱骗招募、抓捕、通过行政命令强制征集等手段,实现了对中国东北农村劳动力最大限度的征用和掠夺,日本的殖民统治给中国东北农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给东北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2.
东北沦陷时期日伪的劳工政策及其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侵略者在东北沦陷时期对东北的劳力资源所实行的野蛮掠夺政策是伴随日本侵华战争的战略部署和殖民统治的进展而变化的。在东北沦陷的初期、中期、后期 ,分别实行了限制华北劳工入境、积极诱骗华北劳工入境、“劳务新体制”即“国民皆劳”的劳工政策。劳工掠夺政策的实施给东北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3.
“不到东北,不知东北之富;不到东北,不知东北之危”.东北之富,早已为世人瞩目.她沃野千里,富藏满地.东北之危,危在哪里呢?我们认为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历史上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矿产资源的贪婪掠夺.本文试就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煤矿资源的掠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东亚劝业会社"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设立的殖民侵略机构,在日本对东北的移民侵略和土地掠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22年前,日本对东北掠夺的推手是满铁和东洋拓殖会社,掠夺土地数量已达10余万町步。"东亚劝业会社"成立后,日本把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业务统合起来,并以"国策会社"名义试图破局"土地商租权"问题。伪满洲国时期,该会社先是积极配合日本驻朝鲜总督府,在东北设立朝鲜人"安全农村"。后又追随关东军,在东北地区掠夺95.32万町步土地,作为日本武装移民的预留地。伪满中期"东亚劝业会社"解散后,其朝鲜人土地业务移交"满鲜拓殖会社",日本移民土地则转归"满洲拓殖会社"。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东三省 ,把东北变成了它独占的殖民地。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的残酷统治和经济掠夺 ,对华北移民的限制政策以及日人向东北的移民狂潮 ,使近代以来华北人民的“闯关东”活动被迫中断。此后 ,这一活动被纳入了日本侵略者的战争轨道 ,不能自由发展 ,其实质是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华北劳力的强制掠夺。  相似文献   

6.
李斌  王旭 《理论界》2004,23(6):335-336
勤劳奉公制度(又称勤劳奉仕制度),是伪满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奴役中国东北人民无偿出卖劳动力的一种所谓的义务出工制度,这是日本侵略者疯狂掠夺东北人力资源,强制东北人民出劳工的罪恶制度。  相似文献   

7.
王广军 《理论界》2009,(2):124-125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东北进行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税收始终是伪满洲国财政的核心收入.日本操纵伪满洲国对税制立法,根据侵略需要不断变更税种、税率,制定一系列抗税惩处条例,最大限度地掠夺东北人民的财富,以满足其侵略战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伪满时期 (1 93 2 - 1 945 ) ,日本帝国主义不仅从政治、军事和经济上对中国东北实行全面统治 ,而且对其占领下的中国东北采取“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式的破坏性殖民掠夺政策 ,致使东北的能源资源遭受到严重的洗劫和摧残。  相似文献   

9.
试论东北沦陷时期日本资本在东北的扩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资本垄断控制殖民地经济是帝国主义一贯采用的手段。 193 1——— 1945年东北沦陷时期 ,在东北的各外国资本输出中 ,首推日本资本。日本帝国主义通过不断地扩大对东北的资本输出 ,使其资本不仅在数量上占居绝对优势 ,并且垄断了一切重要经济部门 ,在东北社会总资本中居中心位置 ,控制着东北的经济命脉 ,对东北经济进行疯狂的掠夺。本文旨在通过对日本资本的分析来揭示其本质所在。一、日本资本大量涌入东北 ,垄断东北经济  中国东北远在 19世纪后半期就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原料市场和商品市场 ,因此 ,也就成为资本输出的一大市场。“九…  相似文献   

10.
满铁作为日本帝国主义推行殖民侵略政策的“国策会社”和经济侵华“大本营”,是日本侵占与掠夺我国东北煤铁资源的最庞大机构。在满铁的各种侵略事业中,煤铁业仅次于铁路交通运输业而居第二位。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煤铁资源,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进行的野蛮  相似文献   

11.
孙瑜 《北方论丛》2021,(3):185-194
清末民国时期,中国东北的中资造船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其中以旅顺船坞局和东北造船所为代表。同期,日本在日俄战争后,从沙俄手中接收了旅顺船坞局和大连造船厂。该时期东北还有一些小规模的日资造船厂。伪满建立后,日本迅速控制和吞并了整个东北的造船工业。该时期东北的造船厂主要有营口造船株式会社、丹东造船厂、大连船渠铁工株式会社、西森造船所等,上述船厂都为日资,它们为日本的侵略和扩张提供了大量物资。伪满时期日本对东北造船工业的掠夺主要是通过对东北船舶物资的侵占和日伪政府对造船工业工人的压榨与盘剥来实现的,它是中国东北造船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段黑暗时期。  相似文献   

12.
日本对东北沦陷时期的文艺统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北沦陷的十四年间,日本帝国主义除了实行政治独裁、军事镇压、经济掠夺之外,还在思想和文化方面进行了极为严酷的统治。他们采取的主要办法是: 一、设立专门机构控制文艺日本帝国主义深知文艺的宣传鼓动作用,所以它在侵占东北不久,就建立起控制文艺的一些机构,并逐步地加强对文艺的法西斯统治。  相似文献   

13.
1931年,军国主义的日本为摆脱经济困境,实现其称霸亚洲及世界的野心,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四个月的时间里,东北的大好河山便沦为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地。随即,日本把东北作为北上反苏、西侵蒙古、南下华北的大陆军事基地。与此同时,日本侵略者在我国东北推行了一系列反动措施。政治上,建立傀儡政权,掩盖殖民统治的实质;经济上,实行垄断和掠夺,使东北成为日本经济的附庸;  相似文献   

14.
"满铁"(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是"日俄战争"为日本献上的厚礼。同时,"满铁"的成立也为《满洲日日新闻》的创刊提供了土壤,更为该报赖以生存的环境注入了活力,为其长期的发展、存续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满铁"的建立标志着日本对东北实施文化渗透、殖民统治、经济掠夺的开始,它加快了东北殖民化的进程。作为"满铁"的机关报,《满洲日日新闻》将日本对东北的殖民主义方针在舆论宣传上推向了极致。  相似文献   

15.
伪满时期,日伪当局为保证日本国内的大米供应,以最大限度地掠夺东北的农产资源,在东北实行强制发展水稻生产的政策,从日本、朝鲜大规模向中国东北移民,制定和实施水稻增产计划,水田面积和水稻产量逐年增加,水稻耕种地带进一步扩大。然而,伪满时期东北的水稻发展是一种适应日本的殖民统治和战争需要的畸形发展。由于日伪当局对东北水稻生产实行"统制",推行"粮谷出荷"政策,所以在水稻生产迅速发展的同时,整个东北农业生产却处于萎缩状态。  相似文献   

16.
南满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日称“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即“满铁”),是20世纪前半期日本帝国主义从事殖民统治的组织机构,是侵略和掠夺中国东北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就把对外侵略扩张作为基本国策,把中国列为重要的侵略目标之一,为达到永久占领中国,特别是中国东北之目的,大力推行“满洲移民”政策。为此,日本制定了“满洲移民”的完备计划,对东北的土地进行残酷掠夺,致使大批中国农民丧失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流离失所,历经苦难,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  相似文献   

18.
李萍萍 《理论界》2011,(10):109-110
创立于1906年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是20世纪前半期日本帝国主义设立在中国的规模最大﹑活动最广的殖民侵略机构,以霸占﹑经营中国东北铁路﹑海港和煤铁工业为重点,广泛从事经济掠夺,并直接间接参与政治﹑军事﹑文化等侵略活动。  相似文献   

19.
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美国总统哈里·斯·杜鲁门命经济学家埃德温·鲍莱组成调查小组,对日本在中国东北14个行业的资产情况进行调查后形成英文版《日本在满洲资产的报告》。此《报告》仅为美国总统制定战后政策提供参考,故印量极少,并一直未公开披露。《报告》是了解二战期间日本在中国东北侵占资产情况最为全面和权威的资料之一。它从客观角度,通过广泛实地调查和对大量数据的记录统计,揭示出日本对中国东北资源和经济掠夺的实况。这里对《报告》首次进行了系统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从 1932年 3月 1日伪“满洲国”宣布成立 ,至 1945年 8月 15日日本投降 ,日伪统治东北整整 14年。在这期间 ,日本帝国主义为建立殖民统治秩序 ,在实行军事镇压、政治控制、经济掠夺的同时 ,竭力改变东北原有的学校教育制度 ,建立新的学校教育制度 ,试图通过教育来实施社会的内在控制 ,其奴化的性质已是无法否认。本文拟通过对当时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及其特点的分析 ,揭示日伪在东北沦陷区所推行的教育本质。一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吞并了整个东三省 ,并很快在东北拼凑了伪满傀儡政权。作为稳固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