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腐败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它不是那种通过明确的目标行为即可消除的机能障碍。其社会根源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权力欲望是人类的本性,有其深厚的人类学背景;二是腐败在很大程度上是特殊恩宠关系的表现,家族主义容易使人偏离普世主义的规范。在今天,如果强调理性、成就和普世主义的态度,如果理性导向的市场经济价值观和法治观能占主导地位,那么腐败程度就会降低。  相似文献   

2.
权力腐败现象是当前人们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一现象的出现既有它的历史根源,即传统的以道德监督权力和血缘宗法观念;又有它的现实土壤,即权力监督意识和被监督意识的淡化、市场机制的不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的不完善、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及自我约束能力的软化。所以,要根除腐败,一要转变观念净化环境,二要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三要德法并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中央巡视工作的展开以及纪委查处力度的加大,全国各地的腐败“大案、窝案”不断暴露,多地出现“塌方式”腐败,治理腐败已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腐败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其危害既深且广,故深入挖掘我国现阶段腐败滋生的制度根源极为必要。腐败的制度根源主要包括:过度型政府干预诱发腐败寻租、配置型反腐制度缺乏适应性效率、缺陷型监管制度纵容腐败。当前应该采取规制政府行为、推进反腐制度由“配置性”向“适应性”转变、协调公私利益矛盾、完善腐败预警机制、提高腐败成本等措施,铲除腐败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4.
腐败是人们切齿痛恨的社会顽症 ,是执政党面临的重大问题。文章通过对腐败问题的分析 ,确认腐败的本质根源是权力的商品化行为 ,并就腐败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 ,进而探寻遏制和解决腐败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政治权力是一种社会公共力量 ,又是一种以暴力为核心的物质力量 ,它具有普遍性、排它性、单向性和至上性的特点 ,对全社会成员普遍适用 ,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但是 ,当它凌驾于社会之上而不受任何监督和制约时 ,就会产生腐败。因此 ,只有对它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才能保证它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 ,从而达到维护统治秩序、整合社会运行机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对货币权力的探讨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一个重要的政治哲学问题。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将货币与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关联在一起,形成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政治哲学诊断。首先,在资产阶级政治哲学的语境中,“作为货币的货币”确认并推动了私有财产权的生成和发展,造就了表征个人平等与自由的“权利幻相”。其次,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有限正义和本质缺陷进行批判,指出当货币形式过渡到“作为资本的货币”时,交换价值的社会化会使私有财产权嬗变为货币形式的社会权力,形成资产阶级社会的“权力原相”。最后,“作为权力的货币”以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中特有的价值形式抽象统摄了资本生产与再生产的总体环节,并以工资、利润和利息的“合法形式”掩盖了资本增殖的“不法本质”。货币“权利幻相”与“权力原相”的结合在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中具有重要作用,货币权力批判是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现代政治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  相似文献   

7.
腐败是不同历史时代 ,不同社会制度的一种社会现象 ,它的产生有其历史和现实、社会和经济各方面的诸多根源 ,党和政府正在加大反腐力度。要从根本上取得反腐的胜利 ,关键是要建立规范的权力运行机制 ,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健全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腐败是以非法方式使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一种权力越轨行为。产生腐败的直接动因是强烈的利益驱动。由于我国权力体系及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存在着缺陷,发生权力腐败也就成为可能。因此,要进一步加大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力度,尽快完善适应社会体制变化的权力体系,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实现对公共权力的有效制约、监督,把权力腐败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9.
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腐败是以非法方式使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一种权力越轨行为.产生腐败的直接动因是强烈的利益驱动.由于我国权力体系及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存在着缺陷,发生权力腐败也就成为可能.因此,要进一步加大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力度,尽快完善适应社会体制变化的权力体系,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实现对公共权力的有效制约、监督,把权力腐败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0.
腐败现象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毒瘤,对社会的正常运行构成了巨大危害。引发腐败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道德原因和制度原因。要杜绝腐败现象的滋生,必须从这两个源头出发,实施综合治理,建立有效的自律机制和他律机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共中央反腐力度的加大,权力寻租呈现出新载体、新形式和宽领域的特点.从权力寻租的概念人手,即政府部门或个人以公共权力为筹码获取自身利益的非生产性活动,结合权力寻租异化引发的社会热点,如“神木房姐”“学术腐败”“教育腐败”,深刻剖析权力寻租异化的原因,如制度建设缺失、公共资源垄断、社会监督乏力和文化建设滞后等原因,期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预防、治理权力腐败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张康之的《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一书在对现代官僚制的批判性研究中,针对行政改革的基本问题,对"超越官僚制"的问题做出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在对官僚制的种种弊端进行反思的过程中,理论结合实际地探讨了行政权力运行中的主体性、行政人员道德价值的重要性等问题。特别是作者正确地指出,在公共行政中必须正确处理权力与权利的关系,创造性地提出了"公共行政拒绝权利"的主张。但是,该书中关于"公共行政道德化"、"政府道德化"、"社会秩序的道德化"等提法,又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于一般教育的特质在于,它的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贯穿着政治教化,在这种政治教化中意识形态具有重要地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特定意识形式其本质是"属性"而不是"实体"。意识形态具有科学、价值、特定政治信仰三个维度。科学维度的意识形态有虚假与否问题;价值维度的意识形态有正当与否问题;政治信仰维度的意识形态有欺骗与否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意识形态政治教化功能的转变,要求我们全面准确认识和把握意识形态,要透过意识形态纷繁复杂的外部表面挖掘其具有政治教化功能的部分,由过去的偏重于对意识形态的"科学"认知向价值判断转变;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意识形态政治教化功能的提升,则要求把意识形态从一般的文化价值诉求,提升到特定的政治信仰诉求上来。  相似文献   

14.
政治腐败不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但我们不能仅仅把腐败等同于国家公职人员为个人利益而滥用公共权力和资源的行为。除此之外,作为非国家公职人员的社会公众也同样存在着腐败现象。本文是在承认公众腐败客观存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给政治腐败带来的影响,并指出公众腐败在某种程度上诱导了政治腐败的产生,进而提出了一些反腐败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上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我国正进行着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变革,如何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是我党有效遏制腐败,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平顶山”式分权结构是西方社会一种悠久的政治传统,西方的这种政治制度在古代世界并未表现 出多少优越性, 但这种政治传统却对后世的西方人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自文艺复兴运动起,西方人在古典精神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其政治制度,最终建立了一套中央与地方、立法司法与行政相互分权又相互制约的多重分权制约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7.
腐败现象产生根源在于新旧体制转轨、市场机制不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及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以及人性中的弱点.  相似文献   

18.
政治腐败是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它直接制约着民主的发展。民主贫穷在现实中有三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国家制度不完善;二是公民对民主理想的追求失去信心;三是缺乏实施民主的环境。政治腐败和民主贫穷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政治腐败从三个方面影响民主贫穷的产生:一是政治腐败影响着民主心理的健康发展;二是损害民主制度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侵蚀着保障民主的制度体系;三是直接损害政治资源,分散民主发展的凝聚力。政党在治理政治腐败、防止民主贫穷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权力具有悖论性,它既有好的、积极的、为人类服务的一面,又有坏的、消极的、危害人类的一面。因此,文明社会的一个中心议题和任务就是探讨如何对权力进行限制和引导。在政治哲学史的传统中,知识、道德、宪法和法律以及分权承担了这一任务,然而它们各自又带有一定的缺陷,使得在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上效果不佳。制度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目的性或目标性、稳定性和自主性、责任和权利的统一性四个主要特征,因而,对比之下,制度在解决这个问题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更好地承担这一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