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作品是创作主体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或产品,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互交融的产物。任何艺术作品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又可以从结构上划分为三个层次,即艺术语言层、艺术形象层和艺术意蕴层。它们各具独立性又互为一体,共同构成一部完美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2.
艺术作品如果能注重心灵的流露,在创作构思时更注重生命的真实体验,再加上画面上的意境相吻合,这样的艺术作品,强调的是艺术表现的创造性与自然天成。强调题材选择上的个性化体验和感受,力求达到与精神表达的高度统一,以灵性感人为最终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现代纤维艺术材料的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创意,是纤维艺术家构思的集中体现,是对纤维材料的综合观察、选择和思索,是确立材料在纤维艺术作品中的作用和地位,是纤维艺术家们创造新的意念和灵感的手段。现代纤维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正是综合观念支配下的综合思维,全方位激活艺术的想象,使纤维艺术作品呈现无限丰富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素材的艺术加工是创作过程的重要环节,在创作构思过程中,创作主体对素材进行必要的选择、改造、变形处理和重新排列组合,按照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擅长的手法营构成艺术作品,并倾注进主体的意志、情感、感受和愿望,使艺术作品成为“人的对象化”的产物。创作主体进行素材处理的依据是独到的“艺术发现”。单纯强调创作主体的“直觉”,否认艺术发现的心理机制,否认理性思辨的制约性和素材处理的必要性,都是十分错误的。  相似文献   

5.
艺术的形成离不开"过程",即离不开艺术生命的成长过程和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这些"过程"可以说是构成艺术世界的重要组成,并且也已成为艺术鉴赏分析的重要路径,因此,艺术即过程,因为艺术的一切都反映在形成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艺术的使命是通过艺术作品来完成的,艺术的灵魂是精神与思想,艺术的生命是真、善、美,那种缺少精神内涵和审美价值的作品是不会被大众接受的.只有真正富有艺术审美理想与艺术精神的艺术作品才能真正完成艺术使命.高等美术院校作为中国美术教育师资和美术创作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人类艺术继承与创新两大任务.艺术教育质量,会关系到未来艺术的健康发展.在目前的高等美术教学中,应该一方面注重基础技能训练,另一方面更应该加强对创作课程的注重,将创作课程上升到艺术创作的高度来看待.使学生创作出高质量、高艺术性、高思想性的艺术作品,并以此来感染人、启迪人、教育人,去完成艺术使命.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末以来,互联网成为推动艺术产业发展的巨大力量。艺术企业利用信息技术组建临时性网络,打破传统经济中的行业界限,形成新型的竞争与合作关系;鼓励自己的顾客在线参与艺术活动,并通过网络和包括管理者、研究者等在内的其他角色互动,促进了艺术角色流动化。互联网在代码的意义上将艺术工具、艺术材料和艺术作品统一起来,通过鼓励创造性信息共享消除了艺术素材、艺术题材与艺术模板的差异,通过信息化缩小了艺术原作、艺术传作、艺术仿作的不同,从而促进了艺术作品开放化。互联网依靠链接建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联系,将服务扩大到全球,通过虚拟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与各种伙伴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从而促进了艺术经营集约化。  相似文献   

8.
任何艺术活动都离不开它所依赖着的材料,而这些材料如语言、线条、音响、颜色等都要按照艺术的间架结构规律来组合。没有这个艺术的骨架就没有艺术作品的产生。正是这种艺术骨架,才造成了艺术作品的空白与间歇。在长期的艺术欣赏与创造的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存在于这些物质材料之间及其周围的空白、间歇,也在积极地参与着艺术创造并发挥着奇特的艺术作用。①文学艺术的审美与创作也不例外,作家在作品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留下空白,增强了文学的空灵与膨俄,形成了文学的召唤结构,同时,这种文学空白又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和“…  相似文献   

9.
历史本土化指的是那些以非现实、非当前的历史题材来进行创作,并以此突显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东方"、"中国"身份的创作思潮和艺术现象.以程丛林为代表的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独特的历史感受,创作出了富有浓郁本土化色彩的艺术作品,开创了中国新时期油画的历史本土化的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说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有两个重要方面:“曰景、曰情。前者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实为主,后者则以吾人对此种事实之精神态度言。”(《文学小言》)这就说明了艺术创作是创作客体与创作主体相统一的过程。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但是“情”往往是通过“景”来表现的,这艺术之“情”并非抽象表达,总要借助于一定的“景”来体现。否则,也就不称其为艺术。从艺术创作的过程来看,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在特定的条件下,受到某一客  相似文献   

11.
毛利茨·科内利斯·埃舍尔作为一名版画家,却用科学家的思维和观念创作了许多幅表达哲学思想内容的艺术作品,本文的着眼点是埃舍尔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悖论思想。悖论思想的本质是:谬误即真理,真理即谬误。埃舍尔用艺术的形式将这种哲学思想展现了出来,从而揭示出艺术不仅仅可以表达情感,还可以承载哲学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2.
在艺术作品的创作中,艺术的情感与形式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艺术家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看问题的独到视角赋予所创作的艺术形象之中。情感决定了形式,线条、色彩、肌理等在艺术形式上则体现为有意味的审美特征。因此,优秀的艺术作品生动而有活力,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又能够让观者得到启发并由此产生出无限的想象空间。情感与形式完美结合的作品才是毫不刻意的、自然的、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3.
在王尔德的童话故事中存在着大量对死亡的描述。将童话中的死亡与王尔德的“艺术除了表现它自身之外,不表现任何东西”、“生活模仿艺术”以及“艺术应当远离生活”三个主要唯美主义艺术观点相结合,可以看出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是其唯美主义思想在创作中的实践。美而不真实的死亡反映了艺术的独立性;理想的死亡突出了艺术的创造性和对生活的指导性;而艺术乌托邦反映的则是王尔德试图在艺术作品中建立一个脱离现实的艺术世界,在那里艺术家的自我得到强化和重建。  相似文献   

14.
艺术实践活动中经常出现感官移借、感官互通的心理现象 ,这种移借和互通在艺术心理学上统称为通感现象。人们在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时 ,不可能就事论事 ,而是通过艺术作品唤起更多的体验 ,这种体验是主体先期获得的与其相似的经验并被客体所唤起 ,使主体感悟到艺术家在作品中想要表达而没表达的东西 ,这就是艺术作品的意境 (也叫二独创作 )。对通感现象的形成从艺术心理学上作了分析 ,使更多的人了解通感现象在艺术实践活动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金属焊接雕塑的创作是艺术家与金属材质直接对话的过程,是雕塑家的艺术理念、创造力和技艺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得以施展,最终使其成为一个既具金属材质独特魅力,又能展现个性风格和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而抽象化、形式化、自由化和现代化是现代金属焊接雕塑艺术语言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一、绪论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运用已经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将生活中得来的素材——诸多表象作材料,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随即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方法把它物化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形象,即完成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过程。美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审美则是艺术的核心本质。莱辛曾说: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凡是为造型艺术所能追求的其他东西,如果和美不相容,就必须让路给美;如果和美相容,也至少必须服从美。油画创作是一种美的艺术,不管作者诉诸的是什么内容、表达的是什么情感,总是以美的方式呈现在观者面前。“艺术”所涉及的概念广,包括建筑、雕塑、绘画、音乐等,本文所探讨的内容仅限于绘画艺术中的油画创作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创作个性是千差万别的,但在这千差万别的创作个性之中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它们集中体现于下面的五个“相结合”: 一、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创作个性不仅体现在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的思想内容方面,同时也体现在他所创作的艺术作品的艺术表现方面,也就是说,创作个性不仅有思想性的要求,也有艺术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所谓作家审美方式,是指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以怎样的审美理想,怎样的艺术切入角度和艺术传达方式去观照、处理、表现创作题材、带有作家主体独特性的艺术审美方式。相对于传统美学和文学批评那种对于艺术作品所作的静态的结构分析(即艺术分析)和价值判断而言,作家审美方式研究的理论指归,在于对创作主体(作家)的心态模式和审美个性的探讨,由作家审美方式入手研究文学,无疑成为文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19.
"油老大"的概念一语道破了中国油画艺术功利性目的价值取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艺术功利性目的的取向也在发生着畸变,并有愈演愈烈之势.艺术追求真、善、美的创造性劳动过程变成为一部分人追名逐利的跑马场.它不仅扼杀了更多更广泛艺术人才、艺术作品的产生,且以小部分人的"作为"替代大部分人的不作为而最终将导致中国油画的衰微.  相似文献   

20.
绘画材料作为艺术载体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材料的发展贯穿于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之中。本文基于对油画材料从传统的坦培拉材料技术到现代的油画材料拓展的过程,分析新材料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对创作不同语言风格的艺术作品的影响,从而挖掘综合材料与绘画发展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